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书画家诗文集典》揽诗文以言书画
本报讯 中国书店出版社近日推出“中华艺藏”丛书,包括《中华艺藏·书画家诗文集典(汉至明编)》《中华艺藏·书画家诗文集典(清代民国编)》。丛书通过书画典、游艺典、谱录典、书画家诗文集典和现代论著典五个方面,将汉代至民国凡可搜集到的涉及艺术的文献资料汇为一编,并以现代艺术史观整合传统艺术文献。
有专家认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植根于西方现代学术的分科体系,至少导致了两个遗憾。一是对艺术家身份的界定有可商榷之处。在西方艺术理论及研究方法影响下,我们已习惯从职业角度研究古代画家,但传统中书画家的身份并非职业的,如王羲之、颜真卿、宋徽宗等,他们的身份首先是士大夫、官僚乃至帝王,他们虽然在艺术上卓有成就,但其身份不可等同于我们现在界定的艺术家。二是对书画文献的利用。书画专门文献产生于六朝至唐代,至明清而大盛,在四部分类法中,这类文献往往归为史部独立的一类。专则专矣,但也形成了先天性的区隔,尤其是诗文集往往没有被纳入书画史文献的范畴,多数仅被研究者当作生平史料。即便诗文集中有一些谈书论画的材料,被研究者辑录作为研究书画观念的材料,也仍然不够。目前这种做法显然割裂了诗、书、画的一体性,更丧失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中国历代书画家中,不少人的诗文作品传世量比书画作品多,诗文一定程度上成为书画的根源和基础,书画则是诗文创作的扩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者共相震荡,彼此激发。欲了解书画家丰富多样的创作状况,其诗文集是极其重要的基本史料。在诗文集中,往往保留着书画家大量的交往记录和创作背景、历程,为研究其艺术和创作心理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是全面研究艺术家不可或缺的材料。透过诗文可以窥见他们对世界、生命、文化和艺术的探索,正是这些探索构成了他们书画艺术的根基。
首次全面总汇我国历史上有影响力和艺术价值的书画家诗文集的《中华艺藏·书画家诗文集典》,以人聚书,共涉及书画家两百七十余家,诗文集尽量选择善本和完整的传世本,按照书籍作者时代先后排列,其中“汉至明编”七十册,“清代民国编”八十册,加强了诗、书、画的一体性,逐步弥补了现存遗憾,有利于解决书画家诗文的利用问题。 (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