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学百家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 国学文化文史经典诸子百家朝史综论国学名士
  • 国学视界学术资源国学文化名家品论读书天下焦点评谈
    中外古今学科春秋史观史法史料史证论著评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杂家
    先秦史论汉唐史论宋元史论明清史论近代史论现代史论
    当代名家近代名家古代名家

    瓷画上娃娃为何都“大头”

    所属:国学杂谈 > 国学杂谈  |  阅读:512次

        婴戏图是历代瓷绘艺人都喜欢的题材。唐铜官窑瓷绘上有持莲童子,宋金磁州窑瓷画上的婴戏题材更为丰富,有童子钓鱼、赶鸭、放风筝等。明青花瓷器中,有庭院婴戏和郊外婴戏。永乐、宣德时期,孩童圆脸、前额大;空白期(指明代正统至景泰时期,官窑停烧,民窑产量很少,有些文献称黑暗期)到成化时期,小孩前额有飘起的刘海;晚明时期,孩童画得头重脚轻且后脑勺尤大。晚明到清初,婴戏图常有刀马游戏、童子对弈、蹴鞠等。

        瓷画或民间年画上的娃娃为何都画成大头?其实这是民间艺人的适度艺术夸张。中国古代画论上,人体比例是以头长为单位。成人通常为七个到七个半头长,在民间画诀中,有“立七、坐五、盘三半”的说法。1-2岁的儿童身高通常为四个头长,5-6岁的儿童为五个头长。儿童由于下颌尚未发育完全,颏部内收,脑颅部大,如果在瓷画上按照成人比例把孩童画成小大人,那就一点都不可爱了。

        民间画诀中画娃娃总离不开“短胳臂短腿大脑壳,小鼻子大眼没有脖……”娃娃手中所持之器物,往往能借其谐音或象征凑成上下对句的吉利话,如:莲笙(连生)贵子、笔锭(必定)如意、瓜瓞(蝶)绵延、加官(冠)晋爵等等。听着“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雨伞,我有大头”这首童谣,我总能忆起快乐的童年。大头娃娃,画出了童真,画出了童趣。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中医文化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商城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