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李贺〗作品集锦
  • 苏小小歌 / 苏小小墓

  • 正文: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637次
  • 马诗二十三首·其九

  • 正文: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养龙能手飂叔逝去匆匆不复返,
    如今已经没有人培养重用英贤。
    寒夜里的霜雪把马棚压得坍塌,
    西风中骏马的脊骨已经被折断。

    注释
    ⑴王琦注:“《左传》:‘昔有飂(liù)叔安,有裔子日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huàn)龙。’杜预注;‘飂,古国也。叔安,其君名。豢,养也。”
    ⑵按古以马为龙类,故李贺以今不能豢龙,而骏骨为霜所折。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625次
  • 南园十三首·其五

  • 正文: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注释
    ⑴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
    ⑵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619次
  • 汉唐姬饮酒歌

  • 正文:
    御服沾霜露,天衢长蓁棘。金隐秋尘姿,无人为带饰。
    玉堂歌声寝,芳林烟树隔。云阳台上歌,鬼哭复何益。
    铁剑常光光,至凶威屡逼。强枭噬母心,奔厉索人魄。
    相看两相泣,泪下如波激。宁用清酒为,欲作黄泉客。
    不说玉山颓,且无饮中色。勉从天帝诉,天上寡沈厄。
    无处张繐帷,如何望松柏。妾身昼团团,君魂夜寂寂。
    蛾眉自觉长,颈粉谁怜白。矜持昭阳意,不肯看南陌。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615次
  • 梦天

  • 正文: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白。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周围的光影,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马。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泻。

    注释
    梦天:梦游天上。
    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
    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楼一样。
    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此句是人想象自己在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
    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齐州:中州,即中国。《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一片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607次
  • 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 正文:
    邺城中,暮尘起。将黑丸,斫文吏。棘为鞭,虎为马。
    团团走,邺城下。切玉剑,射日弓。献何人,奉相公。
    扶毂来,关右儿。香扫涂,相公归。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605次
  • 咏怀二首

  • 正文: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司马相如安居茂陵,绿草蓬蓬垂入石井。
    一边弹琴一边看卓文君,只见春风拂动她的鬓影。
    可叹梁孝王和汉武帝,把他看得像断梗一样弃置不用。
    死后只留下一卷文书,武帝却照着行封禅礼登上泰山顶。

    傍晚著书完毕,发现头上白发忽然像霜似的落下一丝,感到很震惊。
    端详着镜中早衰的容颜,不禁暗自发笑:像我这样终日愁苦,年纪轻轻就生了白发,那会有南山之寿呢!
    头上不裹幅巾,身上穿着用苦蘗染的黄衣,与乡野之人无异。
    没有看见清溪里的鱼儿,只是饮些清水,依然是那样怡然自乐吗?

    注释
    ⑴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字。他曾经事汉景帝刘启,为武骑常侍。因病罢免。后因《子虚赋》为汉武帝赏识,用为孝文园令,后因病居茂陵。怀:怀居,留恋安逸。茂陵:在今陕西兴平东南,后来汉武帝刘彻墓葬在此。
    ⑵文君: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妻子。
    ⑶梁王:梁孝王刘武,为汉景帝同母弟弟。
    ⑷断梗:折断的苇梗。
    ⑸一筒书:一卷书。
    ⑹金泥:水银和金子搅拌用于涂封封口。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时用的封禅书。
    ⑺著书:一作“看书”。
    ⑻讵(jù):岂,怎。南山期:指寿高如南山。《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⑼幅巾:裹头的绸巾。
    ⑽苦檗(bò):也就是“黄蘖”、“黄柏”,落叶乔木,果实色黄,味苦,可作染料用。
    ⑾自宜:一作“相宜”。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4 2、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4-996 3、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20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604次
  • 猛虎行

