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国学类学术讲座、展览(二十三)
2016•12——2017•3
1、【演讲】吉浦罗(François Gipouloux)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演讲
时 间:2017年3月1日及3日,共两场
主 讲 人:吉浦罗(François Gipouloux,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教授)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冯镜禧楼101室(香港新界沙田)
主 办单位: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联 络 人:Tel: 3943-8541
连结网址:http://www.history.cuhk.edu.hk/events.html
内容简介
3月1日(周三)
10:00-11:30
讲题:Traders and Smugglers: Risks and Rewards of Overseas Trade in Late Ming Dynasty
3月3日
(周五)
10:00-11:30
讲题:Late Ming Chinese Cartography: Economic and Geopolitical Dimensions
两场演讲均以英语进行
2、【演讲】陈启佑:渡也谈渡也
时 间:2017年3月1日(周三)14:00-16:00
主 讲 人:陈启佑(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退休教授)
地 点:中山大学文学院4楼文LA4002(高雄市鼓山区莲海路70号)
主办单位: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
连结网址:http://www.chinese.nsysu.edu.tw/app/news.php?Sn=1700
内容简介
【名家讲座】
主持人:蔡振念(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报导者 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
3、中国人口数据库:1393-1953年
时 间:2017年3月2日(周四)16:30-18:00
主 讲 人:曹树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地 点:香港中文大学冯镜禧楼221A室(香港新界沙田)
主办单位: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
联 络 人:Tel: 3943-8541
连结网址:http://www.history.cuhk.edu.hk/events.html
内容简介
本场演讲以普通话进行。
4、【演讲】第30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时 间:2017年3月,共3场
主 讲 人: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及历史学教授)
地 点: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央图书馆(铜锣湾高士威道66号)
主办单位: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及文学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香港中央图书馆
联 络 人:Tel: 3943-7609
连结网址:http://www.na.cuhk.edu.hk/zh-hk/aboutnewasia/news-zhhk.aspx?udt_1149_param_detail=12544
内容简介
第1讲
2017年3月3日(周五)
11:30
朝鲜鸿儒金正喜(1786-1856)与清朝干嘉学术
主持:黄乃正(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教授)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邵逸夫堂
第2讲
2017年3月4日(周六)
15:00
大逆转:前近代世界中的中、日、韩(1590-1890)
主持:梁元生(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
地点:香港中央图书馆地下演讲厅
※本场次由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及香港公共图书馆联合举办
第3讲
2017年3月8日(周三)
16:30
意在言外:十八世纪日本与中国对皇侃《论语义疏》之再认识
地点:香港中文大学康本国际学术园二号演讲厅
※本讲座由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及历史学系联合举办
所有讲座以英语讲述,欢迎听讲
5、【演讲】朱镇五:教科书的书写与历史真相的辩证──以韩国「国编版历史教科书」对光州事件的描述为例
时 间:2017年3月3日(周五)10:20-12:10
主 讲 人:朱镇五(韩国祥明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首尔市教育厅「民主社会历史教育委员会」委员长)
地 点: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诚大楼B1会议室(台北市和平东路一段162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
联 络 人:吴丽冠,Tel: 7734-1472, e-mail: lan1001@ntnu.edu.tw
连结网址:http://www.cla.ntnu.edu.tw/news/news.php?Sn=2165
内容简介
主持人:陈登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
与谈人:朱立熙(知韩文化协会执行长)
报导者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
6、【演讲】黄冠闵:里仁为美:感通共同体的现象学构想
时 间:2017年3月6日(周一)10:00-12:00
主 讲 人:黄冠闵(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员)
地 点:中研院文哲所二楼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30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连结网址:http://www.litphil.sinica.edu.tw/activities/latest/20170306-01
内容简介
主持人:林维杰(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
7、【演讲】石守谦:明朝宫廷中的山水画与观众
时 间:2017年3月6日(周一)10:00
