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学百家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 国学文化文史经典诸子百家朝史综论国学名士
  • 国学视界学术资源国学文化名家品论读书天下焦点评谈
    中外古今学科春秋史观史法史料史证论著评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杂家
    先秦史论汉唐史论宋元史论明清史论近代史论现代史论
    当代名家近代名家古代名家

    成中英 ·〖全面诠释与发展儒学:哲学、经学与国学〗

    所属:诸子百家 > 儒家  |  阅读:1270次

    哲学是自我反思之学,集合经验,从各种角度反思,以认知自我; 建立主体,以认识世界,切合环境:以建立价值,使行为有所依,促进生命发展;与他人沟通,确定规范,以维护社群发展;最后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以彰显人类生命与宇宙存在的意义。当然我们必须理解哲学的高度自觉追求与体系化的追求在不同文化传统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实现,不能强加一致化的要求。    在此一界定的哲学意义下,我们可以审视中国文化历史传统中子学与经学的哲学意涵,从大体上就可以把子学看做一个多元分体的哲学体系,而把经学看作一个整体一元的哲学体系,两者都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内涵。然而,从历史的考证中我们也可以把两类体系在知行相需的社会与政治影响下分合关联,甚至朔源于一个生生不息的持续变化的生活世界。但本文基本将局限在分析经学之所以为经学的讨论上。

    在中国历史中经学之成为经学就显示了或预设了道德价值标杆与伦理行为规范的要求。但经学发展成为经学却有其更根本的天地之学与人之为己以为人的哲学需要,因此必须认识经学的儒学内涵以及儒学所以为儒学的哲学内涵。此一观点的提出展现了多项重要的哲学的与历史的认知问题:儒学的哲学内涵为何?如何建立其一体性?儒学如何转化为经学?经学将向何方转化?以及如何转化? 

    在本文中我首先指出儒学的发展有其前儒的文化与哲学的发展背景。此一背景即是易学的起源与发展。易经列为六经之首并非偶然。 但易经纳入孔子之学却是孔子晚期哲学的事。它与孔子的人学与仁学的关联迄未说得清楚。其中最令人难解的是被认为作为占卜之书的易经如何成为通天地、赞人事、知周万物、道济天下的学问,因而成为儒学经典的哲学基础与追求理想。由于此一问题未能得到合理的说明与解答,儒学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也就成为问题,并连带后起的经学(或六经之学)也缺乏一个整体的哲学阐述与相应的哲学内涵。 庄子在天下篇中叹道为天下裂,自然是有见于此。对于六经他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他也似乎把六经 当作个别学问来看待了。这可说是双重的”道为天下裂“现象。

    此处要指出孔子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之一在挖掘出易占背后的“德义”以及“德义”背后的天道,因而能把占卜之易的作用还原于义理(知智)之易的本体,透露了易的本体意义与易象体系发展的本质,从而也说明了占卜之易的形成背景。 孔子此一卓见给与了占卜与卜辞(包含卦爻辞)一个义理的诠释,导致易传的哲学建构。此一事实充分的说明孔子重视易学而思以易学为其理论的归趋。

    关于易学之转化为哲学,显然我们要进行一个很彻底的探讨,重点在如实的认识易学的体在知与智,而其用在古代则为占卜。此一体用的分别是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但涉及占卜的可能性问题,更涉及到易象之为易象与易的现象的体验与认知问题。此为本文讨论重点之一,其重要性在为六经奠定一个知行相需可以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中医文化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商城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