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张三丰“龙行大草”,追溯道教符箓与书法艺术的渊源
重庆合川铜梁洞石壁上刻着一幅张三丰手书的“龙行大草”书法《刘长卿赠别严士元诗》,猛地一看与我们平常所见的草书类似。但是细看笔画连绵不绝,起伏迭拓,有着星斗、龙凤的图像,更像一幅画作,更好似是一张巨幅道符。张三丰曾修道于此,他的书法风格其实与道教的符箓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看过林正英主演的僵尸电影一定很熟悉英叔画符的场景。黄纸铺于桌上,毛笔粘上朱墨,笔走龙蛇,一张道符便完工了。如果拿张三丰书法与道教的符箓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不难发现张三丰的书法渊源在于道教的符箓,符箓对于书法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而书法构图具有的神秘性、审美性和艺术性特质,从未于符箓文化脱离干系,而艺术和宗教同源的现象在此也得以再度呈现。那么道教符箓与书法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按照道教的说法,符箓起源于黄帝云书。云书是以流动之云为主体原形的一种书法。云书在秦汉之际即已经演化成了神符。道教符箓符号的书写形态与常规的汉字类似,但是仍有区别。符箓并非道士们随意而为的字符符号,而是一种具有固定规则的独特文字体系。我们平常看到了符箓,用朱或墨画于黄纸,绢帛等物上面,这些特殊的线条符号形似篆书,又有草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神秘感。
唐代的《道教义枢》曾说:“即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是也。”汉字转化为道符方式中便有一种借助笔画的变形来完成的。这种笔画的变形并非全无规则,而主要是依据道经中所提到的“龙凤之章”“光明云篆”演化为弯曲如龙凤或云气的形态。细看道符的笔画,往往有有特别曲折的线条出现,这些特别曲折的线条或者延伸为龙形波动,与日常书写方式相比有特殊的形态。中国古代人们大多信奉天神,而以模仿流云形态呈现出的图纹以及篆文本身就具有神秘性,方士,道士便用它们作为神符内容的呈现。而且道教符箓中的字符是一种专门烘托神秘气氛的字符,具有封闭性和神秘性,只有少数道士才知晓其中的含义,外人很难辩识。但是符箓这种符号的根基还是在于汉字所提供的载体框架。
我们看一张道教的符箓,其中会嵌有星相,云气,画像等元素,但是一般来说它的基本内容还是文字构件,通过文字的点画,构件的变形或者变位来形成新的组合。现代人可能把符箓视作一种具有抽象意蕴的书法艺术,而在道教信徒的眼中,可能仅是一种足以召唤其宗教兴趣的神秘图案。这又牵涉到关于符箓的书写问题。符箓的书写既有传统的书写方式,又有又画又书的独特书写方式,这都需要书写者有更好的书法修养才能够驾驭。进入公共场合的道教作品,代表了天神法力的字和符,如果书法拙劣,这可能不仅是对道教天神的亵渎,也会有损道教的尊严和威望,道教的书法可以说是一种职业上的需要。可以说道教符箓与书法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