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宣言》的核心观点(4)
-
陈壁生:从理论上来说,现在的确到了一个反思现代化的时代。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卷入现代化的过程之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不再奏效,一百五十来年的历史,是在不断突围的历史。最终是社会进化论的传入,让国人有了彻底抛弃传统的勇气,而今天却到了必须反思这种“彻底的勇气”的时候。因为,惟其抛弃传统的彻底性,才会有接下去那么多暴力运动的开展。如果我们考察百余年来的词语变迁史,就可以看到,“传统”、“儒家”、“四书五经”等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被罩上罪恶的道德黑纱,成为不齿的词语,成为“封建”、“落后”的代名词;而相应的,“革命”(中国语境中的)、“造反”、“无产阶级”等词语,则被一步一步地赋予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色彩,成为“进步”的标志。社会新思想的不断更新一路高歌,却没有带来理想的所向披靡,反而造成了无穷的苦难,乃至堕入“史无前例”的深渊。
石勇:这是“现代性焦虑”的症状表现及其结果。而反思则意味着要消除这种焦虑。
陈壁生:事实上,“进步”的观念,是必须慎重加以反思的,尤其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从经验主义的角度来看,古代人的那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植根于传统社会中的传统思想,有效地安置了当时人们的心灵,并且给绵长的历史带来了尽可能的稳定与发展。我们不能一棒子宣称他们的生活的非法性,不能断然声称两千年来人们都生活在苦难之中。启蒙观念与进化思想,带来了现代人无知的傲慢。毫无疑问,传统思想,乃是反思现代生活唯一的一种资源。现代性的问题像蔓草一样疯长,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国家里。所以,必须凭借传统的资源,反思现代性带来的后果,反思现代化存在的问题。而我说的“文化守成主义”,最主要的,就是一方面继续“五四”时期的政治追求,另一方面也研究现存的文化传统有没有需要保存的东西,要怎样保存这些东西。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正在消失的民间文化,就明显属于文化守成的对象。文化守成并不是要复古,也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看清楚哪些东西曾经作为一种生活经验,仍然有效地在某种程度上安置了我们的生活,安置了我们的灵魂。这些东西,有可能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被淘汰,而当它面对着被淘汰的危险的时候,就是我们去保护它、守成它的时候。另外的例子是中国的家族。在“现代”社会,家族完全被打掉了,甚至随着离婚和“不婚”、“非婚”的增多,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最原始的传统单位,也有被打掉的危险。那么,我们必须更多地考虑,这种以“现代化”的名义对传统、对历史进行无理性的淘汰,到底是不是合理的?我们除了因传统的一方面而不自由,是不是也有因传统的另一方面而得到心灵自由?我们抛弃了传统的一些方面而得到自由,是不是抛弃了传统的另一些方面而变得更加不自由?
(作者:陈壁生 石勇 著 李明华 主编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