主 讲 人:石守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特聘研究员)
地 点:中研院史语所文物陈列馆五楼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
连结网址:http://www2.ihp.sinica.edu.tw/bulletinDetail.php?TM=1&M=2&sM=1&C=6&bid=951
内容简介
【2017年度第五次学术讲论会】
8、【演讲】蒋志纯:文学/科学:金刚经与无明感
时 间:2017年3月6日(周一)14:00-16:00
主 讲 人:蒋志纯(中山大学物理系退休教授)
地 点:中山大学文学院4楼文LA4001(高雄市鼓山区莲海路70号)
主办单位: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
连结网址:http://www.chinese.nsysu.edu.tw/app/news.php?Sn=1701
内容简介
【名家讲座】
与谈人:越建东(国立中山大学哲学所及通识中心合聘副教授)
主持人:蔡振念(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报导者 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
9、【演讲】戴维理:现代台湾人为什么热衷拜拜?在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建构台湾人认同
时 间:2017年3月7日(周二)10:00-13:00
主 讲 人:戴维理(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Goucher College助理教授、中研院台史所访问学人)
地 点:政治大学季陶楼34108教室(台北市文山区指南路2段64号)
主办单位: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
连结网址:http://www.history.nccu.edu.tw/news/news.php?Sn=755
10、【演讲】罗贵祥:原始的呼唤?声音与中国的少数民族「生态电影」
时 间:2017年3月7日(周二)12:00-13:30
主 讲 人:罗贵祥(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及创作系教授)
地 点: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旧馆三楼第一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联 络 人:林音秀,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连结网址:https://www.ioe.sinica.edu.tw/index.aspx?SiteID=530167135246736660
内容简介
中国大陆近年流行「生态电影」,或「原生态电影」,不少作品都与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保护有关。我将「生态电影」的概念,扩展到1950年代以降有关少数民族地域生态环境现代化的官方电影,论述中国政府如何以现代化经济发展、改造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来建立管治少数民族的合法性。这个讨论以电影声响的角度,探究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的生态电影所带出的一些问题。
如果说近年的生态电影是藉少数民族的声音,对自然环境的恶化提出批判、控诉,五、六十年代的电影则以改变或改善少数民族地域的恶劣环境,作为一种拯救,以国家的话语吸纳少数民族的发声。两者表面看似不同,但相互却有微妙的辩证关系。两个时代的生态电影,都某程度上视少数民族为自然、原始的声音,呼召或启迪着(以汉人为主导的)国家、社会如何往前走的抉择与方向:一个年代是义无反顾的全面现代化,另一个年代是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保育。当然两者不一定有矛盾,但在少数民族的中介下,就如电影画面上的音响,既是影像与声音的统一结合,也是两者的分崩离析,构成了回响认同与困惑迷离的复杂状态。
注意事项:
1.餐点提供:
(1)因经费有限,自2017年元月起,午餐提供对象仅限本所研究与行政人员、访问研究者、助理,以及主持人和演讲者推荐之人士。
(2)其它有兴趣者毋需报名,欢迎自备午餐参与。
2.报名网页:http://www.ioe.sinica.edu.tw/ (一律从「民族所网页」报名)
3.报名期间即日起至2/26(周日)23:00为止,餐点提供通知于3/2(周四)前统一回复。
4.如若报名两次不出席且没有事先告知者,将取消日后报名资格。
5.演讲于当日12:00开始,会场于12:15前提供餐点,请自备环保餐具。
6.联络信息:林音秀小姐 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11、【演讲】陈世局:褒扬令人物研究:1958年孔德成赴南越祭孔
时 间:2017年3月9日(周四)14:00-16:00
主 讲 人:陈世局(国史馆修纂处助修)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长沙街1段2号,总统府正后方)
主办单位:国史馆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推广科,Tel: 02-2316-1055
连结网址:http://www.drnh.gov.tw/Content_Display.aspx?MenuKey=19
内容简介
【「档案与历史研究」演讲系列(5)】
1949年奉祀官孔德成随中华民国政府播迁来台,1957年受邀至日本演讲及祭孔,是为海外祭孔之滥觞,之后更获邀至南越、南韩及美国等地祭孔。目前这方面史料较为少见;唯本馆典藏之外交部档案,有较完整的记录孔德成于1958年获邀至南越祭孔的情形。在冷战氛围下,中越两国虽同为反共盟邦,但吴廷琰主政下的南越,展开一连串华人越化政策,造成中越两国外交关系的紧张。此时,南越主动邀请孔德成祭孔,对中越两国邦交产生较为正面的影响。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12、【演讲】林育生:宗教、邪教、还是天道?——佛教泰国中一贯道的定位
时 间:2017年3月9日(周四)12:00-14:00
主 讲 人:林育生(京都大学亚非地域研究科博士后期课程、中研院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访问学员)
地 点: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第三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人社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
联 络 人:林淑慧,Tel: (02) 2782-2191;E-mail: capas@gate.sinica.edu.tw
连结网址:http://www.rchss.sinica.edu.tw/app/news.php?Sn=1914#
