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2013.5——8月)
1、故宫文物月刊365期
时间:2013年8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内容简介:
2、法制史研究第23期
时间:2013年8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内容简介:
【论著】
东亚传统法文化的理想境界──「平」(高明士) 从秦《法经》到汉萧何作《九章律》和傍章律──秦汉律典体系演进新论(郑显文) 礼刑之间──从供养有阙到遗弃尊亲属(黄源盛) 白居易〈百道判〉中的礼教思想(陈登武) 儒家思想与清朝法制──法制史考察观点(陈惠馨) 清律中的死罪律目及各类死罪数量消长述析(闵冬芳)【研究讨论】
法律视野下的元代假宁制度研究(布庆荣) 《奏谳书》中的秦汉财产犯罪案件(张铭)【学思历程】
假设、立场与功能进路的困境──对瞿同祖研究方式的再思考(邓建鹏、刘雄涛)3、语言暨语言学第14卷第5期
时间:2013年7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4、国立政治大学哲学学报第30期
时间:2013年7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哲学系
内容简介:
5、中山人文学报第35期
时间:2013年7月
出版单位:高雄: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
内容简介:
【华语语系文学论述】
哇赛,那风万里卷潮来:华语语系文学论述专号」前言(张锦忠) Sinophone Studies: Rethinking Overseas Chinese Studies and Chinese Diaspora Studies(E. K. Tan) At the Crossroads: Orphan of Asia, Postloyalism, and Sinophone Studies(Chien-hsin Tsai) 混血(语)化脉络中的华语语系研究(洪子惠) 伦理的归返、实践与债务:黄锦树的中文现代主义(刘淑贞) 《蕉风》的本土认同与家园想象初探(1955-1959)(贺淑芳) 双向的混杂性:论冷战时期泰华小说中的「泰化」(贝纳子)【回应与对话】
抒情的现代:言说自我的应然与困难(王智明) 现代中文的林中路:一个关于抒情方法论的思考、践履与启示(言叔夏)【书评】
《华语语系研究批判读本》书评(苏颖欣)6、早期中国史研究第5卷第1期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早期中国史研究会
内容简介:
【译稿】
论《老子想尔注》(麦田邦夫撰,李龢书翻译) 唐前期王府僚佐与地方州府关系考——以墓志资料为中心(孙英刚)【札记】
高青陈庄有铭铜器墓研究概述(游逸飞) 试析西汉封侯诏书(郑宗贤) 曹操的祠庙与祭祀(蔡宗宪) 魏晋南北朝詈词中所见的民族关系(陈识仁) 梁萧敷及王氏墓志铭流传考(吴修安) 唐代司法审判的若干问题——以「赵和断钱」为例(杨晓宜)【纪要】
第二次「东亚碑刻史料解读」工作坊纪要(林枫珏)【书评】
评Li Feng and David Branner, eds., Writing and Literacy in Early China(胡川安)7、台湾史研究第20卷第2期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研究论著】
清代台湾的番屯制度与垦庄建构:以竹堑地区的九芎林庄为例(陈志豪) 依附抑合作?清末台湾南部口岸买办商人的双重角色(1860-1895)(李佩蓁) 日治时期台湾性病防治政策的展开(张晓旻) 复健、辅具与台湾小儿麻痹病患生活经验(1950s-1970s)(张淑卿)【研究讨论】
起初微小·必会扎根:台湾史研究在韩国,1945-2012(文明基) 2011年台湾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杨秀菁、薛化元)8、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21期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内容简介:
【论著】
清代下层妇女与娘家的关系——以南部县档案为中心的研究(毛立平) 洄澜花娘,后来居上——日治时期花莲港游廓的形成与发(陈姃湲) 性别民主与认同转向——从两本女性自传谈起(李淑君)【史料介绍/分析】
《管理妻子法》(游鉴明)【书评】
家政与近代中国的形塑(连玲玲)9、台大东亚文化研究第1期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
【专题论文】
文化交流研究入门介绍(陈慧宏) 浅谈和汉比较文学研究(曹景惠)【研究论文】
跨国界的文化传释──试论朱舜水对科举制的评价(徐兴庆) 跨文化传释的「关键词」(古伟瀛) 与谢野晶子的和平思想(太田登) 论汉朝的「统治阶级」──以西汉时期的变迁为中心(阿部幸信) 夏目漱石作品中呈现之东方与西方──以《三四郎》为例(范淑文) 爱情与礼教的冲突:论晚清翻译小说《迦茵小传》(潘少瑜)【会议纪要】
