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学百家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 国学文化文史经典诸子百家朝史综论国学名士
  • 国学视界学术资源国学文化名家品论读书天下焦点评谈
    中外古今学科春秋史观史法史料史证论著评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杂家
    先秦史论汉唐史论宋元史论明清史论近代史论现代史论
    当代名家近代名家古代名家

    长沙出土南宋木结构给排水工程将原址原貌复原

    所属:文史经典 > 史料史证  |  阅读:1864次

    长沙坡子街南宋涵渠遗址保护展示 

      南宋木结构给排水工程是啥模样?昨日,记者获悉,在长沙坡子街发现的南宋木结构给排水工程的复原保护展示项目正在进行收尾工作,大约一个月后,市民便可在原址——坡子街悦方商业大厦负一楼参观其真实面貌。

      南宋“木结构给排水工程”出土

      2004年,坡子街民俗商业街建筑工地上发现了一处南宋时期的地下大型木结构建筑遗址,包括木头搭成的三角形“屋脊”和与之垂直相连的木槽。当时,国内建筑考古领域权威专家在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这是南宋时期的“自来水设施”,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市政工程”是我国古建筑领域的突破性发现。

      据悉,在坡子街发掘的这项庞大的木结构建筑遗址中,“屋脊”长约30米,东西走向,一直延伸到发掘基坑之外。考古人员经过现场测量发现,“屋脊”在南宋时就是埋在地下的,仅四五米的长度便有40厘米的落差。木槽呈南北向,一端南高北低,一端北高南低,木槽里面有多道闸门,木槽与“屋脊”构成一个“丁”字形,相当于一个错综复杂的过滤、给排水工程。

      考古发掘全部完成后,为保护好这处国内罕见的木结构给排水工程建筑遗址,长沙市决定对这处遗址实行原址复原陈列。随后,市文物部门多次邀请国内文物专家论证,并制定出木建筑构件的脱水方案。据了解,遗址一共发掘出了496块木建筑构件。根据规划,陈列将对市民开放。

      不能简单地定性为“自来水设施”

      近8年过去了,这个南宋木结构给排水工程的复原保护展示工作进行得如何了?

      昨日,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向记者介绍,经过国内建筑考古领域权威专家再三研究考察,这段遗址不能简单地定性为“自来水设施”,而应该称为“南宋涵渠遗址”,这样更加严谨。“它当时的具体用途是做什么的,到底是负责给水任务还是排水任务,现在还难以下结论,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了向大家呈现出这段‘南宋涵渠遗址’的真实原貌,市文物局和市政府花了巨资对当时发掘出的一部分木结构建筑构件进行了脱水、防腐处理,然后再运回原址按原貌复原,将对市民开放。”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柳肃负责这次坡子街南宋“涵渠”遗址的复原展示设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柳肃表示:“这次复原展示的是南宋‘涵渠’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纵向三角‘涵渠’和横向的水槽相互垂直交会的‘丁’字形建筑结构。”

      柳肃说,如此完整、大规模的南宋木结构给排水工程,国内至今仅发现这一处。考古专家、学者认为,这处工程遗址对城市考古有着很高的价值,也见证了湖湘文明的繁荣。同时,遗址原址复原的保护展示将为长沙古城墙遗址保护以及今后城市考古中发现的重要遗迹保护提供借鉴,有积极的示范意义。(桑琴)

    [责任编辑:李璐] 来源:长沙晚报 光明网转载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健康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