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其峰读王蒙《老子十八讲》
癸卯春节,应孙季康先生之约,我前往天津拜访104岁的美术界泰斗孙其峰先生,孙老因处于“阳康”阶段,遵医嘱在医院静养。我在北辰区孙其峰先生寓所逗留了三天。这三天,我的主要任务是向孙季康先生学习中国画创作技法。
孙季康先生为孙其峰先生第三子。我自2019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孙其峰花鸟画工作室旁听孙季康先生讲解花鸟画技法,之后成为该工作室的正式学员。为我们授课的老师除了孙季康外,还有王玉山、马新林、雒三桂等,均为孙其峰先生弟子。诸师之中,我接触最多的是孙季康先生。他知我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利用双休日给我“开小灶”,并亲题“薪火相传待重生”七字,勉励我要做南北中国画艺术交融的实践者、弘扬者和创新者。
孙其峰爱学习,可以说是分秒必争。在《砚畔随想》一文中,孙其峰这样写道:人们往往把画家分成“天才型”或“勤奋型”二大类。有人问我属于哪一型,我几乎连思索也不要就回答他“我是勤奋型”,甚至可以告诉他“我是特勤奋型的”。在回答这些提问者的同时,我还会告诉他说:“凡是‘上帝’给我的时间,我一分钟都没还给他。”
在谈到他的老师汪慎生时,孙其峰说:“汪老师教我三年,每周在家中上课,任何报酬也不要,他这样教我,我一生都在感激他。那些年他还健在,我当时很贫困,没力量报答他;后来我有力量报答他了,而他不在了。我真是后悔莫及。所以我现在教学生,也是一文不收的。我这也算是对汪溶、秦仲文、徐悲鸿等老师的报答吧!”孙老的这种关爱弟子的精神传承给了他的儿子和弟子。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孙其峰花鸟画工作室的学员们都知道,哪位同学的作品获奖或入展了,都能得到老师的一幅画作为奖励。孙季康、王玉山、马新林、雒三桂等老师,对此有一种默契,对学生不但尽心尽力且十分慷慨,我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德艺双馨”吧!孙门师德的传承是春雨润无声的。
孙其峰将在天津北辰区的住宅命名为“致远小楼”。每年春节期间,全家团聚,宾客盈门,他一边谈笑风生,一边泼墨挥毫。时光流转到2023年的正月初三到正月初六,我每天早起在“致远小楼”向孙季康先生学画,至晚方歇。其间有一个意外收获:孙季康先生夫人在老爷子孙其峰先生书房找到一本王蒙著的《老子十八讲》,上面有孙其峰先生的眉批。我此前只知冯骥才先生是孙其峰弟子,却不知大名鼎鼎的王蒙先生也是孙其峰弟子。看来文学和书画艺术确实是水乳交融的呀!孙其峰在该书的扉页上用铅笔写下记事:“我自2009年11月11日(光棍节)读起,如每天读二页,则2010年5月初可读完。这读多加眉解(不敢说‘眉批’)。王蒙是我的学生,这真是后来居上了。”在这段话下面孙其峰用铅笔勾了两只健步行走的仙鹤。孙其峰在书中一些句子下面用铅笔划了很多线,表示该句为阅读重点。
孙其峰曾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等单位分别授予中国造型艺术终身成就奖、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西泠印社终身成就奖、天津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终身成就奖,集五个终身成就奖于一身。集齐前四个大奖者,全国艺术界仅此一人。孙其峰先生躬耕美术教坛数十载,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美术界的精英,促进了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与辉煌成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孙其峰为人淳朴、低调,谦和。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对于弟子们所取得的成就,孙老由衷高兴,乐为其搭桥铺路。王蒙是孙老在河北高中执教时的学生,因谦虚好学,博闻强记给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老子十八讲》第一页目录上面,孙老用铅笔写道:“2010年9月20日重看,要与过去不同——记笔记,对照自己读。”可见,老爷子非常喜欢这本王蒙著的《老子十八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是第二遍阅读了。在该书的第9页,老爷子在“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相信在有限之外还有无限”一句下划了线,并在一旁写上了批注:“老子所谓‘道’是在地球上说的,但他的‘道’却是指地球以外所有空间与时间。”在第14页和第15页,孙其峰分别批注:“没有常胜将军,事物是永远发展变化着的”,“看一步棋就是‘片面性’。片面性的错误,在于把本来复杂的事物,看简单了;把本来立体的方块(六面),只看一面,认为这就是全体”。
孙其峰做眉批,有时候会记天气或纪事。如他在《道是哲学,也包含着信仰》一节下面就记上了“2009.11.12天津中雪”;在“论万世,高境界”一节上记上“2009.11.30杨正回京”;在“智慧也是一种美”一节下写上:“2020.1.16马新林回京”。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王蒙在《老子十八讲》第一讲《你为什么需要一个大道》的结尾部分写道:“究竟什么是道?终极就是道。到底什么是道?那么我告诉你:道就是底,到了底儿就是道!”。孙其峰眉批:“问题:‘道’有底?既云‘道无限,何有底?”老先生的质疑精神和认真严谨的求学态度让人肃然起敬!
