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金辽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
墨客诗词>〖高适〗作品集锦
  • 高适-诗词《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古诗 全诗赏析

  • 相逢旅馆意多违,暮雪初晴候雁飞。
  • 唐代阅读:1203次
  • 高适-诗词《别韦参军》 古诗 全诗赏析

  •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有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作品赏析  高適二十岁入京,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13),正是开元盛世,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表面上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实际上皇帝已开始倦于政事,统治集团日见腐化,诗人凭“书剑”本领入仕已不可能,不得不离京自谋出路,客游梁宋。开元二十三年,宋州刺史张九皋荐举诗人就试于“有道科”,这诗便是诗人离梁宋而就试于京师时写的。韦参军是宋州刺史下属官员,与诗人交往很深。
      诗的前八句,写诗人闯荡京师、客游梁宋、落拓失意的真实经历。那时他年纪轻轻,自负文才武略,以为取得卿相是指日可待的事。三言两语,写出了诗人聪明、天真、自负的性格特征。但现实遭遇又是怎样呢?他理想中的君主,沉醉在“太平盛世”的安乐窝里。“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礼乐弥寰宇”,说国家风教鼎盛,超过了三皇五帝,朝廷礼乐遍及四海之内。这两句,貌似颂扬,实含讽意;下两句“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就是似褒实贬的注脚。干谒“明主”不成,只好离开京师。但到什么地方去呢?回家吧,“归来洛阳无负郭”,家中根本没有多少产业。故诗人不得不带全家到河南商丘一带谋生,“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汉代梁孝王曾在商丘一带筑兔苑,开雁池,作为歌舞游冶之所,诗中借古迹代地名,是说自己在这里种田捕鱼,生计艰难。不说“捕鱼”而说“垂钓”,暗用姜太公“渭水垂钓”故事,说明自己苦闷地等待着朝廷的任用。
      后十句是写与韦参军的离别,生动地描写了他们之间的深挚友谊和难舍之情。“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这两句,看似寻常,其中暗含了作者的辛酸遭遇和对韦参军的感激之情。“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说他们的友谊经过长期考验,韦参军经常接济自己,从未以“家贫”为辞借口推却过。“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白日晚”见其日夕相处;“杨柳春”见其既游且歌。这样的友情,怎么能舍得分开呢?“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惊心神”三字,写出了与朋友相别时的痛楚之状。但为事业、前程计,又不得不别,因而劝慰朋友:“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这首诗写得肝胆刻露,字字情真。一般写诗要求语忌直出,脉忌外露。但这绝不是否定率直的抒情。“忌直”是为了“深化”感情,率直是为了将实情写得更“真”,二者似迥异而实相通。高適此作直吐深情,写苦不见颓靡之态,惜别仍发豪放之情,快人快语,肝胆相照,表现出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征,因而能以情动人,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此诗基本上采取了长篇独白的方式,“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诗中又多用偶句和对比,讲究音韵,读来音情顿挫,雄浑奔放,具有流美婉转的韵致。
    (傅经顺)  

  • 唐代阅读:1203次
  • 高适-诗词《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古诗 全诗赏析

  •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 唐代阅读:1201次
  • 高适-诗词《登垄》 古诗 全诗赏析

  • 垄头远行客,垄上分流水。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登一命,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 唐代阅读:1200次
  • 高适-诗词《送韩九》 古诗 全诗赏析

  • 惆怅别离日,裴回歧路前。归人望独树,匹马随秋蝉。
    常与天下士,许君兄弟贤。良时正可用,行矣莫徒然。
  • 唐代阅读:1196次
  • 高适-诗词《答侯少府》 古诗 全诗赏析