  • 正文: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虽有长戈,却不能把猛虎刺,虽有强弓,却不能把猛虎击。猛虎哺育子子孙孙,要它们像自己一样凶残毒狠。
    它把头举起,就像一座城池,它把尾翘起,就像一面旌旗。曾经降伏猛虎的东海黄公,如今怕虎也不敢夜间出行。
    猛虎途中遇到似虎的驺虞,因其不害人伤生而大怒不平。宝刀利剑不能发挥作用,被挂在墙上,悲愤吼啸如雷敏。
    泰山脚下,虎害复生,今日又传来了妇人的哭声。官府虽然定有捕捉猛虎的限期,但衙吏们畏惧,不敢听从。

    注释
    ⑴猛虎行:乐府旧题。《乐府解题》云:“言君子苦志洁行,常困于险难而功业难就也。”此非其意。
    ⑵“长戈”二句:《史记》载,鲁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舂其喉以戈杀之。舂(chōng),冲也。抨(pēng),弹也。长弩:一作“强弩”。抨:一作“烹”。
    ⑶生狞(níng):凶猛;凶恶。
    ⑷“举头”二句:举其头,可为城,掉其尾,可为旌,言其猛也。掉,举也。
    ⑸黄公:汉代术士。《西京杂记》云:“东海黄公,能制蛟驭虎,及衰老,不能行其术。”
    ⑹驺(zōu)虞(yú):传说中的义兽名。《山海经》云:“驺虞,如虎,五色。”《毛诗》注曰:“驺虞,义兽,白质黒文,不履生 草。”牛哀:《淮南子》载,公牛哀,鲁人,疾七日,化为虎。其兄启戸而入,牛哀抟而杀之。
    ⑺牛哀:即猛虎。
    ⑻尺刀:短刀。
    ⑼雷鸣:宝刀啸吼也。李白《独漉篇》:“雄剑挂壁,时时龙鸣。”
    ⑽“泰山”二句:《礼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使子路问之,曰: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⑾官家:旧时对皇帝的称呼。《万机论》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故曰官家。”程:期限。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2-175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99次
  • 残丝曲

  • 正文: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垂杨的绿叶已老,莺鸟在哺育幼雏,柳絮不再吹绵,黄蜂儿已不见踪迹。
    头发漆黑的少年伴着金钗女郎,手执银壶,仍在琥珀美酒中沉溺。
    花台已经向暮,芳春就要告辞,晚风吹起了落花,正在半空中飞舞。
    夹城路结满榆荚,似在催游人归去,哦,夹城路,一条青钱铺就的路。

    注释
    ①残丝:游丝也,虫类所吐之丝,飘浮空中。沈约:"春风起春树,游丝暧如网。"
    ②绿鬓:乌黑的头发。年少:少年。金钗客:指女郎。
    ③缥粉:青白色。琥珀:松柏树脂的化石,色淡黄或红褐,此指琥珀色的酒。
    ④沈郎:晋代沈充,《晋书·食货志》载吴兴沈充铸小钱,谓之“沈郎钱”。
    ⑤青钱:榆荚,色白,成串,形似钱。
    ⑥夹城:唐代长安东城墙为双重城墙,中有路,很宽大,是帝王自宫中赴曲江、芙蓉园游览的通道。

    参考资料:

    1、 滕学钦疏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中国书店,2010.09:第3页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80次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 正文: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
    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
    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注释
    ⑴腊月:农历十二月。
    ⑵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⑶雪似盐:《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⑷蒺藜:植物名,实有刺。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76次
  • 南山田中行

  • 正文: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
    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鬼火如墓中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松林。

    注释
    ⑴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
    ⑵漻(liáo)漻:水清而深。啧啧:虫鸣声。
    ⑶云根:云雾升起之处。苔藓:青苔。
    ⑷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⑸荒畦:荒芜的田地。叉牙:参差不齐。
    ⑹蛰(zhé)萤:藏起来的萤火虫。
    ⑺石脉:石缝。
    ⑻鬼灯:磷火。如漆:明亮如漆。点:一作“照”。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6 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92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75次
  •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 正文: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伯乐走到跟前一看,这是千里马哪,旋毛就长在它腹间!
    如今却克扣它的草料,什么时候它才能够腾飞跨越青山?

