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人文精神”(4)
-
陈壁生:时间进入2004年,这一年最明显的思想事件,是文化保守主义的抬头,即所谓另一场国学热的开始。这一思想现象以读经事件的争论,《甲申文化宣言》的签布,与《原道》十年纪念这三个事件,作为历史标轴展开。
石勇:这一年的确是文化保守主义显示出“由边缘进入中心”的关键一年。这些极富象征性的事件前后相继发生,使2004年被称为“文化保守主义年”。这意味着,以往自由主义—新左派双峰并峙的思想格局已被打破,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
石勇:“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陈明先生对这一点想必有太多的感慨。由于自“五四”以来,国人将中国失败、腐烂的账最终算在了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身上,儒家文化长期以来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而备受不公正的责难。所谓文化保守主义也由此而成为一个贬义词,它甚至变成一根论争中的棍子。1994年陈明创办《原道》,备尝艰辛,到2004年,十年中先后换了多家出版社,以可敬的姿态一直坚持了下来。然而,终于走过来了。在今天,“文化保守主义”已不能说是一个贬义词了。而另一代表人物蒋庆先生多年来除了搞“政治儒学”以外,也从事着儒家文化的普及工作。2004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他花两年时间精心选编的12册《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用来给那些3~12岁的孩子背诵。值得注意的是,是“背”而不是“读”。按蒋庆的意思,就是12岁以前的孩子记忆能力强,他们懂不懂没关系,能背就行,长大后可以慢慢理解。在他看来,自蔡元培废了小学“读经科”以来,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就没了经典,中华民族成了抛弃自己经典的民族,它的后果就是“礼崩乐坏”,“学绝道丧”。而要复兴中国文化,就必得复兴经典,而复兴经典的第一步则是少儿读经。少儿如果读经,中国文化就会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儿童心中。也就是说,如果能够以这种方式让一种“文化”在儿童都没能意识到的情况下植入到儿童的精神和心灵世界里,培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就有望了。正是这一点引起了巨大的争论,使之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
陈壁生:关于“读经”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近年来在许多城市兴起的民间读经活动的思想回应。这场争论的焦点,聚集于蒋庆先生编写的少儿经典读本,及其编撰理念。焦点聚集于此,只不过是一种偶然,因为早在几年以前,台湾的王财贵先生就已经身体力行,大力倡导读经。而且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也纷纷创办了读经班。蒋庆先生的读经观,把读经提高到“中国文化的复兴”这种骇人听闻的高度,把经书抬高到绝对真理的高度,其姿态之高,陈词之切,一下子便使他所编写的经典选本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蒋先生在《读经与中国文化的复兴——蒋庆先生谈儿童读经面临的问题》一文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读经观,其内容说到底,就是“圣人讲的话、编的书——经典——就具有先在的权威性,凡人必须无条件接受,不存在凡人用理性审查同意不同意的问题,因为凡人的理性没有资格审查圣人的理性,相反只能用圣人的理性来审查凡人的理性,来要求凡人接受。”因此,必须有一套统一的、系统的、正统的、精选的少儿读经教材。这套教材,必须排斥道家、兵家、杂家,因为它们或尚权谋,或尚诈力,或思想不纯正,多学无益。甚至应该排斥蒙学、文学,外文教材更要排斥。这种读经观,在我看来,正如薛涌先生所批评的,是“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 (作者:陈壁生 石勇 著 李明华 主编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