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学百家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 国学文化文史经典诸子百家朝史综论国学名士
  • 国学视界学术资源国学文化名家品论读书天下焦点评谈
    中外古今学科春秋史观史法史料史证论著评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杂家
    先秦史论汉唐史论宋元史论明清史论近代史论现代史论
    当代名家近代名家古代名家

    《农业考古》2012年第3期目录

    所属:文史经典 > 史料史证  |  阅读:2772次

    农业考古发现与研究

    皖北地区史前农村聚落形态研究/卢建英柯志强(1)

    史前支脚器具的兴衰与史前农业进程/吴伟(9)

    稻作文化研究

    农耕谚与农耕文化——以浙江为例/刘旭青(14)

    农业历史研究

    先秦时期黄河文化中的农业文明/薛瑞泽(19)

    周代籍田礼考论/李白(24)

    浅析战国时期农业家庭转型的原因和表现/徐铭 李亚光(30)

    清代进春仪式与国家重农意识探析/王洪兵(35)

    宋诗视阈中的两浙地区农副业生产透视/蒋东玲 马群燕(38)

    民国初期北京政府的农业发展述略/丁健(41)

    中央农业实验所与中国农业改进/杨珉盛邦跃(45)

    农业思想史

    墨子荒政思想考略/路学军(51)

    朱权农学思想考论/袁名泽(57)

    农业气象与灾害

    略论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赵月新徐维(61)

    中国共产党灾荒救助的发展历程/陈文庆(64)

    农业与经济

    太平天国文书中的军粮问题考/王舒雅(67)

    废除债务运动:中共乡村政治动员的重要发动器——以中央苏区为例/曾耀荣(71)

    我国农村后发式现代化的困境及出路/雷结斌 胡伯项(76)

    我们农业资金投入与农业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Cobb – Douglas生产函数改进模型的研究/郭佳琳(79)

    消费模式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探析/沈素素(83)

    乡镇公共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刍探——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赵成(86)

    农业与社会

    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法律的肇始和理论根据/刘承涛(89)

    中国村庄自治的区域差异——基于2005CGSS的数据分析/蔡仁杰(93)

    民国政府乡村社会控制研究——对江南地区的考察/唐卿(97)

    失序: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冀中乡村的社会流动/杨豪(101)

    近百年农户家庭人情消费行为变迁——基于卜凯资料的对比分析/李春燕  胡浩(106)

    农村留守老人刑事犯罪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徐昕炜(111)

    云南地下党的政治宣传与农民阶级社会心态变迁/贺良林(115)

    土地问题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的研究/肖立新(120)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公田制度刍论/刘喜元(124)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背景下的农地流转与粮食安全研究——基于福建省328个农地转入户的种粮意愿的分析/吴闽川(129)

    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历史考察及若干思考/李海玉(133)

    农业工具

    关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石磨盘用途的几点思考/曾慧芳朱宏斌(137)

    现代农具开发设计的思想与原则/刘萍 徐光明(141)

    农田水利

    云南旱灾凸显的水利弊端及解决措施/刘红晋 卜风贤(144)

    明清赣江中游地区水利建设特点探析/廖艳彬(147)

    试论清雍正朝田文镜在河南的治河思想及实践/黄治国(151)

    都江堰清明祭祀放水仪式解析/王世伟 王友富(155)

    财政体制创新与农田水利解困/杜威漩(160)

    古村落研究

    客家建筑的文化传承功能探析/吴美娜  张奕亮(164)

    浮梁古村落生态景观与瓷都关系初探/崔鹏(169)

    论乡土文化景观保护观念和方法的演进/黎小清 蔡晴(172)

    农村与旅游

    论非旅游景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江西省南昌、鹰潭、吉安、赣州四地为例/漆志鹏  杨建平(178)

    浅析乡村游背景下乡村聚落景观的规划设计/胡秀萍(181)

    关于发展农村旅游的思考/王大勇(184)

    粮食作物

    《齐民要术》粮食作物词语命名考/宿爱云(187)

    经济作物

    古代波罗蜜地理分布考/李善磊(191)