内容简介
【亚太新视域——亚太社会变迁系列演讲】
主持人:张雯勤(中研院人社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研究员)
报名方式:敬请于3月8日(三)前 填覆报名表(官网可下载),以利资料及餐点之准备;请留意是否收到报名回复信函,并确认是否录取,谢谢。
地址: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
报名E-mail:capasreg@gate.sinica.edu.tw
※以email报名者,敬请留意是否收到「报名成功」确认信函;如有任何问题,敬请来电告知;如若报名两次不出席且没有事先告知者,将取消报名资格。
13、【演讲】张哲嘉:康熙皇帝的健康教育课本:《格体全录》的成立与流传
时 间:2017年3月9日(周四)14:30-16:30
主 讲 人:张哲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地 点: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第二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连结网址:http://www.mh.sinica.edu.tw/Activities.aspx
14、【演讲】黄树民:毒品、永续农业与文化复制:一个泰北华人小区的民族志
时 间:2017年3月11日(周六)14:00-16:00
主 讲 人:黄树民(中研院院士/民族学研究所通信研究员、国立清华大学侯金堆讲座教授兼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地 点:中研院学术活动中心2楼第1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30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
联 络 人:中研院秘书处公关科,Tel: (02)2789-9872
连结网址: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4307
内容简介
【中研院王世杰故院长讲座】
主持人:黄进兴(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时间:2017年3月11日(星期六)14:00-16:00
影音直播网址: http://app.sinica.edu.tw/videosrv/online.php
请于3月9日前,以下列方式报名:
1.曾以网络报名本活动者,于接获本院邀请函后,点选连结即可进入个人专属网址报名;报名截止日前,个人资料如有异动,请至该网址更新。
2.第1次参加者,请至网址:https://conference.iis.sinica.edu.tw/servlet/Register?ConferenceID=19 报名。
3.会后备有茶点,欢迎院内外人士及高中生以上同学报名参加。
★凡参加本活动可获得公务人员终身学习认证时数2小时。
★学生凭证至报到处可领《科学人》杂志过刊,每人1本,送完为止。
15、【演讲】松田良孝:从台湾到冲绳八重山的移民——以日治时代为中心
时 间:2017年3月13日(周一)10:00-12:00
主 讲 人:松田良孝(日本八重山毎日新闻编集局记者、《八重山的台湾人》作者)
地 点:中研院人社中心第一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信息专题研究中心历史人口」研究计划
联 络 人:黄先生,Tel: 2652-3364
连结网址:http://www.taiwan.nccu.edu.tw/app/news.php?Sn=996
内容简介
本演讲以日文进行,有实时翻译。
16、【演讲】郑邦镇:台湾文学史的新脚印
时 间:2017年3月15日(周三)14:00-17:00
主 讲 人:郑邦镇(国立台湾大学文学博士、国立台湾文学馆前馆长、台南市政府教育局前局长)
地 点:国立台湾文学馆2F第一会议室(台南市中西区中正路一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文学馆
联 络 人:黄小姐,Tel: 06-2217201分机2506
连结网址:http://www.nmtl.gov.tw/information_118_59946.html
内容简介
本馆为推广「台湾文学史」,将台南的「西拉雅文学」、「安平文学」、「新移民文学」介绍给大众,内容并包括教师与新住民的培力,期能透过教育讲座方式推广台湾的文学教育资源,进一步与民众的生活、学习经验结合。
一、台湾文学,已有许多作品、著作与论辨;已正名,已进入台湾高等教育的体制,设立了许多台湾文学系及研究所,已培育了许多台湾文学语文的教师、学者;也成立了世界各国少见的国立台湾文学馆,并设置台湾文学相关的奖项,不但弥补了褔尔摩莎美丽岛的历史缺憾,更已带动写作、出版、阅读、教学的风气。
二、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各项历程的轨迹上,台湾文学最近又呈现哪些最新的「脚印」,能证明台湾文学果然是在呼吸,在行进,在继续茁壮,多元发展,而且时时都在滋养、健壮台湾的人文素养?尤其,这场演讲正要聚焦于诞生在台南的「西拉雅文学」、「安平文学」、「新移民文学」等三个足以进入「台湾文学史」的「新脚印」。
三、欢迎好学深思的朋友,一起欣赏这些风釆,研习者亦可在教学工作上应用与共鸣。
※本活动无须索票,人数以80人为限。全程参加者核予公务人员终身学习时数、教师研习时数3小时。活动依现场及本馆网站公告为准,或电06-2217201分机2506黄小姐。
17、【演讲】张隆志:「人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公众史学与当代台湾
时 间:2017年3月16日(周四)14:00-16:00
主 讲 人:张隆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长沙街1段2号,总统府正后方)
主办单位:国史馆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推广科,Tel: 02-2316-1055
连结网址:http://www.drnh.gov.tw/Content_Display.aspx?MenuKey=203
内容简介
【「历史教育」讲座(3)】
从纳粹反串到湾生造假事件,当代台湾为何充满了关于历史的争议?教科书、博物馆与网络媒介,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历史意识?台湾史研究在上世纪末,随着政治民主化与公民社会兴起而蔚为风潮。进入21世纪后,岛屿历史的书写与讨论,更与人群认同和集体记忆等课题相互交织激荡。
本次演讲将从当代台湾对于公众史学的不同理解与应用实例出发,回顾1990年代小区营造与地方文史运动以来,历史普及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及成果。并从知识生产传播与流通的观点,重新思考「人人都是史家」此一流行口号的意义与内涵。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18、【演讲】黄宽重:背海立国、人文化成:南宋政权与士人文化
