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帮助》:第二章 知美即恶(1)
-
天下皆知美之为都知道什么是美,就丑恶了,因为知道了美也就美,斯恶矣;皆知善等于知道了美与丑的区别,就有扬美贬丑的事情出现,之为善,斯不善矣。就造成了纷争、夸大或缩小、伪与饰各种美的其实非美丽的弱点。
都知道什么是善,就不善了。同样,就有了善与恶以及中间无数细微的等级差别,就有扬善抑恶、隐恶扬善或隐善(对对手)扬恶,就要纷争、夸大或缩小、伪、饰这个善。而这是不善的。
故有无相生,难所以说,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易相成,长短相形,与声、前与后,都是相反相成、相克相生、相比较而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存在,谁也离不了谁的概念。要一个不要另一个,根前后相随。本不可能。
是以圣人处无为所以有道行的人、得道之人,不做那些虚妄的事之事,行不言之教。情,不说那些无用的蠢话空话假话。不硬较劲而使事万物作焉而不辞,生情自然做成,不声嘶力竭而使教化润物细无声。让万而不有,为而弗恃,物自然发展运作,不越俎代庖。有了创造和成绩,并功成而弗居。夫惟弗不据为己有。有了作为,并不依仗之端起架子。有了居,是以不去。功劳,也不因而自傲膨胀。越是不争夺不膨胀,你就越有威望。越有公认的成就,越是否定不了,抹杀不了,歪曲不了,遮蔽不了。
《老子》的第二章从对于价值问题的探讨,旁及一切概念的相对性,然后进入到无为与不言(后面称为讷于言)的伟大命题的提出,一直发展到提倡一种不始、不有、不恃、不居的精神境界,并从而达到“是以不去”的圆满成功结果。
都知道,价值的判定与追求是个人、集团、社会、国家、民族、人类文明的一个支点,一个主要的驱动力、凝聚力。真善美与假恶丑,前进与倒退,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繁荣与凋敝,德行与罪恶,成功与失败,健康与病态,幸福与失意,这一切都有一个价值观、价值标准、价值判断在那里起着决定方向和决定起止的作用。价值就是理想,价值就是灵魂,价值就是主心骨,价值高于生命。所谓春秋大义,所谓崇高理念,所谓文明进步,所谓普世价值,所谓意识形态,无不是以价值为核心而构建、而运转的。
而老子的神奇在于,他在那么古老的年代里就看出了事物有另一面。价值意味着差别,差别挑战着整体性与平等的理想。价值会制造分歧,叫做价值歧义。价值会制造偏执,叫做价值偏执——例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名节观念、节烈观念、忠孝观念——有所谓名教杀人一说,例如妇女为了守节而自杀,就是价值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