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学百家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 国学文化文史经典诸子百家朝史综论国学名士
  • 国学视界学术资源国学文化名家品论读书天下焦点评谈
    中外古今学科春秋史观史法史料史证论著评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杂家
    先秦史论汉唐史论宋元史论明清史论近代史论现代史论
    当代名家近代名家古代名家

    存思、守一和坐忘(2)

    所属:诸子百家 > 道家  |  阅读:1403次
           葛洪认为“人能知一,万事毕”,将守一的功夫分为“守真一”和“守玄一”两法。“守真一”是一种定观功夫,和释教“止观”法本质相同。其法先虚其身,空其心,内凝神思,身心冥于寂寂之中,气液相生,真水充盈,自可治未病之疾,消未起之患,有招神却恶之功。“守玄一”为存思泥丸之神灵,并思如己身历历分明,久之体内金水分形,能见自己身外之身,又称此法为分形之道。另外还有“守三一”之法,实际上是守窍之术。《太上灵宝五符序》云:“泥丸、绛宫、丹田是三一之真焉。令子守之,则万毒千邪不敢伤矣。”《太上太真科》曰:“一在人身,锁定三处,能守三一,初止不忘,三尸自去,九虫自消。”《元气论》亦说:“夫修心是三一之根,炼气是荣道之树。有心有气,如留树留根,根即心也。存心即存气,存气即存一,一即道也。存道即总存三万六千神,而总息万机。”(《云笈七签》卷56引)守一之法,无非是修心而已。
           道教修心之法,以《庄子》所传“心斋”最为精当。《庄子·人间世》云:“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首先专心一志,心息相依,内视返听,直至心气合一,心念顿止,渐入浑沌,最后达到一片虚境,便是心斋。此法以虚字为诀要,以听字入手,以止字转手,以忘我为究竟。《庄子》以孔子同颜回的对话讨论“心斋”,当颜回自称达到忘我的境界后,孔子便认为是心斋了。
           炼神达到忘我的境界,也称为“坐忘”。《庄子·大宗师》云:“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坐忘是一种无人、无我、无内、无外、无分别的与道合一的境界。彼我两忘,万境俱忘,了无所照,方是坐忘。司马承祯著《天隐子》、《坐忘论》详细阐述修习坐忘法的步骤。《天隐子》认为修道有五渐门:“一曰斋戒,二曰安处,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坐忘者何也?因存想而得,因存想而忘也。行道不见其行,非坐之义乎?有见不行其见,非忘之义乎?不行者,心不动也,不见者,形俱泯也。”《坐忘论》更详论坐忘修道的七个阶次,一信敬,二断缘,三收心,四简事,五真观,六泰定,七得道。坐忘之道,是炼神的高层次,是存思得道的境界。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中医文化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商城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