在“为什么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一节的下面,孙老批注:“一句话不能把真理说尽,千万不要当成一半一半。”这一节内容孙老非常欣赏,批注道:“讲得很通,可作大学课本”。在“老子的天地不仁说太刺激了”一节,孙老批注:“有辩证精神”,“人生一些不如意事是客观世界自己运动的结果,没有一个上帝在那里施残忍不仁”,“事物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矛盾的,没有纯金”,“‘道’涵盖了所有的物质与心灵、世界与自我、主观与客观”。
王蒙的《老子十八讲》以生活化的语言来解说大道理。如他在讲到中国人有一个问题:讲计谋,我们有三十六计,什么瞒天过海、围魏救赵、打草惊蛇、投石问路等,这是老子反对的。孙老在边上批注:“釜底抽薪可以好,可以坏,要看釜中作的是什么。”这就是一种辩证思维,我的理解是,计谋并非都是不好的,有好的计谋,譬如说设计从坏人手中把好人救出来。在第三讲《无为是关键》中,孙其峰批注:“无为是有限制的,并不是什么都不为。”
学生王蒙的语言幽默风趣,老师孙其峰的批注语言同样诙谐,有时候让人忍俊不禁,除了会写上“今天是光棍节”等时髦的语言之外,有时候,他还会“怼”上老子几句,如在“老子的苦恼与牢骚”下,孙其峰批注:“老子是站在地球上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来的地球(天地)的成长‘开始’的。他大概不会想太阳系以外的那些某某系的开始与形成吧!”
在“道本身包含了自己的对立面”一节中,孙其峰批注:“‘道’有‘矛’也有‘盾’,是统一的。道不是死的,它是运动的。”第五讲《宠辱无惊》,孙其峰写:“2009年11月28日,画鹰稿休息时卧床看。”不知作为弟子的王蒙先生得知自己的老师如此认真、专注地看自己著作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都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我想套用这句话“老师在,学生青春万岁”以赠王蒙先生。在“多几个世界”一节中,王蒙写道:“加强心理素质,我觉得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说一个人应该多有几个世界。你有你的工作,你还有你的业余爱好,你还有你自己的探索和学习,你还有你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这样的人比较经得住荣辱。”孙其峰在旁边批注:“我的另一世界就是画画,再一就是教学生。”画画是老先生的另一世界,这是毫无疑问的,而把“教学生”单独拎出来,成为一个“世界”,充分说明了孙老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护。在“宠辱无惊与物极必反”一节,孙老批注:“2009.11.29早上吸氧时读王蒙的老子,可谓吸两份氧(不是化学中的‘双氧’)。”在论述“宠辱无惊”时,王蒙引用了宋末元初学者谢叠山的话:“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孙老在该章结尾处批注:“读此章我要花大力气去作。”
在第十讲第一节《老子为什么喜欢愚》下面,孙其峰批注:“老子想叫人们都像动物一样无智,当然他自己不包括在内。”“老子的道德经恐怕不是‘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吧!”在该书的最后一页空白处,孙其峰分别列出了自己对第18页、第69页和第94页的几处学习心得和存疑之处。
看完这本原汁原味的由孙其峰批注的《老子十八讲》,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孙其峰之所以成为南北共尊的书画界泰斗,除了崇高的人品和画品之外,其好学精神也非常人可及。画画之余的“边角料时间”、饭后的小憩时间,乃至于在吸氧的空隙全都被孙其峰利用起来看书。孙老的小儿媳亦即我的师母白素兰告诉我,孙老从十年前就开始长期住院,病床的大部分面积都堆满了书,只留一小部分仅仅可以容身。
2009年和2010年,孙其峰批注的《老子十八讲》时已届九十高龄,依然手不释卷,即使抱病也不放下书本,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2023年1月31日下午,我应约拜访鲐背之年的王蒙先生。王蒙先生回忆,他于1948年9月入学河北高中,虽然当时只有14岁,但已是中共地下党员,期间,同为共产党员的孙其峰先生在河北高中任美术教员。河北高中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五四运动开始,河北高中的革命活动就一直非常活跃。得悉昔日老师孙其峰虽然已是104岁高龄,但依然健康,王蒙很高兴。他特地找出两本自己写的书《庄子的享受》《组织部来了一个年轻人》,并题签:“孙其峰老师健康长寿!王蒙 2023春节”“孙其峰老师新春快乐!王蒙 2023春节”。
(作者系中国摄影出版社编审、总编辑,浙江传媒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