    注释
    ⑴伯乐:古之善相马者,相传为春秋秦穆公时人。
    ⑵旋毛:蜷曲的马毛。王琦注:“郭璞《尔雅注》:‘伯乐相马法,旋毛有腹下如乳者,千里马也。’颜师古《汉书注》:‘白草似莠而细,无芒,其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也。”
    ⑶只今:如今。掊(póu):克减,克扣。白草:牛马爱吃的一种草。
    ⑷蓦:超越,跨越。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69次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三

  • 正文: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52次
  • 南园十三首

  • 正文: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 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
    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其二) 竹里缲丝挑网车,青蝉独噪日光斜。
    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其三)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其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其五)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其六)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其七)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其八) 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
    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其九)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其十) 长峦谷口倚嵇家,白昼千峰老翠华。
    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其十一) 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
    谁遣虞卿裁道帔,轻绡一匹染朝霞。(其十二)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其十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枝头上,草蔓中,眼前百花盛开,有大有小,有白有红,恰如美女的香腮。
    可惜到了黄昏,娇艳芳香的花儿凋零,随着春风乱飞,像草草嫁出的女儿连媒人也不用。(其一)

    我虽然三十不到,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充肠肚。
    有一位桥头老人对我怜念,赠给我讲军家韬略的一卷兵书。(其四)

    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上锋利的吴钩,去收复那黄河南北割据的关山五十州?请
    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能被册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其五)

    在典籍中寻觅典故,摘取词句来写文,老于雕虫小技之中。往往当破晓的残月对着帘幕、状如弯弓挂在天边时,还在伏案疾书。
    难道没有看见辽东一带还战乱连年吗?国家正当用武之际,即使写出像宋玉那样的悲秋文章,又有什么地方需要它呢?(其六)

    司马长卿不得志,住在空房子里悲吟。东方朔侍奉汉武帝,靠幽默滑稽换取宽容。看来应该买把若耶溪所出的宝剑,明日回去拜个猿公那样的师傅练习武功。(其七)

    我这今日的边让想起奖进贤能的蔡邕,无心制曲吟诗,只好闲卧春风中。
    舍南有片竹林,削成青简倒可以写字,到老年时,索性在溪边做个钓鱼翁。(其十)

    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烟雾湿染。
    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雪,一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
    古庙里远远传来缓慢的钟声,山头云气中一弯缺月高悬。
    到了晚上,渔人们在岸边敲石取火,点燃竹子,火光映照着渔船。(其十三)

    注释
    ⑴小白长红:指花有小有大,颜色各种各样。越女:习称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这里泛指美女。
    ⑵嫣香:娇艳芳香,指花。
    ⑶未有:一作“未满”。
    ⑷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野菜。
    ⑸戎韬:即《太公六韬》,此处指兵书。
    ⑹吴钩: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此处指宝刀。一作“横刀”。
    ⑺凌烟阁: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⑻寻章摘句:指创作时谋篇琢句。老雕虫:老死于雕虫的生活之中。
    ⑼哭秋风:即悲秋的意思。
    ⑽长卿: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字。
    ⑾曼倩:汉代滑稽家东方朔的字。
    ⑿事猿公:据《吴越春秋》所载,越王勾践曾请一位善剑法的女子到王都去。她在途中遇到一老翁,自称袁公,与此女以竹竿比剑术,后来老翁飞上树梢,化作白猿。
    ⒀边让:后汉人,有才能文。蔡邕荐之于朝廷,但没被重用。此句以边让、蔡邕的关系比喻作者与韩愈的关系。
    ⒁裁曲:指制曲吟诗。
    ⒂古刹:古寺。
    ⒃岚:山头云气。破月:农历月半以后的月亮。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 .李贺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年10月版 :第55-61页 .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287-289页 .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46次
  • 老夫采玉歌