A Brief Report on the Workshop “Reading Matters: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s of Interpreting the Classics” at Leiden University (10th to 11th June, 2011) held by IIAS(郑吉雄) 第二届日中文化交流广领域国际学术会议纪要(卢怡如)【书文评介】
范淑文编,《日本近现代文学に内在する他者としての「中国」》(林慧君) 金文京,《汉文と东アジア:训読の文化圏》(郭佩君) 河上麻由子,《古代アジア世界の対外交渉と仏教》(李志鸿) 吴一焕,《海路·移民·移民社会──以明清之际的中朝交往为中心》书介(李孟衡)10、台湾东亚文明研究学刊第10卷第1期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
内容简介:
【专题论文】
情感、耶稣与斯多葛派的圣人(Terry G. Pence) 尼采与儒家伦理中「愤」的问题(Eric S. Nelson) 东亚哲学脉络中安藤昌益的农业乌托邦思想(John A. Tucker) 海德格与西谷启治论自然与技术(Graham Parkes) 张力的伦理学:一个佛教与后现代的伦理典范(Jin Y. Park)【研究论著】
庄子与当代批判——工作、技术、压力、游戏(锺振宇) 「报应论」抑或「功利论」?——荀子刑罚观的哲学根据(林宏星) 泰戈尔与东方主义:聚焦于东西之辩的泰戈尔研究(李宥霆)【研究讨论】
利玛窦研究的过往及思考:兼论几本新着及利玛窦史料(陈慧宏) 清代朝鲜人西洋观的形成——以洪大容燕行为研究中心(罗乐然) 转译研究在台湾的现况与发展(林贤璋、翁书伟、张劭聿)【书评】
评谢和耐:《物之理:王夫之(1619-1692)哲学评论》(程艾蓝)11、汉语基督教学术论评第15期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桃园:中原大学
内容简介:
12、华语文教学研究第10卷第2期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世界华语文教育学会
内容简介:
13、东吴历史学报第29期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东吴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
【论文】
明代帝王与观音信仰——以永乐与万历朝编纂的两本观音经典为例(徐一智) 民国时期的农村社会与地方强人——傅柏翠与闽西地区(陈耀煌) 近30年中国大陆「本土化」思潮的缩影——钱穆的身份认同与钱穆叙事的变迁(李长银) 跨越性别的界线:十八至十九世纪英国女性与男性的变装行为(李佩璟)【书评】
评 Sabine Fruhstuck, Uneasy Warriors: Gender, Memory, and Popular Culture in the Japanese Army(林柏州)14、高雄文献第3卷第2期
时间:2013年6月
出版单位:高雄: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
内容简介:
【专题——民间信仰】
六堆及其周边地区妈祖信仰的文化底蕴(林淑铃) 论神明与地方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以高雄地区的保生大帝信仰为例(谢贵文)【论述】
澎湖宿儒陈锡如的志业(林明璋) 日治时期高雄爱国妇人会的研究(杨玉姿)【田野现场】
2012年高雄市玫瑰天主堂「复活节三日庆节」礼仪纪实(杨嘉钦) 六班长清庄事件(李礼仁) 台南府小北门?凤山旧城北门?一张清朝城门风景照花落高雄(游永福) 寻与巡——林园凤芸宫妈祖海上巡香踏查(林良宪、邱伟欣)【文献编译】
高雄中学首任台籍校长林景元事迹纪略(三)(林身振、林炳炎)15、艺术教育研究第25期
时间:2013年5月
出版单位:台北:艺术教育研究顾问委员会
内容简介:
16、民族学界第31期
时间:2013年4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
内容简介:
【千千岩助太郎专辑】
千々岩助太郎の建筑观と原住民族建筑调查(足立崇) 运用千千岩助太郎著作「台湾高砂族之住家」辅助自立造屋设计之研究——(杨诗弘等) 透过千千岩助太郎调查资料剖析日治后期阿美族的「改良蕃屋」(吴昱莹) 溯源与新生:千千岩助太郎台湾原住民族建筑史料分类与应用研究(黄仪婷、黄志弘) 千千岩助太郎生平年表(廖彦琦)【论文】
从天幕到宫殿——成吉思汗庙及成吉思汗陵的殖民化作用(杨海英) 田代安定にみる恒春と八重山——「牡丹社事件」热带植物殖育场设置の关连を中心に(大浜郁子)【研究回顾】
台湾汉系传统音乐六十年来的研究(陈郑港) 原住民族发展的研究趋势——环绕在原住民族身分与民族语言两个政策的分析(伊万纳威)【书评】
东洋学の系谱(蔡长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