时 间:2017 年3月16日(周四)14:20-16:20
主 讲 人:黄宽重(长庚大学专任讲座教授)
地 点:台湾师范大学勤大楼4楼历史学系视听教室(台北市和平东路一段162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联 络 人:欧咏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连结网址:www.his.ntnu.edu.tw/app/news.php?Sn=1134
内容简介
主持人:陈惠芬(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报导者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19、【演讲】朗宓榭:「小道」有理:浅谈中国命理学的人文意义及国际汉学界的相关研究
时 间:2017年3月16日(周四)15:00-17:00
主 讲 人:朗宓榭(Michael Lackner,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讲座教授、2016年科技部「杜聪明奖」得主)
地 点:国家图书馆行政区一楼188会议室(台北市中山南路20号)
主办单位:汉学研究中心
联 络 人:洪先生,Tel: 23619132#353;E-mail: ccsenews@ncl.edu.tw
连结网址:http://ccs.ncl.edu.tw/ccs_detail.aspx?sn=262
内容简介
【寰宇汉学讲座】
主持人:祝平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科技部自2006年起设立杜聪明奖,进一步将推动全国科技发展之任务,转换成为在台湾之世界级学术研究『认证』机构。本奖定位为我中华民国授予外籍学者之最高学术性奖项,以表扬其研究卓越并对社会之贡献。经于2006年09月27日与德国宏博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设立「杜聪明-宏博研究奖(Tsungming Tu – Alexander von Humboldt Research Award)」,透过交互颁奖,鼓励获奖人至对方国家进行合作研究,以提升双方研究质量与价值。
主讲人简介
朗宓榭教授自1983年获得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汉学领域耕耘,曾任德国哥廷根大学汉学系教授、瑞士日内瓦大学汉学系讲座教授等职,并在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德国柏林高等研究院、日本关西大学、澳大利亚雪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大学等地学术机构担任客座教授。
在线报名网址:http://activity.ncl.edu.tw/
20、【演讲】2016-17年度中华货殖论坛
时 间:2017年3月16至23日,共2场
主 讲 人:何汉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卜永坚(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地 点:香港中央图书馆地下演讲厅(香港铜锣湾高士威道 66 号)
主办单位: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香港中文大学比较及公众历史研究中心、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公共图书馆
联 络 人:Tel: (852) 3943-7119
连结网址:http://www.history.cuhk.edu.hk/Event/2017_HBC/index.htm
内容简介
2017年3月16日(周四)
19:00-20:30
主讲人:何汉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讲题:清末广东的赌博及其一些相关问题
主持人:梁元生(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场演讲以粤语进行
2017年3月23日(周四)
19:00-20:30
主讲人:卜永坚(香港中文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讲题:并行而不相悖?中西近一千年经济史之回顾
主持人:黎明钊(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历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本演讲以粤语进行
本讲座免收报名费,有意参加者,可拨打联络电话或至相关网址处在线报名。
21、【演讲】锺淑敏:被拘押在印度集中营的台湾人(1941-1946)
时 间:2017年3月28日(周二)14:00-16:00
主 讲 人:锺淑敏(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研究员)
地 点:中研院台史所802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台史所
连结网址:http://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01_look.php?no=605&page=1
内容简介
主持人:詹素娟(中央研究院台史所研究员)
与谈人:蓝适齐(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时 间:106年3月28日(二)14:00-16:00
地 点:本所802室
22、【演讲】黄圣修:正史概念下的儒林纂修――清修〈儒林传〉与清代学术研究
时 间:2017年3月23日(周四)14:30-16:30
主 讲 人:黄圣修(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
地 点: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第二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连结网址:http://www.mh.sinica.edu.tw/Activities.aspx
内容简介
评论人:杨正显(国立海洋大学海洋中心教授)
23、【演讲】郭美芬:澳洲华商对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的影响──以编撰《陈洁如回忆录》的李氏兄弟为例
时间:2017年3月27日(周一)10:00-12:00
主 讲 人:郭美芬(澳洲研究委员会DECRA研究员)
地点: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大楼一楼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近史所蒋介石研究群、胡适研究群、「迈向和解之路:中日战争的再省思」研究计划
连结网址:http://www.mh.sinica.edu.tw/Activities.aspx
