返回
    国学百家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 国学文化文史经典诸子百家朝史综论国学名士
  • 国学视界学术资源国学文化名家品论读书天下焦点评谈
    中外古今学科春秋史观史法史料史证论著评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杂家
    先秦史论汉唐史论宋元史论明清史论近代史论现代史论
    当代名家近代名家古代名家

    为道学正名(3)

    所属:诸子百家 > 道家  |  阅读:1344次
           《旧唐书·经籍志》仍按经(甲部)、史(乙部)、子(丙部)、集(丁部)分类,子部分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天文、历算、兵书、五行、杂艺术、类事、明堂经脉、医术本草等,将沙门(释典)之书归之入集类。《宋元学案·序录》按濂、洛、关、闽等地域为宋代学术分类,并未以道学自居。张之洞《书目答问》将《二程全书》、《朱子全书》等称之为:“以上儒家类理学之属专书。”自古凡较严肃的文献辨别学派及图书分类,皆以儒家与道家并列,未见以道学与道家的名称分别儒道者。宋明时代的理学和心学被称为道学,乃是社会上的俗称,儒家学者被送上道学之号,不仅今后在学术研究上难以避免伪道学之诮,而且在英文翻译上也易和道家、道教的译名(Daoism)相混淆。是故黄宗羲尝云《宋史》立《道学传》乃“元人之陋”,而后正史再无《道学传》。其实早在六朝时期陈代马枢就曾撰《道学传》二十卷,所收皆张天师、许迈、吴猛、陶弘景等道教精英,今有陈国符先生辑佚本传世。《宋史·徽宗本纪》载政和六年(1116)春“置道学”,宣和元年(1119)五月“诏德士(僧人)并许入道学,依道士法”,是宋代朝廷将道教称为道学,元人将儒学称为道学乃名实不符之乱名。中国文化史上,自南北朝以来形成儒、道、释三教鼎立的格局,道家和道教的内容在学术上也渐渐有了实际的区别。然而由于缺少“道学”这个概念来总括道家与道教学术,因之古代道学之书往往将道家与道教通用,不作区分,西文中也将二者通译之为Daoism(或Taoism)。近代以来,学术著作中约定俗成地将“道家”的范围限定为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有关道的哲学;将“道教”的范围限定为以太上老君为教主的以道为信仰的宗教;这样就需要重新恢复“道学”这个概念来总括道家与道教学术并与西文中的“道主义”(Daoism)相对应。
           在本书中,我们将道学的概念定义为以老子的道的学说为理论支柱的整个文化系统,其中包括道家的哲学文化、道教的宗教文化,还有丹道的生命科学文化。
           关于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家是以春秋时以老子著《道德经》为代表创立的以道为理论基础的学派;道教则是汉末张陵首先创立的以道为信仰的宗教。二者皆以老子的道为根基,道家是道教的哲学支柱,道教是道家的宗教形式。
           仙学(丹道)的概念,源出先秦时的神仙家。据蒙文通先生考证蒙文通:《晚周仙道分三派考》,载《古学甄微》,巴蜀书社,1987。,春秋战国时神仙家分三派:南方(楚)为行气,称王乔、赤松;秦为房中,称容成;燕齐为服食,称羡门、安期。道教中的外丹黄白术和内丹学,即由以上三派仙术融汇而成。仙学之名,乃陈撄宁先生所首倡,他1938年在上海出版《仙学月报》。他在《众妙居问答》中道:“所谓仙学,即指炼丹术而言,有外丹、内丹二种分别。”并说:“故自汉朝至现代,此二千年间,遂成有仙无学之局面。非真是无学,因这班学仙的人,将儒释道三教之名辞与义理,混合组织,做成遮天盖地一个大圈套。彼等躲在此圈套中,秘密工作,永不公开。务其实而讳其名,如此圆滑行藏,常常招惹儒教之拒绝,释教之毁谤。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中医文化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商城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