  • 正文: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民工不断地采玉啊采玉,要采那珍贵的水碧。不过是雕琢成贵妇的首饰,替贵妇们装扮容姿。
    老汉饥寒交迫来采玉,闹腾得水中蛟龙也愁戚。碧蓝的蓝溪水啊,也被翻搅得浑浊不清了。
    夜黑雨狂的山冈上,老汉只好以榛子充饥。杜鹃声声哀怨啼血,就像老汉悲伤的泪滴。
    又深又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人活活吞食。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纵然过了千年仍怨恨蓝溪。
    又陡又斜的山坡上,柏树呼啸,风狂雨急。老汉腰系绳索荡悠悠,从山脚直垂到蓝溪底。
    心理挂念着寒村茅舍里,娇儿弱女在嗷嗷哭啼。看着山崖石级上的悬肠草,老汉的心悲戚无已。

    注释
    ⑴水碧:碧玉名,其色青碧,从溪底水中采出。
    ⑵步摇: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首饰,上面用金银丝穿绕珠玉,作花枝形,戴上后随步摇动,故名。好色:使容颜美好。色,指女色、女容。
    ⑶“老夫”两句:年老的玉工们为饥寒所迫,不断到蓝溪水中翻搅寻玉,搞得溪水没有清白的时候,龙都烦恼了。蓝田县在陕西省长安附近,产玉,世称蓝田玉。《太平寰宇记》:“蓝田山在蓝田县南三十里,一名玉山,一名车覆车山,灞水之源出于此。”蓝溪水中出产一种名贵的碧玉,叫蓝田碧。
    ⑷蓁(zhēn):同“榛”。榛子可食。
    ⑸“杜鹃”句:写采玉的老夫哭得眼中出血,就像杜鹃啼血一样悲惨。
    ⑹厌:通“餍”,饱食、吞噬之意。因采玉工常溺死于水中,故言。一说指厌恶,因采玉工溺死者甚多,所以溪水对活人也感到厌恶。
    ⑺斜山:陡斜的山坡。
    ⑻“泉脚”句:岩石上道道水流之间,还悬挂着采玉人攀援时用的绳索,在风雨中摇摆不定。
    ⑼白屋:穷人住的简陋的房屋。娇婴:指老人家中的小儿女。
    ⑽石磴(dèng):石级;石台阶。悬肠草:又名思子蔓、离别草等。这里用作生死离别的象征和见证。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4-87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18-619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39次
  •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 正文: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译文:
    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
    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
    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38次
  •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 正文: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注释
    ⑴龙:健壮的马。
    ⑵连钱:形容毛色斑点状如连接的铜钱。
    ⑶韂(chàn):也叫障泥,垂覆在马腹两侧以遮挡泥土的布帘。
    ⑷金鞭:以金为饰物的马鞭。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33次
  • 致酒行

  • 正文: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拿云 一作:拂云 / 擎云)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思念折断了门前杨柳。
    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
    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
    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
    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注释
    致酒:劝酒。
    行:乐府的一种体裁。
    零落:漂泊落魄。
    奉觞(shāng):捧觞,举杯敬酒。
    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
    主父:《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
    折断门前柳:折断门前的杨柳。
    马周:《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
    龙颜:皇上。
    恩泽:垂青。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
    拿云:高举入云。
    呜呃:悲叹。

    参考资料:

    1、 耿建华.唐宋诗词精译(诗卷):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469-471 2、 黄念然.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选注集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8:328-329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31次
  • 过华清宫

  • 正文: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这春天的月夜里,只听见乌鸦哀啼,帘幕长垂,阻隔着寂寞的宫花。
    云雾缭绕,红色的窗格显得很暗淡,阶石断裂,钱形的紫苔歪歪斜斜。
    当时玉碗里兴许还留有剩酒,银灯恐怕也亮着,外面围着薄纱。
    蜀王出奔还没有消息的时候,泉边上就已经长出了水芹的嫩芽。