24、【演讲】游鉴明: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时 间:2017年3月30日(周四)14:20-16:20
主 讲 人:游鉴明(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地 点:台湾师范大学勤大楼4楼历史学系视听教室(台北市和平东路一段162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联 络 人:欧咏芝,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连结网址:www.his.ntnu.edu.tw/app/news.php?Sn=1135
内容简介
主持人:陈惠芬(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报导者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25、【演讲】林桶法:从档案看蒋介石与将领的战略分歧问题
时 间:2017年4月15日(周四)14:00-16:00
主 讲 人:林桶法(辅仁大学歷史学系教授)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长沙街1段2号,总统府正后方)
主办单位:国史馆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推广科,Tel: 02-2316-1055
连结网址:http://www.drnh.gov.tw/Content_Display.aspx?MenuKey=19
内容简介
【「档案与历史研究」演讲系列(8)】
一、档案与军事史研究:拟就民国军事史研究的几个困境、台湾地区典藏军事史相关档案的运用问题。
二、蒋介石与将领间战略分歧的案例:拟以蒋介石与国共内战期间与白崇禧、杜聿明、胡宗南等将领在东北战场及西南战场的分歧为例进行介绍。
三、蒋介石与将领间战略分歧原因:拟分析为何发生战略分歧的原因。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26、【系列演讲】国立台湾文学馆2017年上半年「府城讲坛」
时 间:2017年1月至6月,共6场
地 点:国立台湾文学馆演讲厅(台南市中西区中正路一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文学馆
联 络 人:Tel: 06-2217201
连结网址:http://event2.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60053
内容简介
【2017年「府城讲坛」:文学回音.台湾之歌】
本系列演讲时间均为周六的14:30-17:00,共有网络登记及事先索票等两种报名方式,有意参加者请洽询官网。
本系列演讲2017年3月至6月场次内容如下:
3月11日
吾乡之歌:台湾流行音乐中的本土与故乡(张铁志)
4月8日
民谣的再意义化(锺永丰)
5月6日
南方观点vs.台湾音乐史(吴荣顺)
6月10日
落脚四方──罗思容的歌诗图像(罗思容)
27、【展览】航向浩瀚:台湾海洋文学特展
时 间:2016年10月20日至2017年4月30日
地 点:国立台湾文学馆一楼展览室B(台南市中西区中正路1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文学馆
联 络 人:Tel: (06)221-7201
连结网址:http://event2.culture.tw/NMTL/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actId=60037
内容简介
海——鱼群鲸豚的故乡、洋流绕行的居所,是地表四分之三大的面积,也是大地之外的延伸。海洋,连结了陆地与陆地,牵引着人类历史上的迁徙和移动。海洋,也隔离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距离,形塑出殊异的文化性格。
海的本质、海的隔离,海的想象,如波光般折射出文学家笔下的海洋书写。作家对海的咏叹、畏惧、发现,因海而生的思念、忧伤和期盼,以及从海而延伸的希望和开阔,铺陈出海洋文学的风貌。
海洋文学,一如大海,散发出多变、深邃、富饶的样貌,以及迥异于大地的价值观,从古至今,吸引着文学家探究和思索,也开启台湾文学更多元的视野。
本展为本馆常设展「台湾文学的内在世界」之延伸主题特展,藉由海洋文学主题展示,为常设展提供更丰富而深化的展示论述,搭配文物、图像与实体器物、多媒体影音数据,使参观者在亲切环境中感受台湾海洋文学的活力与魅力。
本展览开放时间请参见:http://www.nmtl.gov.tw/content_125.html
28、【展览】「台湾风:行旅纪念物」特展
时 间:2016年9月13日至2017年4月30日
地 点: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展示教育大楼1楼大厅(台南市安南区长和路一段250号 )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联 络 人:Tel: (06)3568889#8103
连结网址:http://www.nmth.gov.tw/exhibition_236_349.html
内容简介
观光旅游带动了消费经济发展,购买地方特产品作为行旅纪念物或伴手礼,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安排。台湾观光旅游产业发展于日本时代,因交通设备完善,制度完备,活络了岛内与岛外旅游活动,促进各地特产品制造与消费。
各地特产往往是地方形象的代名词,传达地方的风土人情。随着观光时代的来临,为了迎合旅客,台湾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物产等被包装、设计、制造成纪念商品,展现台湾意象与文化内涵,透过观光信息传布、营销宣传,成为知名地方特产,大受旅客青睐。从日本时代迄今,台湾地方特产结合地方农产品、食品、手工艺品等在地元素,承袭传统文化,融合现代技法,形塑出「台湾风」行旅纪念物。
我们期望藉由行旅纪念物的展示,回首台湾地方特产被选择与制造的历程,同时展现台湾人的创意与巧思,原为旅客而创造的商品,逐渐成为地方所认同的文化资源与象征。
本展览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入馆时间至下午4时30分)。春节期间开馆日另有公布,请参见官网(http://www.nmth.gov.tw/)
29、【展览】觉翁书画──傅狷夫先生家族捐赠文物特展
时 间:2017年1月25日至2017年4月25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105、107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连结网址:http://theme.npm.edu.tw/exh106/FuChuanfu/ch/index.html
内容简介
傅狷夫先生(1910-2007),原名抱青,后为避傅抱石之名,改号狷夫。亦号雪华邨人,七十岁后又号觉翁。浙江杭州人。其书画造诣固深,1949年来台后更创新局,发展出独特的「连绵草」书体,并以台湾山岳、云海、浪涛等题材入画,而有「台湾山水的代言人」之誉。书画双绝,桃李满门,今日艺坛中坚多出自其门下,对当代书画界影响深远。
