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伯作宝彝
青铜器自夏代开始出现,一直被视为国之重器,发展到西周时期,雕铸工艺已经十分精湛,常刻铭文,且多有造型雄奇的重器传世。
这件西周“伯作宝彝”三足鼎,造型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直口,口沿外卷,椭圆形结绳状立耳,中间穿孔。鼓腹略下垂,圆底,三柱足。口沿下环饰一周饕餮纹。内壁铸有四字铭文“伯作宝彝”,为日本收藏家旧藏,传承有序,刘承干《希古楼金石萃编》、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以及社科院考古所的《殷周金文集成》,均对此鼎有著录,极为难得。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在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对鼎有明确的解释,即:“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同时,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炊器而发展为礼。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西周铭文承殷末书风,直到成王时方产生独特的风格,书体雄浑典丽而壮观;在昭穆之后,则变为严谨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