    园林艺术

    汤学文化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运用研究/陈永刚(194)

    粮食与储藏

    清代徽州仓储体系研究/吴媛媛(197

    试论西部地区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以渭南地区为例/姚红玉(201)

    农业与生态

    清初湖北地区生态环境与农业开发/彭恩(204)

    林业

    中国古代森林变迁史研究综述/张连伟(208)

    关于樟子松治理农村荒山荒地的技术探究/杲春阳(219)

    我国农村林权改革的法律思考/覃杏花 漆思剑  衣仁翠(222)

    农业与饮食

    中古史书食品词校释二则/张文冠(225)

    古代表“醋”义名词历时考察/张鹏丽  陈明富(227)

    从酒宴习俗看唐宋社会变迁——以中原地区为考察中心/刘朴兵(231)

    少数民族农业

    从清代契约透视哈尼族农耕文明/王亚军(236)

    从民生视角评估莽人扶贫工程的绩效/方明(239)

    哈尼族村寨宗教人员与乡村治理初探/徐义强(242)

    十八世纪台湾先住民生存状态考略/孙炜(245)

    社会性别视野下的哈尼族妇女卖工现象研究/刘洁婷王清华(248)

    外国农业史研究

    论古代中国与缅甸的农林技术交流/李未醉 魏露苓(251)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英国农村的艰难时刻/舒亭亭(255)

    农业科技

    论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科研及社会变迁/郑立柱(258)

    建国初期的农业技术改造:良种选育推广/宋祖红(262)

    中国沼气发展历史及研究成果述评/王义超(266)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发展路径探索——以河北省为例/袁艳平  李佳(270)

    智能网络技术服务生态农业研究/肖文红(273)

    农业传统工艺

    清代山西农村手工业初探/王璋(276)

    《天工开物》再现华林利用竹木造纸/刘金成(280)

    畜牧兽医

    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猪肤”/彭/馨(283)

    鲜虞中山的“农”与“牧”/曹迎春(286)

    民国时期四川家畜保育所概述/陈岗(289)

    三农问题研究

    新农村产业结构的可持续性研究/徐小柏(294)

    试论村委会与居委会的差异/晋龙涛(297)

    论完善《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王丽芳(300)

    公共政策视野下的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研究/刘宏明(303)

    对农村基层社会矛盾的法社会学分析/姚合平房建恩(306)

    农民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许涓(309)

    农民工工资上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张翔(312)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动因、影响及启示/周旺东(315)

    农业职业教育

    民国广东高校农科学生团体活动对当今的启示——以中大农科与岭大农科为中心/罗璇  罗琳(318)

    农村职业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及改革路径探析 /张林(322)

    民国九江乡村师范学校农村改进实验区考察/游海华 刘建华(326)

    农业文化

    宋代劝农诗探研/陈伟庆(329)

    攀枝花迤萨拉谈经古乐溯源及保护现状/李生军(333)

    成武乡村儿歌的艺术魅力及传承价值/李梦华(336)

    论客家山歌的和谐之美/廖小凤(339)

    清前期赣南客家婚嫁习俗中的“薄聘厚奁”之风——以《绅士条议婚嫁刊约》为中心的研究  /宋德剑(343)

    明清以来江南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变迁与民间文化信仰研究/郭伟平(348)

    农耕文化流变背景下的民间美术生态研究/洪磊(352)

    生活与景观:呜哇山歌文化展演空间的转换与生产/谢菲(355)

    论汉画图案纹饰的民俗文化意蕴/顾颖(360)

    花鸟虫鱼

    芍药诗家只寄情——论唐诗中的芍药意象/金建锋(363)

    《汉书》中的“桂橐”考释/廖文芳(366)

    古农书研究

    《马首农言》中的“帚”与“下泽车”的考辨/宋芸 乔永刚  赵晓明(365)

    浅析清代《书本草》的阅读疗法思想/马晗(371)

    书评与序跋

    《中国乡里制度》评述/马宁(373)

    农史动态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377)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中医文化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商城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