  • 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漆园多乔木,睢水清粼粼。
    诏书下柴门,天命敢逡巡。赫赫三伏时,十日到咸秦。
    褐衣不得见,黄绶翻在身。吏道顿羁束,生涯难重陈。
    北使经大寒,关山饶苦辛。边兵若刍狗,战骨成埃尘。
    行矣勿复言,归欤伤我神。如何燕赵陲,忽遇平生亲。
    开馆纳征骑,弹弦娱远宾。飘飖天地间,一别方兹晨。
    东道有佳作,南朝无此人。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吾党谢王粲,群贤推郄诜。明时取秀才,落日过蒲津。
    节苦名已富,禄微家转贫。相逢愧薄游,抚己荷陶钧。
    心事正堪尽,离居宁太频。两河归路遥,二月芳草新。
    柳接滹沱暗,莺连渤海春。谁谓行路难,猥当希代珍。
    提握每终日,相思犹比邻。江海有扁舟,丘园有角巾。
    君意定何适,我怀知所遵。浮沉各异宜,老大贵全真。
    莫作云霄计,遑遑随缙绅。
  • 唐代阅读:1190次
  • 高适-诗词《咏史》 古诗 全诗赏析

  •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作品赏析像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有赠送绨袍的举动,就更应该同情范雎的贫寒了。现在的人不知道像范雎这样的天下治世贤才,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
    ---------------------------------------------
    〔品析〕

     高适是初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也是一位很有政治才能的诗人。诗人在仕途辉煌时,曾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封渤海县侯,诗名远播。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但是他在少年时,相当落魄,其诗歌大多感慨怀才不遇,仕途失意。这首诗则写于未入仕途之时。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这两句歌咏历史上范睢的一段故事。诗中的“尚有”,还有;“绨袍”,用一种比绸子厚实、粗糙的纺织品做成的袍子。“范叔”,指范睢。范睢字叔,故称。《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战国时范睢事魏大夫须贾,因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赐他金十金和牛酒。须贾怀疑范睢通齐,告诉魏相。魏相派人凌辱范睢,几欲置之死地。范睢装死得以逃到秦国,游说秦昭王获得成功,被拜为相,封于应(今河南省宝丰西南),称“应侯”。“范睢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睢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睢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睢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睢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睢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后须贾知范睢已为秦相,前往谢罪,范睢没有处死他,说:“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放须贾回魏国。诗中的“寒”,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寒冷,而应有贫寒、穷困潦倒的意思;“尚有”与“应怜”相连接,说明须贾虽然曾得罪于范睢,差一点置范睢于死地,但他对故人还有一点同情、怜悯之心,这是非常可贵的。也就是这样的同情、怜悯之情,救了他的命。这说明,为人不可太势利,太刻薄,要宽容,要大度。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这两句写须贾并不知道范睢已贵为秦相,还把他当成平民看待。诗人在这里是在借题发挥,意在讽刺须贾徒有怜寒之意而无识才之眼,竟然把身为秦相,把天下所重的范睢看成是布衣寒士,真是可悲可叹!诗中的“天下士”,即国士,杰出的人才。“布衣”,代指平民。古时一般平民穿布衣。平心而论,这两句议论与须贾不识范睢为宰相相衔接,有些牵强附会。范睢被魏相羞辱、鞭挞后,世人都以为魂归地府了;须贾使齐,要拜见的是秦相张禄,怎么知道范睢改名换姓呢?范睢布衣往见须贾,装作一副穷酸相,有谁会把他与威风八面的秦相张禄联系在一起呢?因此,说须贾不识国士,不以国士待之,是有些强人所难;而须贾在那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留他吃饭,赠以衣服,应当说是做得不错的,说明他的人性没有完全泯灭,这与他当初向魏相报告范睢受齐人之金,范睢受到凌辱,奄奄一息,而他不加丝毫劝阻相比,不知要胜过多少倍。也正因为如此,范睢才留他性命,让他回国。但是,诗人是有感而发,向诗人这两句中所说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比比皆是,诗人少年落魄,晚年才发迹,少年时虽然没有范睢那样的遭受奇耻大辱,但也没有少遭达官贵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有谁在他没有发迹的时候把他当作人才来看呢?因此诗人借范睢之事批判了这种糟蹋人才、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间接地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天下士”,要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让世人刮目相看。
  • 唐代阅读:1183次
  • 高适-诗词《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 古诗 全诗赏析