傅狷夫先生家族于民国99年至101年间,慨然捐赠先生相关书画134件,含书法63件与绘画71件,及所用印章100方,由本院永久典藏。内中除先生亲笔书画,还包括其师王仁治(1869-1932)、尊翁傅御(1880-1959)与夫人席德芳(1916-)之作,以及艺坛友人于右任(1879-1964)、溥心畬(1896-1963)等为其画室所题写的榜额。印章则多出自王壮为(1909-1998)、吴平(1920-)等当代篆刻名家之手。这批作品是展现先生师承、家学、交谊与艺术成就的珍贵宝藏,不仅丰富了本院收藏,使故宫与台湾本土艺坛的连结益发紧密,更可据此以见传统水墨画于当代的转变枢机。
为感谢傅狷夫先生家族的盛情高谊,本院特举办「觉翁书画──傅狷夫先生家族捐赠文物特展」,精选78件书画作品与53方印章展陈,以兹纪念。展出作品横跨先生艺事创作的各个时期,分「西泠游子」、「大草连绵」、「山水台湾」、「神契海岳」、「耄耋墨境」、「心香传芳」等六个单元,冀能完整呈现先生之艺术与生活面向。适值先生逝世十周年,亦藉此展览向傅狷夫先生致敬。
本展览全年开放,8:30-18:30,夜间延长开放时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国人凭身分证件可免费参观。
30、【展览】酉年大吉──画鸡名品特展
时 间:2017年1月1日至3月25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212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连结网址:http://theme.npm.edu.tw/exh106/ChickenPaintings/ch/index.html
内容简介
今年岁次丁酉,生肖属鸡,因此又称鸡年。「鸡」的发音与「吉」字相近,公鸡的「公」与「功」,鸡「冠」与「官」,鸡「鸣」与「名」又恰是谐音,因此古人常以鸡的形象兆示吉庆,也以鸡寓意「功名」或「封官进爵」。 人与鸡的共生关系,对人类的经济与人文活动,均有深远影响。考古学者考证中国境内的鸡骨遗存,认为至迟在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中,已出现驯化的家鸡。经过数千年的时间推移,鸡从创世神话里孵育万有的原生物,化身成为驱鬼避邪的守护神,以及呼唤旭日东升的太阳鸟。藉由鸡的习性与形体,表达抽象的风俗信仰与象征意涵,并依此阐释宇宙运行的思维。尔后,鸡更被尊崇为「德禽」,以其具有文、武、勇、仁、信等五德,更在风雨如晦的天候,坚贞不移其志,体现理想人格应有的良善品格。上述意象数经演变,也标志着人类文明由原始信仰,发展出人文精神的曲折历程。 本次特展以值年生肖作为欢庆新年的主题,遴选以鸡为表现主题的历代名品共计十七件,透过绘画与织品的相互辉映,引领观众神驰于吉祥富贵的美好想象。
本展览全年开放,8:30-18:30,夜间延长开放时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每日下午4时30分起,国人凭身分证件可免费参观。
31、【展览】名品聚焦──清人鸟谱
时 间:2017年1月1日至3月25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202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连结网址:http://theme.npm.edu.tw/exh106/manualofbird/ch/index.html
内容简介
〈鸟谱〉原名余省(1692-1767以后)、张为邦〈合摹蒋廷锡鸟谱〉,本次展出第一册一至十三幅。每开右页以工笔结合西洋技法,描绘各种鸟类,其中亦包含传说中的鸟种。左页以汉、满两种文字记述其名称与生态习性等,具现代鸟类百科图鉴的意味。此作采用花鸟画的构图和笔墨形式来呈现生态记录,若单独观赏每一画幅,均可成为一幅独立的花鸟册页作品。如此特殊的创作概念和内涵,在历代花鸟画中诚属少见,有其独特艺术价值。
本展览全年开放,8:30-18:30,夜间延长开放时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每日下午4时30分起,国人凭身分证件可免费参观。
32、【展览】书画家的幽默感
时 间:2017年1月1日至3月25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202、208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连结网址:http://theme.npm.edu.tw/exh106/ExpressionsOfHumor/ch/index.html
内容简介
「幽默」一词出现于《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句中,意为静寂无声,但现今看到「幽默」二字,多意会的是,辞典中有趣而意味深长的解释。此解读源自国学大师林语堂(1895-1976),他以音译方式,将英语单字「Humor」译为「幽默」,并解释:「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幽默感则是理解并运用幽默的能力,表现出智慧、达观的态度,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采用轻松、少压力的联想、比喻等方式,传达对人生的体验、思想观点或是游戏的趣味性,那自嘲、谐趣、调侃、讽刺等的机锋,往往因出乎意料之外而让人会心一笑。
本次展览中,以历代书画家的十件作品为例,表现幽默主题,其中包含传世佳作,亦有意趣小品。不论是朋辈间的戏谑,或以幽默造型呈现情态特色、颠覆形象,或劝世化人,或嘲讽世事,均各自发挥创意思考与手法,以不同的面貌,呈现个中幽默的意趣。
本展览全年开放,8:30-18:30,夜间延长开放时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国人凭身分证件可免费参观。
33、【展览】翠绿边地──清季西南边界条约及舆图
时 间:2016年12月10日至2017年6月18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104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连结网址:http://theme.npm.edu.tw/exh105/GreenBorderlands/ch/index.html
内容简介
边界系划分不同政权地理范围的分界线,也是最易滋生国际事端的区域。中越、中缅边境全长踰三千六百公里,自清季以来即冲突不断。外交部寄存本院之前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民初北洋政府外务部档案、舆图,内含不少清代中国与法国、英国所签有关越南、缅甸边界的条约,以及划定粤越、桂越、滇越、滇缅等地区的地图;由于事涉边境纠纷问题,极具争议性及敏感性,一直以机密等级注记,未曾公开。民国九十年(2001),外交部将之寄存本院,由图书文献处代为进行数字典藏;九十六年(2007),复同意将之解密,制作图文数据库供各界参阅,并据以策画展览。继之,本院于九十九年(2010)及一○○年(2011)分别推出「失落的疆域──清季西北边界变迁条约舆图」与「百年传承.走出活路──中华民国外交史料」二项特展,将上述史料作专题性布陈,颇获国内外观众好评。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邻广东、广西、云南三省;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西部,国土与云南交界长二千一百余公里。有清一代,越南及缅甸为中国藩属;既为藩属,清廷即未曾与之订约划界,是以当时中国的西南边界较为含浑。直到光绪年间中法战争,两国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越南与清朝的藩属关系断绝,划界之议遂启。自光绪十一年至二十二年间(1885-1896),双方经由谈判,进而划界立碑,总计订立界约十余种。英国则于光绪十一年入侵缅甸北部,随后发生三次英缅战争,将之完全掌控。十二年(1886),清廷与英国签订「中英缅甸条款」,约定派员勘查划定滇缅边界。二十年(1894),两国再签订「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确定滇缅中段及南段边界基本走向;然而,滇缅边界问题甚伙,直到民国时期仍纠纷不断。
