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绘画的基础是什么?
- 所属:绘画 | 阅读:1698次
“素描是不是一切绘画的基础”“中国传统绘画不画素描有没有基础”,现在有关这些观点讨论热烈,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速写是不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解剖是不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色彩是不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光是不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形是不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感情是不是一切绘画的基础?理性是不是一切绘画的基础?科学是不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政治是不是一切绘画的基础?经济是不是一切绘画的基础?
一切绘画的基础是什么?
一切绘画的定义是什么,肖像画,静物画,风景画,画人体,中西风景,印象派,抽象派,立体派,野兽派,观念艺术图,行为艺术图,大地艺术图,建筑图,机械图,地图,医疗人体图,中医脉络图,针灸穴位图,器官图,各种气象图,各种天象图,各种心理学图,各种化学元素图,各种经济走势图,各种数学图表,各种商业管理图表,各种物理学图,各种数学图,各种商业设计图,各种广告图,时装设计图,鞋帽,手袋丝巾领带床上用品设计图,各种瓷器,玻璃器皿,木,石,金属工艺品设计图,五花八门的首饰设计图,家居设计图,家具设计图,电气线路图,集成电子图,液压图,军事布局图,政治局势图,等等等等,这一切算不算都是绘画?
我们所讨论的仅仅是艺术绘画吗?以上一切都含有丰富的广义的艺术。
素描的定义是什么,素描drawing一般为单色线条的描绘,是绘画的基础形式。中国传统的十八描、各种皴法也是素描。素描呈现形体和轮廓,表现物体的质感与量感,运动感和韵律感。素描可以用铅笔,钢笔,毛笔,排笔,粉笔等等一切工具来单色描绘。当色彩进入之后,就不再是素描了。
当我们把思路放宽之后,论题的答案可能会明确起来。
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讲的是线描、笔墨和写意,主要体现在山水,花鸟,人物上。西方写实绘画的理论基础是:线,型,光,色和情感,主要体现在风景、静物、人物上。中国传统绘画除了讲究绘画本身的技艺研习之外,还要有书法诗词的深厚造诣。无论那种绘画,素描是不是必须要学?不学可以吗?学了有好处吗?学了有坏处吗?
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理论是否要一定要以素描为基础?其实见仁见智。不学素描,和学过素描的中国画家,都可以创造独特的风格而成为大家。有深厚素描功底的画家,会在造型精确度,透视,光线明暗方面把握有度,而不学素描,更能在泼洒挥毫,水墨情趣方面不受制约,天马行空尽情发挥。
一个专业的抽象画家是否要一定要以素描为基础?其实也是见仁见智。抽象艺术的范围广阔,不学素描,和学过素描的抽象画家,都可以创造独特的风格而成为大家。有深厚素描功底的抽象画家,会在层次的丰富上,营造抽象形体方面容易入手,而不学素描,更能在色彩笔触,情感发泄方面尽表现自如。甚至学过化学,心理,几何数理等等,都会对抽象画家带来丰富的灵感。
当代艺术的范畴已经拓展到了无限大,观念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地景艺术等等不一而足,很多艺术家学习过素描,也有很多没有学过,相对于写实主义绘画来说,特别是油画,素描尤其重要。但是对于广义的绘画乃至广义的艺术,素描可以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技巧修养,但并非一定要以素描为必须的基础,非学不可。学与不学,对于广义的艺术作品,影响没有到一种关键的高度。美术教学中有素描学科,完全是正常的。素描美术教育和实践中的地位重要的。但不是主要的。而我们在素描美术教育和实践中缺乏些什么?
“素描是不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个议题在西方不会出现。“中国传统绘画不学素描有没有基础”的问题也只会在中国出现,值得我们研究的是写实主义在中国的地位和状态,写实主义是以真实自然原因或自然原理来表达一切艺术的思潮,在二十世纪前为西方艺术的主体,在二十世纪后已退出了西方艺术的主流,但在中国却成为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主导。建国前三十年,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宣传艺术的需要,样板戏式一度成为艺术专制;在文革倒台后完全消失。而写实主义,在新世纪十年,不论是美院的招生和教学,还是资本市场暴发户的炒作及媒体的盲目追捧,又奇迹般地占据当代艺术的主流。中国的当代艺术引起了国际的关注,如何认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和问题。对于这些中国发生艺术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角度,过去我们经常讲中国人的看法和西方人的看法可能会有一点差异,但是如果我们进行一些深入分析的话会发现有些不同的内容,现实主义过去在中国是很普通的词汇,在过去几年这个词汇淡淡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其实在我们今天很多创作当中,回忆一下早已由美术学院制定的、在当时仍占支配地位的关于题材的清规戒律和人物形象的基本法则。到目前为止,关于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一词,中国当代视觉艺术界的绝大多数有关知名艺术家和理论家几乎均已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不一而足。但是,“现实主义”是艺术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换言之,对“现实主义”的讨论不能只停留在一己之见的层面上,理论家们还应该澄清一些问题,如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包括徐悲鸿所说的“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究竟有无区别,中西现实主义概念是否完全一致,现实主义究竟是指一种艺术观或精神还是一种创作方法,西方19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与20世纪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有无关系,我国的“革命现实主义”与西方19世纪的现实主义的关系是什么,等等。尽管自徐悲鸿先生起,现实主义就成了我国艺术创作的一面旗帜,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本身就像油画一样是从西方“舶来”的。