  • 天官苍生望,出入承明庐。肃肃领旧藩,皇皇降玺书。
    茂宰多感激,良将复吹嘘。永怀一言合,谁谓千里疏。
    对酒忽命驾,兹情何起予。炎天昼如火,极目无行车。
    长路出雷泽,浮云归孟诸。魏郡十万家,歌钟喧里闾。
    传道贤君至,闭关常晏如。君将挹高论,定是问樵渔。
    今日逢明圣,吾为陶隐居。
  • 唐代阅读:1180次
  • 高适-诗词《遇冲和先生》 古诗 全诗赏析

  • 冲和生何代,或谓游东溟。三命谒金殿,一言拜银青。
    自云多方术,往往通神灵。万乘亲问道,六宫无敢听。
    昔去限霄汉,今来睹仪形。头戴鹖鸟冠,手摇白鹤翎。
    终日饮醇酒,不醉复不醒。常忆鸡鸣山,每诵西升经。
    拊背念离别,依然出户庭。莫见今如此,曾为一客星。
  • 唐代阅读:1178次
  • 高适-诗词《行路难二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五侯相逢大道边,
    美人弦管争留连。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
    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数。一朝金多结豪贵,
    万事胜人健如虎。子孙成行满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
    自矜一身忽如此,却笑傍人独愁苦。东邻少年安所如,
    席门穷巷出无车。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 唐代阅读:1176次
  • 高适-诗词《赴彭州山行之作》 古诗 全诗赏析

  • 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鸟声堪驻马,林色可忘机。
    怪石时侵径,轻萝乍拂衣。路长愁作客,年老更思归。
    且悦岩峦胜,宁嗟意绪违。山行应未尽,谁与玩芳菲。
  • 唐代阅读:1176次
  • 高适-诗词《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古诗 全诗赏析

  •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
    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
    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
    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
  • 唐代阅读:1175次
  • 高适-诗词《入昌松东界山行》 古诗 全诗赏析

  • 鸟道几登顿,马蹄无暂闲。崎岖出长坂,合沓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天寒松色间。王程应未尽,且莫顾刀环。
  • 唐代阅读:1170次
  • 高适-诗词《淇上别业》 古诗 全诗赏析

  • 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
    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
  • 唐代阅读:1170次
  • 高适-诗词《别孙訢》 古诗 全诗赏析

  • 离人去复留,白马黑貂裘。屈指论前事,停鞭惜旧游。
    帝乡那可忘,旅馆日堪愁。谁念无知己,年年睢水流。
  • 唐代阅读:1167次
  • 高适-诗词《奉酬睢阳李太守》 古诗 全诗赏析

  • 公族称王佐,朝经允帝求。本枝疆我李,盘石冠诸刘。
    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系高周柱史,名重晋阳秋。
    华省膺推择,青云宠宴游。握兰多具美,前席有嘉谋。
    赋得黄金赐,言皆白璧酬。著鞭驱驷马,操刃解全牛。
    出镇兼方伯,承家复列侯。朝瞻孔北海,时用杜荆州。
    广固才登陟,毗陵忽阻修。三台冀入梦,四岳尚分忧。
    郡邑连京口,山川望石头。海门当建节,江路引鸣驺。
    俗见中兴理,人逢至道休。先移白额横,更息赭衣偷。
    梁国歌来晚,徐方怨不留。岂伊齐政术,将以变浇浮。
    讼简知能吏,刑宽察要囚。坐堂风偃草,行县雨随輈。
    地是蒙庄宅,城遗阏伯丘。孝王馀井径,微子故田畴。
    冬至招摇转,天寒螮蝀收。猿岩飞雨雪,兔苑落梧楸。
    列戟霜侵户,褰帏月在钩。好贤常解榻,乘兴每登楼。
    逸足横千里,高谈注九流。诗题青玉案,衣赠黑貂裘。
    穷巷轩车静,闲斋耳目愁。未能方管乐,翻欲慕巢由。
    讲德良难敌,观风岂易俦。寸心仍有适,江海一扁舟。
  • 唐代阅读:1165次
  • 高适-诗词《哭裴少府》 古诗 全诗赏析