本特展分「清中期前的西南边界」、「桂越、粤越段勘界」、「广西东、西路中越界牌」,以及「滇越段勘界」、「滇缅段勘界」五单元;除展出外交部珍藏西南边界条约、地图外,亦呈现院藏清季西南边界档案及舆图。此次获选布陈之件,均属首次公开展示。
本展览全年开放,8:30-18:30,夜间延长开放时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国人凭身分证件可免费参观。
34、寰宇汉学讲座邀请朗宓榭(Michael Lackner)教授演讲
时 间:2017年2月22日(周三)14:00-17:30
主 讲 人:朗宓榭(Michael Lackner,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讲座教授、2016年科技部「杜聪明奖」得主)
地 点:国家图书馆行政区一楼188会议室(台北市中山南路20号)
主办单位:汉学研究中心
联 络 人:洪先生,Tel: 23619132#353;E-mail: ccsenews@ncl.edu.tw
连结网址:http://ccs.ncl.edu.tw/ccs_detail.aspx?sn=262
内容简介
【寰宇汉学讲座】
讲题:「小道」有理:浅谈中国命理学的人文意义及国际汉学界的相关研究
主持人:祝平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科技部自2006年起设立杜聪明奖,进一步将推动全国科技发展之任务,转换成为在台湾之世界级学术研究『认证』机构。本奖定位为我中华民国授予外籍学者之最高学术性奖项,以表扬其研究卓越并对社会之贡献。经于2006年09月27日与德国宏博基金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设立「杜聪明-宏博研究奖(Tsungming Tu – Alexander von Humboldt Research Award)」,透过交互颁奖,鼓励获奖人至对方国家进行合作研究,以提升双方研究质量与价值。
主讲人简介
朗宓榭教授自1983年获得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汉学领域耕耘,曾任德国哥廷根大学汉学系教授、瑞士日内瓦大学汉学系讲座教授等职,并在法国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德国柏林高等研究院、日本关西大学、澳大利亚雪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大学等地学术机构担任客座教授。
本演讲以中文进行,有意参加者,请至国家图书馆活动报名系统(http://activity.ncl.edu.tw/)在线报名
35、戴彼得、罗亚娜两位教授「寰宇汉学讲座」报导
连结网址:http://ccs.ncl.edu.tw/act_detail.aspx?sn=146
内容简介
汉学研究中心于2017年2月22日举办2场寰宇汉学讲座,邀请国家图书馆戴彼得(Peter B. Ditmanson)教授、2016年「外籍学人来台研究汉学奖助」访问学人,斯洛维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汉学系罗亚娜(Jana S. Rosker)教授,分享在台研究成果。
第一场由美国籍戴彼得教授主讲「研究,从图书馆开始--我的明史研究成功与失败经验」,由汉学研究中心学术交流组黄文德组长主持。戴彼得教授系199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博士,曾任职于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系担任副教授,同时兼任彭布罗克学院(Pembroke College)高级研究员。2015年为汉学研究中心「外籍学人来台研究汉学奖助」访问学人。目前担任国家图书馆申请「科技部延揽研究学者暨执行专题研究计划」研究学者。明代政治、文化及出版史是戴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目前正运用国图丰富的明代馆藏,进行从建文帝、永乐帝到明末,政府和出版业之间的复杂关系之研究。
戴教授以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为起点,从决定主题、史料的搜集和取舍、解读的过程到交互印证,阐述治明史的心路历程。演讲中,他提到欧美的历史研究者倾向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找出新的观点,进而规划主题,对史料发韧出新诠释。戴教授指出,明代长期在人们心中,已有既定的历史形象,但他藉由长期浸淫在图书馆的机会,从一本旧书、一张插画甚至一幅地图,引发动机,累积经验,寻觅这个朝代较不外显的一面。根据戴教授分享目前的研究进展,明代的出版业已经不再完全以营利为导向,更有成为一个整体社会教育网络(social network)之一环的趋势。最后他并建议听众要以「重视史料」作为研究历史的入门砖,随着研究的历练逐渐丰富,观看同一份史料的切入点也将有所不同。
第二场由斯洛维尼亚籍罗亚娜教授主讲「跨文化研究的一些问题--以中国哲学的方法论为例」,邀请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杨儒宾教授主持。西方的汉学家经常使用欧美的人文学科的方法论来研究东亚的传统文化。西方科学与人文学科平常所使用的分析方法本身就是特定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构,包括其特定意识形态的结果。但罗教授认为,如果忽略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独特性,不审慎地的使用西方的方法与态度,将招致许多危险的误解。
罗教授首先介绍中国哲学的参照架构的独特性,以及「超越-内在」、「二元论-对立论」、「动态-静态」等三种东/西方哲学思想体系的差异。以此为基础,再进一步举出庄子观鱼、鲁侯养鸟等事例,讨论研究中国哲学的最合适的方法。如此,方能达到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与诠释。
本场演讲的两位主讲人,皆多次前来台湾研究,对各自的领域皆着力甚深。因此也能以最深入浅出的方式,将研究心得呈现给听众。演讲听众除两位教授在台湾的学界友人外,亦有很多相关系所的研究生踊跃出席