1949年后中央美院的权力变迁主要发生在三个派系,即国统区系、延安系及红旗下的马训班,徐系对行政权力和教育课程的主导权在1957年后就失去了。徐悲鸿不仅在民国时代未使写实主义体系一统天下,在1949年后亦未达成。写实主义在建国后的一统天下被归罪于徐悲鸿一人是一个历史误解。真正的原因是建国后的极左意识形态体制,以及这一体制对政治宣传艺术及写实主义手段的排他性推行。在一个多元的现代社会,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以及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等都有其精神价值,且可以并行不相矛盾。徐悲鸿在民国时期异常激烈地抨击现代主义,但最终的格局仍是各干各的:黄宾虹在追宋元文人画传统、吴昌硕延续大写意、陶冷月尝试“月光山水”、刘海粟画印象派、庞薰琹搞立体主义、赵兽创作野兽派、林风眠从敦煌和民间绘画中寻找中国资源,还有一些人学日本画。但从建国初到文革三十年,极左的意识形态及体制排斥抽象艺术、印象派、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等现代艺术,造成政治宣传画和写实主义一统天下,其原因并不在于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孰优孰劣,而在于一国的文化制度是否允许艺术流派的多元化。
西方的现代绘画是指二十世纪前期的抽象艺术、立体主义、构成主义、野兽派等形式主义绘画。形式主义艺术强调,绘画不再是一种形象的“再现”或者摄影式的仿真。现代形式主义绘画基本上用不着写实主义的透视、解剖、色调等所谓的“造型”体系。当然,写实主义在二十世纪仍有一定的作用,比如左翼现实主义、宣传画和商业海报、实用艺术设计,以及作为观念艺术的超级写实主义、摄影性绘画等。自从摄影和电影出现,写实主义绘画的语言力量很难再超越现代主义艺术。即使在超级写实主义、摄影图像的写实主义中,绘画的重心也不是“造型”,而是绘画与观念、影像的关系。总体上,现代电影、摄影、动画、计算机虚拟视觉,其语言上的丰富性和活力都要超越之前以造型为中心的写实绘画。
近百年来西方文化伴随着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渗透到世界各地,在全球占据着主导地位和话语权,借助艺术机构和市场手段,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时尚潮流。仔细看一下中国的当代艺术会发现,今天所谓的当代艺术其实背后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其实也是艺术家看待中国今天社会乃至于过去一百年包括过去三十年的一种基本态度。在这种影响之下我们看到,虽然艺术在变化,其实背后是有着一条线索的。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一位批评家提到的,在我们看中国艺术的时候,很多都不是形式的问题,而是它背后所反正的所代表时代的变化。说到中国今天的艺术必须跟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有关系,因为在中国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随着历史的改变,我们对很多事务都产生了不一样的概念,比如说艺术的概念我们已经是接收了国际上西方的很多思想,比如中国的这些思想家、文学家对中国的艺术都有一个重新的解释,甚至叫中国传统艺术的革命。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怎么来用艺术表达对社会的理解就成为二十世纪一个很重要的一条线索,当然之外还有别的。在全球化观念下,目光盯住在那些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把在那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的文化现象,看作是艺术的前卫和时尚。从对麦当劳、牛仔裤和苹果手机等物质主义的狂热追求,到精神上对好莱坞大片的痴迷,然后是艺术上的跟风和模仿,极力与世界潮流同步接轨。
中国这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产生出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不重复历史,也不重复现实,以创造精神来表达自己的观念思想,对社会、自然和人的态度,这是当代艺术的本质特点。至于说到中国的当代艺术,我们可以从历史经验中找到答案,只要看看现代以来的中国艺术发展,西方现代艺术的各种表现在中国艺术中的体现,对中国出现的当代艺术现象就不难理解了。历史是最好的镜子,历史往往有重复性,中国的艺术发展如何从这种历史循环悖论中走出来,有时侯已经不只是艺术自身的问题了,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而文化艺术正是这一整体实力在意识形态上的展现。中国的写实主义曾一统天下,强调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训练模式在美院体系被边缘化甚至消失;反对二十世纪早期巴黎先锋派的形式主义绘画,即从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人野兽派、立体主义绘画,中国的现代艺术进程遭受数十年的延误。在二十世纪艺术中,造型事实上不是一切艺术的基础,也不是现代绘画的语言基础。“造型”实际上该叫“写实主义的造型”,即十九世纪前使用透视、解剖的辅助方法来塑造精确的形象,但这套所谓的“造型”体系不再是现代绘画的重点。素描不应是一切绘画的基础。中国传统绘画学习素描很好,不学也很好。一切绘画非学素描不可的断论是不恰当的。而我们在美术教育和实践中缺乏些什么?我们有没有重视色彩学,光影学,艺用解剖学,人体艺术学,透视学,心理学,抽象学,艺术形式学,感情艺术表现学,社会艺术学,艺术材料学,电脑艺术,多媒体艺术,网络艺术,3D艺术等等?美术教育应当更开放,丰富,完善,而不能止步不前在仅有的写实主义局限里。
这里再一次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一切艺术的宗旨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