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渊明夫人
中国古代妇女没有什么地位,只能做家务,养儿女,即使是大名人的夫人,往往也毫无知名度——有些我们还能略有所知,更多的连姓甚名谁也不大清楚,其他情况就更加渺茫了。
陶渊明是古代第一流的大诗人,他家的情形也大抵如此。
我们只知道陶渊明有过两次婚姻,其前妻不知姓什么,去世甚早,大约只有二十多岁,那时陶渊明也就三十岁。她早逝的原因亦复不明。渊明有一句诗道:“始室丧其偏”(《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关于他的这位第一任夫人,我们一共就只知道这么五个字。
陶渊明有一篇著名的《闲情赋》,如果是写实之作,其中的女主人公也许就是他后来的原配夫人。据该赋的描写,她是一位美女,善弹古琴,陶渊明为了追求其人,很动了些感情,费了些心思。当然,这篇辞赋也未必就是写他自己。
陶渊明的第二任夫人姓翟,出于当地一个著名的家族。翟夫人品德高尚,同丈夫很和谐,“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云”(《南史·隐逸传》)。可是晚年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中却说自己“室无莱妇”,——刘向《列女传》记载老莱子之妻比她丈夫水平更高,坚决主张自力更生,不为他人所制,老莱子听了她的话才不复出而为官。拿传说中老莱妇的高风亮节来要求翟氏,标准未免太高。大约翟氏起先不大赞成陶渊明抛弃官职回老家隐居,所以他不大高兴。其实即使事情是如此,也不能责备夫人,还是要理解她:一旦归隐,原先体制内的待遇就会失去,全家老小都要过苦日子,有几个夫人乐意如此?
先前渊明出任彭泽县县令的时候,有三顷公田作为俸禄,他打算全都种上适宜酿酒的秫(黏高粱),“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酌”(《和郭主簿》),岂不甚妙?对这个种植计划夫人提出强烈抗议,她强调必须种些粳稻,一家人要吃饭呢。陶渊明从善如流,做出修正,调整为拿二顷五十亩种高粱,五十亩种水稻。可是他当了八十几天彭泽令就自行罢免了,很可能什么收获都没有到手。要让翟夫人一点意见没有,那是不大可能的。无米之炊,巧妇难为啊。
男主外,女主内,家庭主妇要负责全家的日常生活,肯定关心丈夫的收入,据说现在有若干家庭乃是夫人控制全部经济大权,丝毫不肯出让一点的。生活浪漫主义者陶渊明过于潇洒,“不营生产,家务悉委之儿仆”(《晋书·隐逸传》),夫人如果再不抓家务经济,那就维持不下去了。陶渊明归隐后,翟夫人敢于面对现实,放下官太太的身段,同丈夫一起自力更生,夫耕于前,妻锄于后,成了一对劳动夫妻,很是难能可贵啊。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俨(小名舒)、俟(宣)、份(雍)、佚(端)、佟(通),哪些出于前妻,哪些是翟氏生的,现在无从确认。据陶渊明的《责子》诗,这“五男儿”都不肯好好学习文化。陶渊明说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随他们去吧。
当长子刚出世时,陶渊明也曾经写诗(《命子》)表示望子成龙,但后来他一向并不勉强孩子们苦读书求功名,更不打算让他们去补课。这样通达的父亲古今皆不多见。翟氏对此事的态度史无明文,她恐怕也只好听之任之,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
关于翟夫人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仅有这么一点点。文献不足征,只好这样了。(作者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