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学百家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 国学文化文史经典诸子百家朝史综论国学名士
  • 国学视界学术资源国学文化名家品论读书天下焦点评谈
    中外古今学科春秋史观史法史料史证论著评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杂家
    先秦史论汉唐史论宋元史论明清史论近代史论现代史论
    当代名家近代名家古代名家

    《制度性干旱——论中国北方恶性水源危机的社会成因》目录

    所属:文史经典 > 中外古今  |  阅读:1195次

    提要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北方陷入了持续的、规模空前的恶性水源危机。十河九干、大河断流、地下水位大尺度下降;人类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长时间以来,主流认为,“气候变暖变干、工业用水增多、森林植被减少”等因素是“大水荒”的主要成因。通过深入的量化研究,本文否定了这些成因。

      本文认为:

      “包产到户”终结了中国古典农业“中耕保墒”体制,逆转了毛泽东时代建立的“灌溉保水农业”方向,从而加大了农田蒸发。根据实验成果,仅黄淮海流域,因放弃“保水耕作”而加大的农田蒸发高达890亿m3;接近于1条黄河再加2条海河,相当于10条“南水北调”中线!这才是“大水荒”最根本的成因。

      在市场环境内,尚找不到克服水源危机的途径,除非放弃“灌溉农业”和“粮食自给”。

    目录

    第一章 从黄河开始——“大水荒”的形成与定量描述
      一、黄河的恶性断流与枯竭
      二、水源与储量的大规模消失

    第二章  对“大水荒”以往成因的否定和“社会制度成因”的提出
      一、“气候因素”不是“大水荒”的成因
      二、工业和城市是增加水源的因素
      三、“大水荒”和森林植被无关
      四、“社会制度成因”的提出

    第三章  毛泽东时代:“灌溉革命”与“保水农业”
      一、“中耕保墒”——中国古典农业的核心和特征
        二、毛泽东时代伟大的中国农业灌溉革命——“农业现代化”的起步
        三、精耕细作、八字宪法、大寨道路——灌溉条件下对“保水”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一)毛泽东发明成语“精耕细作”——对古典农业“保水耕作”的继承
        (二)农业八字宪法——对古典农业“保水”传统的发展
                  袁隆平“时令”问题
        (三)大寨道路——治山、改土、保水的光辉典范

    第四章 大逆转:“保水农业”的终结和“大水荒”的降临
      一、建国以来田亩制度回顾
      二、“包产到户”——保水农业的终结
      三、大“水荒”的降临
      四、“保水农业”瓦解的经济、政治、社会基础
        (一)“包产到户”后,农业转变为“经营”
        (二)“包产到户”破坏了“保水农业”的生产组织结构
        (三)农田“细碎化”加大地表面积,促使“保水耕作”终结
        (四)“保水农业”的全方位终结
        (五)“免耕法”——中国农业的耻辱!

    第五章 无解——市场环境中的水源危机
      一、“南水北调”杯水车薪、成本昂贵
        二、“节水灌溉”节“水”不节“源”
      三、“虚拟水源”——河流也进口?
      四、路在何方?——放弃“灌溉农业”和“粮食自给”

    第六章  生存还是死亡?——崩溃的海河
        一、喝断了黄河、喝干了海河、喝尽了地下水
        二、超级漏斗、地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咸水下移
      三、“疏干”,2014——空前的灾难!
      四、“抢”与“包”——水源争夺战已打响!

    正文注释 [01]-[70]

    附 文:
    附文一 黄河流域水源亏损分项计算
    附文二 工业耗水率分析和市区耗水量计算
    附文三 森林“减水效应”监测资料选
    附文四 “松土保墒”实验成果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中医文化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商城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