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才 张瑞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
[内容提要] 民族精神是哲学的思想根基和客观内容,而哲学则是民族精神的整体形态的概念,是民族精神的容器。民族精神的发展、提升,会从根本上促进哲学的繁荣和发展;而哲学的繁荣和发展,也会引导和导致民族精神的完善、更新和升华,甚至创造和铸就新的民族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精神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特殊的民族文化资源、要素以及特质的过程,或者说,是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民族性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现代性成分并推动其进行现代性转换的过程,或者说,是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现代性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谐观、共产主义理想、人的发展学说等与中华民族的务实精神、和谐精神、大同精神、人文精神具有相容性和一致性,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又从文化的内核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 哲学 民族精神 实践 和谐 共产主义 大同 人的发展 人文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特质即民族性的集中表现,是民族漫长经历的历史积淀和升华,是民族这一生命共同体的核心和灵魂。哲学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的联系。一定的哲学思想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民族中间,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和孕育,从而具有一定的民族样式、风格和气派,反映和体现一定的民族精神。就此而论,民族精神是哲学的思想根基和客观内容,而哲学则是民族精神的整体形态的概念,是民族精神的容器。同时,哲学不仅反映和体现民族精神,而且还反映和体现时代精神和人类精神,与时代精神和人类精神发生特殊的密切关联。从而,在一定意义上独立于民族精神,并超越出民族精神的界限。正因为如此,哲学能够为民族精神的发展提供资源、动力甚至引导。由于哲学与民族精神之间存在的这种内在关联,哲学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发展也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民族精神的发展、提升,会从根本上促进哲学的繁荣和发展;而哲学的繁荣和发展,也会引导和导致民族精神的完善、更新和升华,甚至创造和铸就新的民族精神。哲学对于民族精神的意义就在于,哲学是民族精神赖以发展的必要形式,从而也是民族精神的自觉或自我意识。具体地说,在民族精神丰富、完善、提升乃至转换、更新的过程中,哲学既是民族精神的理性,又是民族精神的良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哲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底蕴上,也与中华民族精神结下了不解之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精神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特殊的民族文化资源、要素以及特质的过程,或者说,是赋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民族性的过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现代性成分并推动其进行现代性转换的过程,或者说,是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现代性的过程。就前者而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哲学相结合的过程中,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方面都获得了新的突破和重大发展,特别是产生了以毛泽东哲学思想为主要标志和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和风格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后者而论,有理由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哲学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性转换和提升,而且藉此从文化的内核或根基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