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到创新 非遗传承人对蒙古族服饰的传承与坚守
7月11日,蒙古族服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娜仁其其格在制作服饰。马斌 摄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13日电(刘潇)“我今年64岁,8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制作蒙古族服饰了。”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蒙古族服饰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娜仁其其格说,虽然对她来说已经从事制作服装56年,但是对蒙古族服饰来说,她也只是了解了冰山一角。
娜仁其其格从小在牧区长大,但因为从小学习制作服饰,在她身上多了种江南女子的婉约气质。
“我的第一个老师是我的奶奶,她是我们牧区最有名的服饰老师,但是她在我13岁的时候去世了。”娜仁其其格说,当时她只掌握了制作蒙古族服饰的皮毛,为了继续学习,她四处拜师,始终坚持学习。
图为娜仁其其格在为顾客测量尺寸 马斌 摄
娜仁其其格说,蒙古族服饰并不是简单的一件衣服,不同年龄、不同季节、不同节日他们都会穿不一样的服饰。
娜仁其其格举例说,未婚女子没有发袋,她们会将头发梳成若干条细辫,套上用银饰及各种图案的刺绣布带饰品。已婚妇女则是将头发装进发袋,发袋上还装饰有玛瑙、红珊瑚和银碗形及银元饰物。
“蒙古族服饰可大有讲究,它还承载着我们的文化、风俗。”娜仁其其格说,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如何将蒙古族服饰传承下去,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随着时代变迁和生活节奏加快,肃北蒙古族人只有在节日庆典等特殊场合才会穿上民族服饰,年轻人因其穿戴比较麻烦且价格昂贵,则会选择带有蒙古族元素的便装。
看到这种现象,娜仁其其格决定“两步走”,一方面,她创新传统服饰,制作穿戴简便的蒙古族便装,另一方面,她继续搜集和学习蒙古族传统服饰。
她认为,创新是为了让更多人接受蒙古族服饰,只有穿起来,才能让更多人认识蒙古族服饰。但是也不能只追求创新,传统服饰不能丢。
“现在我们可以分清哪些是传统服饰,哪些是创新服饰,但是一百年后,那时的人们可能会把创新服饰认为是传统服饰。”娜仁其其格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她也在编写蒙古族服饰的书籍,想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将蒙古族服饰的历史与特点保留下来。
择一事,终一生。娜仁其其格总觉得时间太快,她想要做的还有很多,如今已经64岁的她因为常年久坐不动,腰背已出现变形,眼睛也是高度近视。但是她每天依旧会来到工作台前,拿起工具开始制作服饰。
2008年,蒙古族服饰(雪山蒙古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蒙古族服饰集裁剪缝纫、贵金属加工、饰品制作于一体,是肃北蒙古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中凝聚着肃北蒙古族人民的智慧,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历史学、民族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