36、《汉学研究》「汉语方言层次研究」专辑征稿启事
时 间:2017年9月30日截止
内容简介
《汉学研究》(季刊)拟于2018年6月出版「汉语方言层次研究」专辑,由台湾大学中文系杨秀芳教授筹划主编。论文以中、英文撰写皆可,中文稿以不超过二万五千字,英文稿以30页以内为原则,体例请依照本刊「稿约」和「写作格式」。关于本专辑的规划构想及目的说明如下:
因为移民迁徙、族群接触等因素影响,汉语方言形成多层次异读的现象,这些复杂的异读现象,使方言研究增添许多挑战性,也吸引更多学者投入其中。如何合理的解释层次异读材料,以建立对方言史的认识,是方言研究重要的课题,可以说,层次研究是汉语方言学最具有理论性开创意义的课题之一。
汉语方言学者很早就指出方言有层次异读现象,经过多年研究,累积了许多成果,大家逐渐认识到方言层次的构成与性质十分复杂:层次间可能以迭置方式完成其竞争、取代的过程;也可能形成「混血音读」,而使层次分析更见困难。竞争消融的结果可能只残余少数异读,难以利用来建立对层次的认识;也可能藉由方言的拼合而找出行将消失的语音层次。此外,利用方言构拟古语时,层次异读材料应当如何处理,层次间的对应关系应当如何厘清,才能够使古音的构拟更见合理,这些都是必须深思的问题。进一步说,有些特殊或不合规律的层次异读是受语义和语法变化特殊影响而产生,研究这类异读材料,还必须加上语义和语法研究的观点,才能从中了解这些例外音读的成因,从而使之在层次的分析中得到应有的地位。我们因此逐渐了解到,分析语音层次也不能只看语音的问题。
以上这些成绩,为方言层次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学界出版了许多种方言词典、调查报告和研究著作,在理论和方言语料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很好的资源。在这样的基础上,本刊规划「汉语方言层次研究」专辑,提供一个发表的平台,希望凝聚学者的心力,深入探讨此一课题,以开发新的研究成果。
※本专辑之截稿日为2017年9月30日,来稿请mail至:chinesestudies@ncl.edu.tw
=============================================================================
The June 2018 issue of Chinese Studies will be a special issue entitled “Strata in Chinese Dialects,” guest-edited by Professor Hsiu-fang Yang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apers can be written in either Chinese or English. The length and style should conform to Chinese Studies’ “Guide for Submissions” and “Style Sheet.”
Due to constant linguistic contact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almost every existing Chinese dialect preserves some form of linguistic layer or layers, thus constituting a phenomenon featuring dual- or multi-systems of readings within the same society. These reading systems, or strata, display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in terms of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but also 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with scholars increasingly recognizing that research on dialect strata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and promising frontier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This special issue welcomes theoretical or empirical contributions on any topic relating to strata studies of Chinese dialects. All submitted papers will be subject to peer review.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submissions, please visit the Chinese Studies website.
The deadline for submissions September 30, 2017
37、《汉学研究》第34卷第4期目次
时 间:2016年12月
内容简介
【专论】
《日书》六畜良忌日研究(白品键)
郑思肖《太极祭炼内法》研究——在法师身中完成的济度仪式(祝逸雯)
《交州藁》中的安南书写(李嘉瑜)
知见空言——罗念庵论修道者之过(陈志强)
《麻衣相法》版本初探(梁伟贤)
几社八股文的思想——以陈子龙为考察中心(金原泰介)
寻找中文之钥——莱布尼茨的符号理论与汉字结构(卢怡君)
介于经典与蒙书之间的民间教材——裨治文与中西教育脉络中的《孝经》翻译(潘凤娟)
威妥玛汉字字母化的追求——论新发现威妥玛誊抄马礼逊《广东省土话字汇》及裨治文《广东方言汇编》手稿(关诗佩)
【问题与讨论】
利玛窦笔下“doi mappamondi piccoli”即《万国二圆图》——与徐光台教授商榷(宋黎明)
对宋黎明先生〈利玛窦笔下“doi mappamondi piccoli”即《万国二圆图》——与徐光台教授商榷〉的响应(徐光台)
【书评】
评Meir Shahar, Oedipal God: The Chinese Nezha and His Indian Origins(刘琼云)
评Jana S. Rošker, The Rebirth of the Moral Sel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Modern Confucians and Their Modernization Discourses(赵敬邦)
38、《汉学研究通讯》第36卷第1期目次
时 间:2017年2月
内容简介
【研究综述】
蒋渭水与台湾的知识现代化(陈芳明)
从「发现蒋渭水」到「守护蒋渭水」(黄煌雄)
【汉学人物】
方闻教授对中国艺术史学界的贡献(陈葆真)
【会议报导】
国内外学术会议
【学界消息】
汉学研究中心
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
台湾各大学汉学课程汇目――105学年度第2学期
研究机构及学校动态
(陈友冰 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