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学百家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 国学文化文史经典诸子百家朝史综论国学名士
  • 国学视界学术资源国学文化名家品论读书天下焦点评谈
    中外古今学科春秋史观史法史料史证论著评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杂家
    先秦史论汉唐史论宋元史论明清史论近代史论现代史论
    当代名家近代名家古代名家

    文化评析:城市需要众多小书店

    所属:国学文化 > 国学文化  |  阅读:366次

      北京朝阳门外吉祥里108号楼日前新开了一家有意思的“幽默书店”,引来很多爱书人“打卡”。这家店还开了一个公众号,店主在上面更新日记:哪些人来了,买了什么书,或者聊了什么主题。开业没多久,它已经实现了这个主题书店的“初衷”:为人们提供更多欢声笑语。

      这是北京新华书店的新尝试,是新华书店开办的第一家“主题书店”。所谓“主题书店”,就是不求新求全,而是深耕一个主题,比如音乐、绘画、建筑,都可以单独开书店。相比之下,“幽默书店”更另类一些,因为它可以涵盖漫画,也可以涵盖文字(笑话、相声、寓言等),是一个更深入的“主题”,而不是简单的图书分类。

      早在几年前,电商开始冲击实体书店的时候,人们都为书店担心,一些有名的书店确实倒闭了。但是,这两年,大城市正在出现一股书店复兴的浪潮,一些商业综合体中有越来越大的书店,“最美书店”也成为年轻人喜欢逛的地方,他们在那里拍照、喝咖啡。这股浪潮的最新代表,就是在杭州和上海都有分店的日本茑屋书店。应该承认,这些书店的出现都是好事,尽管经营上图书只占很小比例,但是“最美书店”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亲近书,也为城市创造了新的生活美学场景。人们担心的是,这种依靠资本驱动的大书店浪潮是否能够持续,因为大部分书店都对“减免租金”这样的政策优惠有着较大依赖。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小书店的出现反而让人感到欣慰。小书店没有那么大噱头,也无法吸引大量读者来“打卡”,但是它们真正扎根在社区。小书店的生存并不容易,它们需要直面电商的竞争,为了能够存活,会有很多“创新”。在成都,读本屋书店就是一例,店主到出版社仓库专门寻找版权即将过期或者“滞销”但是有价值的书籍,以极低的价格拿下,最后打折出售,书店现在经营得有声有色。“幽默书店”这样的主题书店,也是一个新探索。它的容量和大书店没法比,也不靠贩卖咖啡或者文创产品这样的高利润商品获利,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优势:拥有最多最全的幽默主题书,如幽默漫画,这让它能够吸引到这一类特别的读者。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任何一个“小众”书店,只要真有自己的特色,也能吸引到足够多的读者。

      现在人们认识到,小书店在商业模式上也有自己的未来。如果我们把大书店比喻成城市的广场或者大街的话,小书店则更像那些小街道,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对必须路过的人来说,它不仅是重要的,甚至也是必需的。它更像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毛细血管”,如果城市能够拥有足够多风格和主题多样的小书店,就会形成别具一格的文化景观。

      对市民来说,小书店的价值,远不止“一个买书的地方”,它是人们寻找自己同类的地方。从“幽默书店”店主的日记中,我们看到那些顾客最真实的心情,他们来到这里,是找书,也是找人,喜欢阅读同类书籍的,一定拥有更相似的灵魂。在日常生活中,两个人可能属于同一个公司,但是由于都“穿着盔甲”,他们甚至都无法认出彼此的心,如果他们在书店相遇,一定会开怀大笑。

      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个小书店就是市民的“精神中心”,是都市的灵魂。在文化产业政策上,它们由于体量有限,很难得到真正的关注,但是对市民和读者来讲,它们却是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深入,人们物质生活普遍改善,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重要,肯定会出现更多像“幽默书店”这样小而美、主题鲜明的空间。在那里,都市人会实现心的联结,至少在书店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一个更大的世界确实存在,孤独感也会因此减少几分。

      (作者:张丰,系作家)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中医文化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商城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