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守主义抬头
石勇:按蒋庆的说法,有些知识分子拿“儿童不懂”来反驳读经,是“启蒙精神”所造成的另一种愚昧,即“知性的愚昧”。他说,小孩子没有独立自主的理性和自由选择的能力,是“童蒙”,而只有对小孩子进行“发蒙”,才能使他们明理而“致亨”。而要使小孩子“发蒙”,正需要用圣贤经典教化他们。也就是说,小孩子不懂,倒恰恰成为要把圣贤之言灌给他们的理由了。这有点“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意思:只要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孩子不明白的情况下灌到他们心里就行,至于要启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要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可以不作考虑——在灌了这些东西以后,他们是可以形成某种人格的,他们长大后才可以明白灌输给自己的是些什么东西。蒋庆的逻辑是:我的东西就是好,所以小孩子不懂,甚至大人也不懂,但即使不懂也应该灌给小孩子。对于这种独断论,是没法跟他探讨或者辩论的。因此,对于蒋庆来说,真正致命的批评并不是来自胡适,而是来自鲁迅:万一你的东西不是好东西呢?这岂不是“毒害青少年”?面对这样的质问,只要是一个学者而不是一个“教主”,是不可能用“我的东西就是好”来回答的!有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在“文革”中,儒学的社会组织几乎被破坏殆尽,至今“社会”仍未能形成与“国家”相对的另一“元”。陈明在他的《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一书中曾深入地分析过在“state”和“society”二元分离结构中,特别是在儒学被视为衰微的中古时代,它所发挥的诸种功能。然而陈明清醒地看到,这是因为有“society”存在。“儒表法里”(秦晖语)时代儒学尚且不能实现“王道”理想,证明对“霸道”的国家权力的改造乃是问题的核心。在国家权力的逻辑已渗入到社会机体的今天,“制约国家权力”乃是逻辑在先的。这也是陈明的“文化儒学”进路,同时并不排斥自由、民主政治进路的原因。“读经”如果绕开这一点,一开始起点就定格在防止“中国文化歧出”上,并且用“政治儒学”来达成文化保守时政治也保守的“和谐”,没有看到不受制约的权力对儒学的异化,忽视了个体的安身立命和社会组织的培育,只会是另一种乌托邦。
陈壁生:文化保守主义抬头的另一标志性事件是《甲申文化宣言》的签署。9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2004文化高峰论坛”闭幕会上,由许嘉璐、季羡林、杨振宁、任继愈、王蒙五位发起,通过和公开发表了《甲申文化宣言》,向海内外同胞、国际社会表达他们的文化主张。 (作者:陈壁生 石勇 著 李明华 主编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