    注释
    ⑴华清宫:唐宫殿名。在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麓,其地有温泉。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建汤泉宫,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再行扩建,改名华清宫。天宝十五载(756年)宫殿毁于兵火。
    ⑵御花:宫苑中的花。
    ⑶朱络:红漆的窗格子。一说,为挂在屋檐下防鸟雀的红色网络。
    ⑷紫钱:紫色像钱形的苔藓。明何景明《画钱赋》:“松团碧盖,苔断紫钱。”
    ⑸玉椀(wǎn):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一作“玉碗”。残露:残余的露水,此指残余的酒。
    ⑹点:点亮。一作点污之意,意思是灯纱上已经染上了斑点。
    ⑺蜀王:指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叛军猛攻长安,李隆基急急逃到蜀地去避难,人因此叫他是“蜀王”。近信:新消息。
    ⑻泉:指温泉,即华清池。芹:即水芹,夏季开白花,性喜温暖潮湿,茎叶可作蔬菜。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13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29次
  • 雁门太守行

  • 正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向日 一作:向月)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注释
    ⑴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⑵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摧:毁。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⑶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
    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⑸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⑹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⑺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⑻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意:信任,重用。
    ⑼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3-24 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4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23次
  • 马诗二十三首·其三

  • 正文: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忽然想起天子周穆王,
    浩浩荡荡驾车上玉山。
    跟随驺从离开游乐苑,
    赤骥终能驰骋至天边。

    注释
    ⑴周天子:指周穆王。
    ⑵玉山:神话中的山名。《山海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⑶鸣驺:前呼后拥的驺从。驺:古代养马兼管驾车的人。
    ⑷赤骥:指火红色的马,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之一。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17次
  • 休洗红

  • 正文: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04次
  • 公莫舞歌

  • 正文:
    公莫舞歌者,咏项伯翼蔽刘沛公也。会中壮士,灼灼于人,故无复书;且南北乐府率有歌引。贺陋诸家,今重作公莫舞歌云。 方花古础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银罂。
    华筵鼓吹无桐竹,长刀直立割鸣筝。
    横楣粗锦生红纬,日炙锦嫣王未醉。
    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鞘栏前起。
    材官小尘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芒砀云端抱天回,咸阳王气清如水。
    铁枢铁楗重束关,大旗五丈撞双环。
    汉王今日须秦印,绝膑刳肠臣不论。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方形刻花的古老石墩,矗立着大柱九根,刺杀斑豹流鲜血,注入银瓶痛饮。
    宴席上没有管弦乐声,只有军乐阵阵,直立的长刀,像要割断筝弦般寒光森森。
    门额上的横幅粗锦焕发出鲜红的色彩,烈日烤得粗锦褪了色,项羽仍然没有醉。
    范增把腰间的玉玦瞟看了三次,项庄拔剑出鞘,上前起舞。
    你这徒有勇力的小臣别妄动,座上的汉王是赤帝之子寞看轻。
    当年芒砀山上祥云瑞雾曾在天空萦回,咸阳王气盛,预兆已像清水一样分明。
    铁枢铁键重重紧锁的雄关,汉军的五丈大旗已一举撞破门环。
    汉王今天掌秦印理所当然,为保护他,我断膝挖肠也心甘。

