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堂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祭祀孔子?〗
每年祭孔大典之后,网上评论如潮:既有赞成的文章,说近几年举办的全球祭孔、两岸祭孔活动,弘扬了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信心,推动了两岸交流,功不可没!但也确有不少反对的意见,甚至一些貌似著名的文化学者,也加入到抨击祭孔的行列,以至于一些评论说,煌煌大典没有掌声,热了于丹,冷了孔子。在我的博客里,也经常有一些网友责难的留言,质问说,都什么年代了,还在大肆祭孔?
是啊,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祭祀孔子?祭孔的现代意义在哪里?几年来,我一直在深深地思考。随着对祭孔内涵的日益了解,越来越感到:祭孔大典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仪式,它经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沉淀,已经包含了太多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存在于历史冰冷的竹简中,也关乎当代中国的崛起,关乎中国以什么样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关乎中国人对自己民族的看法、对历史的态度、对自我的认识。而且,她还是指向未来的。我们都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长河中的浪花,30年、50年、活100年好了吧,人终究要老,浪花溅起,又消失于大河,而祭孔大典依然鲜活,依然常青,在未来的世界展示东方文明的风采!
(一)祭祀孔子是高擎中华文化相传的薪火。孔子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史上,前2500多年靠孔子的记录和传承,后2500多年,靠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世如长夜”。我们不可想象,没有孔子的中国,会有怎样的一部历史?祭孔大典包括祭祀仪式和祭孔乐舞两部分。随着祭孔的规格和礼仪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历朝历代,开国之初,就要先祷告与天地,祭拜于孔子。孔子的香火不灭,中华文明的根系不断。祭孔乐舞则起源于更早的舜帝时期,是尽善尽美的韶乐孓遗,是东亚各国传统雅乐的源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交响乐,比世界交响乐之父——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早了3000多年,在世界音乐史上堪称奇迹。祭孔大典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一个个进退谦让的礼仪规范, 将中国音乐舞蹈的礼乐教化功能发挥到极致,是中国礼乐文化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