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文学院举办《孙昌熙文集》出版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 王洪波)3月25日,由山东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孙昌熙文集》出版座谈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举行。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山东大学文学院曾繁仁教授分别致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中国人民大学高旭东教授、北京电影学院胡智锋教授作了书面发言。
孙昌熙,字钟咸,是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和现代文学史家。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历任西南联大中文系助教,华中大学中文系讲师,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孙昌熙文集》作为“山东大学中文专刊”系列的一种,由孙昌熙先生弟子、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学军整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文集分3册:第一册收录作者现代文学研究、当代文学批评等方面成果,第二册收录作者文艺理论、鲁迅研究等方面成果,第三册收录作者《怎样阅读〈三国演义〉》《司空图〈诗品〉解说二种》《鲁迅“小说史学”初探》等著作,它是孙昌熙先生一生学术耕耘和收获较为全面的汇集。
与会学者围绕孙昌熙先生的研究工作和学术贡献做了研讨。曾繁仁指出,早在1953年,在山东大学校长华岗的指导下,孙昌熙就与同事开设了“鲁迅研究”课,“并且是作为‘主课’”。讲稿后结集为《鲁迅研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系统研究鲁迅最早的一部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振纲高度评价《鲁迅“小说史学”初探》一书,认为该书是一部开先河之作,也是一部立得住的学术力作。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黄健、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贺立华等指出,孙昌熙是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开拓者,早在1951年就在《文史哲》创刊号上发表《鲁迅与高尔基》一文,“孙先生很早形成了‘比较’的理念,把中国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一个部分来观照,这些,在观念上都是领先的”。
与会的孙先生同事、弟子深情回忆起自己亲见的孙昌熙先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魏建说,“从大学毕业一直到60多岁,孙昌熙先生历经战乱和政治运动,仍留下了可观的著述,难能可贵”。他回忆起老师1987年退休后,备受眼疾折磨,仅有一只眼睛有0.01的视力,在这种情况下,孙先生借助一个15倍的放大镜,坚持读书、写作,“他那时的文稿、书信,一行字忽高忽低,甚至不同行会重叠在一起,睹之令人心酸”。在魏建、贺立华眼里,孙昌熙先生是一个“把他人的职称评定意见写成商榷文章”、眼里揉不得沙子、屡屡得罪人的“书呆子”。
孙昌熙的女儿孙绮明参加座谈会,对山东大学文学院组织出版父亲的文集表示深切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