  • 世人谁不死,嗟君非生虑。扶病适到官,田园在何处。
    公才群吏感,葬事他人助。余亦未识君,深悲哭君去。
    第二百一十三卷
  • 唐代阅读:1162次
  • 高适-诗词《燕歌行》 古诗 全诗赏析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 唐代阅读:1159次
  • 高适-诗词《金城北楼》 古诗 全诗赏析

  •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
    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 唐代阅读:1154次
  • 高适-诗词《东平路作三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南图适不就,东走岂吾心。索索凉风动,行行秋水深。
    蝉鸣木叶落,兹夕更愁霖。
    明时好画策,动欲干王公。今日无成事,依依亲老农。
    扁舟向何处,吾爱汶阳中。
    清旷凉夜月,裴回孤客舟。渺然风波上,独爱前山秋。
    秋至复摇落,空令行者愁。
  • 唐代阅读:1152次
  • 高适-诗词《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 古诗 全诗赏析

  • 知君薄州县,好静无冬春。散帙至栖鸟,明灯留故人。
    深房腊酒熟,高院梅花新。若是周旋地,当令风义亲。
  • 唐代阅读:1150次
  • 高适-诗词《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古诗 全诗赏析

  • 知君爱鸣琴,仍好千里马。永日恒思单父中,
    有时心到宛城下。遇客丹青天下才,白生胡雏控龙媒。
    主人娱宾画障开,只言骐骥西极来。半壁走参走覃势不住,
    满堂风飘飒然度。家僮愕视欲先鞭,枥马惊嘶还屡顾。
    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纵令剪拂无所用,
    犹胜驽骀在眼前。
  • 唐代阅读:1148次
  • 高适-诗词《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 古诗 全诗赏析

  • 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若临瑶池前,想望昆仑丘。
    回首见黛色,眇然波上秋。深沉俯峥嵘,清浅延阻修。
    连潭万木影,插岸千岩幽。杳霭信难测,渊沦无暗投。
    片云对渔父,独鸟随虚舟。我心寄青霞,世事惭白鸥。
    得意在乘兴,忘怀非外求。良辰自多暇,欣与数子游。
  • 唐代阅读:1146次
  • 高适-诗词《送魏八》 古诗 全诗赏析

  •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此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
  • 唐代阅读:1144次
  • 高适-诗词《醉后赠张九旭》 古诗 全诗赏析

  •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
    白发老闲事,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

    作品赏析世上的人随便交朋友,而这位老人却不这样。兴致一来书法自然天成,醉酒之后语言尤其豪放癫狂。头发白了而恬然自乐,不问他事;眼睛里只有天上自由漂浮的白云。床头上放着一壶酒,人生能有几回醉呢!
  • 唐代阅读:1143次
  • 高适-诗词《九曲词三首》 古诗 全诗赏析

  •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 唐代阅读:1140次
  • 高适-诗词《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古诗 全诗赏析

  • 高阁凭栏槛,中军倚旆旌。感时常激切,于己即忘情。
    河华屯妖气,伊瀍有战声。愧无戡难策,多谢出师名。
    秉钺知恩重,临戎觉命轻。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隐隐摧锋势,光光弄印荣。鲁连真义士,陆逊岂书生。
    直道宁殊智,先鞭忽抗行。楚云随去马,淮月尚连营。
    抚剑堪投分,悲歌益不平。从来重然诺,况值欲横行。
  • 唐代阅读:1136次
  • 高适-诗词《别崔少府》 古诗 全诗赏析

  • 知府少得意,汶上掩柴扉。寒食仍留火,春风未授衣。
    皆言黄绶屈,早向青云飞。借问他乡事,今年归不归。
  • 唐代阅读:1133次
  • 高适-诗词《送别》 古诗 全诗赏析

  •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
    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 唐代阅读:1133次
  • 高适-诗词《送浑将军出塞》 古诗 全诗赏析

  •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子孙相承在朝野,
    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
    卫青未肯学孙吴。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意气能甘万里去,
    辛勤判作一年行。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从军借问所从谁,
    击剑酣歌当此时。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 唐代阅读:113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