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评介
兵学文化是从人类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同层次上,来综合地研究和把握军事现象,从更宏观的层次、整体的层次上来研究军事科学(张光成:《兵学文化刍议》,《传承》2009年第7期)。以兵学内容为主体,揭示兵学背后所存在的文化内涵。黄朴民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先秦两汉史,特别是中国军事史和两汉思想史的研究,曾出版过多部专著,如《春秋军事史》、《战国军事史》(合著)、《孙子评传》、《何休评传》、《秦汉统一战略研究》、《刀剑书写的永恒: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散论》等,而近来出版的《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是其研究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该著以时代为序,开篇之绪论首先提纲挈领地展示了从上古、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兵学文化发展概况,其后分十章具体展开论述。其中一、二章主要探讨夏商与西周军事及军事学术,三、四章论述春秋时期的兵学文化,单列第五章详细的探讨了《孙子兵法》的兵学理论体系,第六章考察战国时期的军事学术,七、八章阐述战国时期的兵书及其理论体系和诸子兵学思想,九、十章则论述了秦汉时期的军事发展和兵学建树。综而观之,该著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其一,取材广泛,体例新颖。兵学是研究战争、指导战争和军队建设原则和方法的学问,主要包括兵法、兵略、兵制、兵器、兵家等五个方面内容。兵学丰富的内容决定了兵学文化研究在资料搜集上需广征博引,该著本于此,取材时以兵学文献(如《司马法》、《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黄石公三略》)和诸子(如儒、墨、黄老、法等)著作为主体,不仅从其他传世古籍(如《周易》、《尚书》、《诗经》、《左传》、《周礼》、《国语》、《战国策》、《吕氏春秋》、《史记》、《汉书》、《后汉书》、《越绝书》、《吴越春秋》等)中挖掘兵学文化内涵,而且参用考古资料(如三代时期的甲骨、金文材料、出土兵器、古村落和筑城遗址、石碑、古墓出土文物等)和古代军事人物(如范蠡、韩信、邓禹等)的历史言行及军事实践所体现的兵学文化内容。此外,作者还在取材的时间限定上,不局限于先秦两汉时期,对历史其他时期有关兵学文化内容的文献(如《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武经总要》、《何博士备论》、《陈亮集》、《补汉兵志》、《武备志》、《读史方舆纪要》、《惜抱轩文集》)也加以参考,足显作者广博的学识。
该著体例上亦有重大突破,其有别于论述兵学方面的传统模式,另辟蹊径,在形式上以小标题突出内容的特点,注重内容横向(如对武器技术装备、军事防御体系、军队体制编制、兵要地理、兵种与兵役、军事领导体制、军事教育训练和兵学理论体系等内容的综合论述)和纵向(时间上每要素的动态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统一,既体现了静态分析和动态考察的有机结合,又在深度和广度上揭示了先秦两汉兵学文化在各要素互动产生的综合动力因素下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进程。
其二,以开阔的视野探析了先秦两汉兵学文化各要素的内在联系,整体地把握了此时期兵学文化的发展规律。该著以历史实际为取向,注重内容的完整体现,有条不紊地展示了先秦两汉时期从原始兵器、铜兵器到钢铁兵器等武器装备的演变;从步兵、车兵至骑兵等兵种的变化;从军事领导体制上的层层分级到君主集权的不断强化,再到东汉后期的地方军事实力膨胀的发展;从国人征兵制到“国”、“野”普遍征兵制,再到郡县普遍征兵制,从征兵为主、募兵为辅到募兵制的全面盛行反映出兵役体制从兵农合一到兵农分离的转折历程,等等。借此作者在更深的层次上分析了这些彼此联系不断变化着的兵学外部各要素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兵学内在理论体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之间的相互影响,结合历史军事背景,勾勒出了一条兵学文化固有的发展主线,从而把散见于各文献典籍中的兵学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系统化为一个整体。
其三,该著不仅宏观上体现了作者的高屋建瓴,在细节处理上亦展示了作者的细腻笔触。该著在论述时注重对兵学文化的宏观把握,以简练的语言刻画出先秦两汉兵学文化方方面面的内容,以求对其有一整体性的认识,如在论述兵书的理论体系时,从战争观念、治军理论、国防观和作战指导思想对立统一的阐述中给人以整体感,再如对春秋战国兵要地理的分析、对战国兵学地域文化特征的考察、对秦汉兵学的建树和多样化及普及化的论述等等,无不体现作者宏观把握问题的整体思维能力。然而,在涉及具体细节的相关内容时,作者却不吝笔墨,对其进行详尽的探析,如对商代军事编制的论述,对《吴子》、《司马法》真伪及流传的考证,对孙子“伐交”本义的考证,使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各兵学思想得失的细致探讨等等。
此外,该著对现代军事学理论的借鉴展示了中国古代兵学文化的另一风采,其中除对军事语言准确的使用外,还特别表现在从现代军事学的角度考察古代兵学文化以及用现代军事理论对古代兵学理论的评价上,均显露了作者在古代和现代军事研究领域的独到体悟。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2)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