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培恒
-
生卒:1934年1月~2011年6月
籍贯:浙江绍兴人
职务: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
章培恒,1934年1月生,浙江绍兴人。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参加中国共产党。1954年1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0年12月晋升为教授,1983年任中文系主任。1984年被国务院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同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先后获得复旦大学首席教授、杰出教授称号。后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治学谨严,注重实证,而又视野广阔,见解富于独创性。1979年出版专著《洪昇研究》,对清初戏剧家洪昇的生平作了系统的考订和研究,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该书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奖和中国戏剧家协会理论著作奖。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致力于中国文学的古今贯通研究,主持“中国文学通史”的撰写,与骆玉明教授先后共同主编了《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和《中国文学史新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从人性发展的视角对中国文学史进行描述,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上的突破,具有广泛影响。目前仍承担着“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课题的研究。此外还主编有《全明诗》(上海古藉出版社)、《辞海·中国文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藉出版社)、《近代小说大系》(江西人民出版社)、《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巴蜀书社)、《中国禁书大观》(上海文化出版社)、《新编明人年谱丛刊》(复旦大学出版社)等。
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考证性的,其所提出的看法大都与学术界占主导地位的见解有相当大的距离,如关于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解放后的国内研究学者都已肯定为吴承恩,他却认为吴承恩所作《西游
记》为游记性质的作品而非通俗小说,发表了《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等几篇论文加以论证。国内现已有部分研究者接受他的观点。此类论文中的大部分收入《献疑集》,于1993年由岳麓书社出版。该书曾先后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和国家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另一类论文是对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重新加以剖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其所得出的结论,或为以前的研究者所未尝言及,或与流行的见解相歧异。前者如《金圣叹的文学批评》(《中华文史论丛》第三辑,与人合作),联系金圣叹的哲学思想以研究其文学批评,为前人所未及;后者如《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日本《古田敬一教授退官纪念中国语言文学论集》),将李梦阳作为晚明文学新思潮的先驱,与通常把李梦阳仅仅视为晚明文学新思潮的批判对象的观点大相径庭。
1999年起,章培恒先生一直在与癌症抗争,2011年6月7日凌晨,因病医治无效,在华山医院逝世,享年77岁。
一、论文
论《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年01期) 论晚清谴责小说的思想倾向(《学术月刊》1964年12期) 论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学术月刊》1966年04期) 再论李贺诗歌与形象思维——答王文生同志(《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4期) 关于洪昇生平的几个问题——读《洪昇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关于屈原生平的几个问题(《学术月刊》1981年10期) 李梦阳的一个侧面——古文辞的平民性(吉川幸次郎、章培恒,《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2期) 《儒林外史》原书应为五十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施彦端是否施耐庵(《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儒林外史》原貌初探(《学术月刊》1982年07期) 论《金瓶梅词话》(《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4期) 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展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关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小注的作者(《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再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再谈《金瓶梅词话》的写作时代(《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李梦阳与晚明文学新思潮(《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评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再论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评价问题——兼答刘世南君(《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明代的文学与哲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从《诗经》、《楚辞》看我国南北文学的差别(《中国文化》1989年01期) 关于《水浒》的郭勋本与袁无涯本(《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被妻子所弃的诗人——《南陵别儿童入京》与李白的婚姻生活(《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01期) 研究近代文学 首先须研究近代诗(《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封神演义》作者补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神圣忧思录:杂谈中国戏曲的前景——以昆曲、京剧为中心(《上海戏剧》1994年01期) 从游侠到武侠──中国侠文化的历史考察(《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说“冲冠一怒为红颜”(《上海文学》1995年06期) 关于现存的所谓“宋话本”(《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关于中国文学史的思考(章培恒、骆玉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论五四新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中国诗歌里的酒(《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02期) 关于李陵《与苏武诗》及《答苏武书》的真伪问题(章培恒、刘骏,《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0年来的巨大成就——中国文学学科的回顾与瞻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8年Z2期) 关于中国文学史的宏观与微观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人性、美感及文学的发展(章培恒、骆玉明,《文学报》2000年6月1日) 从“论”说“史”……(《文学报》2000年7月6日) 今天仍在受凌辱的伟大逝者(《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12期)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兼及“近代文学”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传统与现代:且说《玉梨魂》(《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年02期) 关于《三国演义》的黄正甫本(《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的真伪问题——兼谈十二卷本《东坡先生志林》的可信性(章培恒、徐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文学评论》2004年02期,第5~17页) 关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形成过程与写作年代(《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必须重视汉语言文字的发展特点——谈一种关于写作的无理要求和批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余秋雨何曾剽窃我的著作——一场闹剧及其背后(《艺术评论》2005年09期) 再谈《玉台新咏》的撰录者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关于《大招》的写作时代和背景(《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6年02期) 经济与文学之关系(《学术月刊》2006年05期)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意义和效应(《河北学刊》2006年05期) 《玉台新咏》的编者与梁陈文学思想的实际(《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二、书评
《明代徽州文学研究》——一部地域性文学研究中的优秀之作(《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8月4日) 不尚空论,言必有据——读谈蓓芳《中国文学古今演变论考》(《文学报》2006年12月28日)三、序跋
《三国演义辞典》前言(《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三国演义辞典》序(《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02期) 对武侠小说的再认识(代序)(《武侠世界的怪才——古龙小说艺术谈》,曹正文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年) 《全明诗》前言(《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江盈科集》序(《书屋》1997年04期) 人性的解放与形式的演进——《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序(《文汇报》2007年7月17日)四、评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古籍整理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04期) 独立思考与细心求证(《光明日报》2000年8月10日) 不能欣赏昆曲是知识分子素养上的缺憾——关于保存和复兴昆曲的几点设想(《文汇报》2001年8月18日) 规范文科学术刻不容缓(《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12期) 关于建立学术规范的两点建议(《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01期)五、访谈
美好的中文(章培恒、陈村,《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5期) 关于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贯通——章培恒教授访谈录(章培恒、宋荣,《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22期) 中国文学的古今演变——章培恒先生学术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