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学百家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 国学文化文史经典诸子百家朝史综论国学名士
  • 国学视界学术资源国学文化名家品论读书天下焦点评谈
    中外古今学科春秋史观史法史料史证论著评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杂家
    先秦史论汉唐史论宋元史论明清史论近代史论现代史论
    当代名家近代名家古代名家

    光明论坛·温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所属:国学文化 > 国学文化  |  阅读:380次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亲切关怀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近年来,他多次到高校考察调研,多次同青年学生座谈,多次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与青年学生交流,引经据典讲故事、娓娓道来润心田。“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就是他引用的典故之一,用以勉励青年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出人生的扎实步伐。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出自南北朝北齐刘昼的《刘子·崇学》。意思是,凿井的人,从挖很浅的土坑开始,最后才挖成万丈深井。比喻要干成一件事情、成就有作为的人生,务必从基础做起,在起点上就扎实推进;只有点滴积累并持之以恒,才能达至目标愿望、实现人生理想。联系这段话的上文,“还乡者心务见家,不可以一步至也;慕学者情缠典素,不可以一读能也。故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此种意蕴则更为明晰。

      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道出了凿井者的眼界与韧性。其中,有三重关联揭示出了他的踏实苦干、持之以恒与不懈进取精神。一是由“起”到“就”,连通开端与达成,体现为目标向度;二是从“三寸”至“万仞”,连通容易与艰辛,体现为过程向度;三是由“坎”至“深”,连通浅层与底端,体现为结果向度。由明晰的目标引领,经由坚持不懈的努力过程,方可收获期待的结果。凿井如此,为山如此,干任何事情都如此;学习如此,工作如此,人生发展大抵也如此。

      实际上,翻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处处可见高屋建瓴且生动精彩的引用。如以《老子》中“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阐明了做事情必须从基础入手,从易处、细处做起;以《荀子》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告诫人们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注意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东周列国志》中“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强调了干事需要积累、成事需要过程,只有锲而不舍才可成就大业。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是凿井者的经验,是干事者的遵循,是青年学生奋发有为的榜样参照。“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无论是求知学习还是工作创业,要想自己不断前进、做出一番成绩,要想自身持续提升、成为栋梁之材,务必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务必脚踏实地、实干笃行,务必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务必咬定目标、矢志不渝。

      对待学习,青年学生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打好厚实的学识根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对待人生,青年学生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做事严谨务实、苦干实干,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如此,方能不负总书记嘱托,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商志晓,系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中医文化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商城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