    注释
    ⑴公莫舞,古舞名。即后世之巾舞。
    ⑵陋,认为简陋。
    ⑶方花石础,刻花的方石础。础,柱脚石。古有“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之语。楹,堂屋前部的柱子。
    ⑷刺豹淋血,形容“有杀伐声”(周振甫、冀勤)。银罂(yīng),银质或银饰的贮器。用以盛流质。唐杨巨源 《石水词》之一:“银罂深锁贮清光,无限来人不得尝。”
    ⑸华筵,丰盛的筵席。唐杜甫《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敦煌曲子词·浣溪沙》:“喜覩(睹)华筵献大贤,謌(歌)欢共过百千年。”鼓吹,演奏乐曲。《东观汉记·段熲传》:“熲乘轻车,介士鼓吹。”唐沈亚之《湘中怨解》:“有弹弦鼓吹者,皆神仙娥眉。”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指琴瑟之类,竹指箫笛之属。
    ⑹横楣,门窗上方的横框。粗锦,粗丝织成的锦。生,露出。 纬,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编织物的横线。
    ⑺炙,烤,此指晒。嫣(niān),通蔫,植物失去水分而萎缩,此指颜色不鲜艳。
    ⑻宝玦(jué),珍贵的佩玉。《史记·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三国魏曹丕《又与锺繇书》:“邺骑既到,宝玦初至。”南朝梁简文帝《金錞赋》:“岂宝玦之为贵,非瑚琏之可钦。”唐杜甫《哀王孙》诗:“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⑼掉鞘,拨剑出鞘。栏,泛指遮拦的东西。
    ⑽材官,武卒或供差遣的低级武职。《史记·张丞相列传》:“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 ,迁为队率。”《汉书·晁错传》:“材官驺发,矢道同的,则匈奴之革笥木荐弗能支也。”颜师古注:“材官,有材力者。”唐杜甫《诸将》诗之一:“多少材官守泾渭 ,将军且莫破愁颜。”仇兆鳌注引《唐志》:“况材官不知其多少,大抵皆侍官辈耳。”小尘,只能泛起小小的尘土。
    ⑾真人,指统一天下的所谓真命天子。《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汉张衡《南都赋》:“方今天地之雎剌,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梁书·韦叡传》:“天下真人,殆兴於吾州矣。”《秦并六国平话》卷上:“未有真人来统一,奈何七国又争雄。”赤龙子,赤色的龙,此指汉高祖刘邦。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炎帝神农氏、帝尧、汉刘邦)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尧眉八彩”汉高诱注:“尧母庆都,盖天帝之女,寄伊长孺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河。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庆都合而生 尧 。”宋罗泌《路史·前纪六·柏皇氏》:“神农、唐尧,俱感赤龙……刘季断蛇而还感赤龙。”
    ⑿芒砀(dàng)云瑞,芒砀,芒山、砀山的合称,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与河南省永城县接界。《史记·高祖本纪》:“秦始皇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压)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於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抱天回,弥漫天空回旋。
    ⒀咸阳,指高祖先项籍入咸阳事。清,清晰,明显。
    ⒁楗(jiàn),门上关插的木条,横的叫“关”,竖的叫“楗”。重束,双重控制。
    ⒂大旗五丈,指刘邦的军队。撞双环,代指攻破关隘。
    ⒃绝膑,折断膑骨。《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张守节正义:“绝,断也。膑,胫骨也。”宋梅尧臣 《古柳》诗:“卧榦越大鼎,绝膑不可扛。”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余常劝作诗者,莫轻作七古,何也?恐力小而任重,如秦武王举鼎,有绝膑之患故也。”刳(kū)肠,剖腹摘肠。《庄子·外物》:“仲尼曰:‘神龟能见梦於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通策),不能避刳肠之患。’”臣,指樊哙。最后两句以樊哙的语气出之。不论,不在乎。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5-119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503次
  • 大堤曲

  • 正文: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
    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莲风轻轻吹来,江畔一派春光。
    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同食猩猩唇。
    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江面的归帆很少很少。
    今日恰似菖蒲开花,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注释
    ⑴大堤:襄阳(今湖北襄樊)府城外的堤塘,东临汉水。
    ⑵妾:古时女子的谦称。横塘:地名,靠近大堤。一说横塘是指建业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个堤塘。
    ⑶红纱:红纱衣。
    ⑷绾(wǎn):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髻(jì):发髻。
    ⑸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称。珰(dāng):耳饰。穿耳施珠为珰,即今之耳环。
    ⑹莲风:此指春风。
    ⑺北人:意欲北归之人,指中少女的情人。
    ⑻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⑼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⑽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绿浦,这里指水上。
    ⑾菖(chāng)蒲(pú):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叶狭长,似剑形。肉穗花序圆柱形,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黄色。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根茎亦可入药。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
    ⑿枫树老:枫树变老,形状丑怪。这里表示年老时期。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27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498次
  • 唐儿歌(杜豳公之子)

  • 正文:
    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骨重神寒天庙器,
    一双瞳人剪秋水。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画空作唐字。眼大心雄知所以,
    莫忘作歌人姓李。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496次
  • 塞下曲

  • 正文: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496次
  • 野歌

  • 正文: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490次
  • 美人梳头歌

  • 正文: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纡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施般的美女拂晓还做着梦在清冷的纱帐中,芳香的环形发髻半覆着沉檀枕,蓬蓬松松。
    室外响起了咿咿呀呀像玉鸣一样的辘轳声,把芙蓉般的美人从酣睡中惊醒。
    打开双鸾镜套,镜子像秋水般光洁,站在象牙床上,解开发髻面对明镜。
    一头长长的香丝乌云般一直撒落在地上,玉篦梳理着那细润柔美的头发静静无声。
    细嫩的双手推弄着乌黑的发盘,青翠滑润,连宝钗都不能插定。
    烂漫的春风吹得她娇柔倦懒,十八岁的美人发髻高高,好像力不能胜。
    梳理成的发髻美好而又齐正,穿着华美的服装把脚步轻缓地移动。
    背着人脉脉不语,她将去向何处?走下台阶折枝樱桃戴在头顶。

    注释
    ⑴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这里代指所写美女。绡帐:丝织的床帐。晋王嘉《拾遗记·蜀》:“ 先主甘后……至十八,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先主召入绡帐中,于户外望者如月下聚雪。”
    ⑵香鬟(huán):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堕髻:堕马髻的省称,为一种发式。《后汉书·梁冀传》记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李贤注引《风俗通》:“堕马髻者,侧在一步……始自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放佼之。”沉檀: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
    ⑶辘轳:井上汲水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咿哑: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声,这里指是辘轳转动的声音,其声如玉之鸣。
    ⑷芙蓉:借指美人。《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后因以“芙蓉”喻指美女。
    ⑸双鸾:指镜盖上所绣的鸾鸟。秋水光:形容明镜的光芒像秋水一样明净。
    ⑹临镜:对镜。唐元稹《三兄遗白角巾》:“暗梳蓬发羞临镜,私戴莲花耻见人。”
    ⑺香丝:指发丝。丝、云:都指美女的头发。
    ⑻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汉司马相如《美人赋》:“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或作“玉梳”。
    ⑼老鸦色:形容头发乌黑。
    ⑽翠滑:色黑而润泽。多用以形容女人头发。簪(zān):插定发髻。
    ⑾烂漫:形容光彩四射。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丹彩之饰,徒何为乎,浩浩汗汗,流离烂漫。”娇慵:柔弱倦怠貌。宋柳永《临江仙引》词之三:“鲛丝雾吐渐收,细腰无力转娇慵。”
    ⑿鬟多无气力:发长髻高好像力不能胜。
    ⒀婑(此字应为“髟”下加“委”,音wǒ)鬌(duǒ):形容发髻美好。欹(qī):倾斜之意。“欹不斜”,指发髻似斜非斜。
    ⒁云裾(jū):轻柔飘动如云的衣襟。宋陈著《柳梢青·寿吴竹溪内》词:“缥缈瑶城。客情春小,本分寒轻。霞佩云裾,步联西母,笑倚飞琼。”
    ⒂背(bèi)人:避开别人。
    ⒃樱桃:果木名。落叶乔木。花白色而略带红晕,春日先叶开放。核果多为红色,味甜或带酸。核可入药。木材坚硬致密,可制器具。亦指其果实或花。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24-226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488次
  • 正文: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译文:


    译文及注释: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484次
  •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 正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注释
    燕山——山名,在现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



    作者介绍: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唐代阅读:14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