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墨客学堂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书法绘画文房装裱鉴定收藏拍卖历史

    书画“仿制”造假法辨识

    所属:鉴定  |  阅读:2101次

    左起 图1-3

      以往我们所说到的各种克隆性质的书画造假,固然它们总体上具有仿真程度偏高、欺骗性较强的特点,但无论怎么样的一件克隆品,不论其赝制得多么逼真,只要那件被作伪的母本真迹有朝一日浮出了水面(那是迟早的事),那么造假之真相便会大白于天下。因此,从古到今,就一直有作伪人在实施着一种不借助母本进行操作;能不留下“铁证”;妄图让赝品形成“死无对证”(收藏界俗语,指假得好且未暴露母本的名家伪作即使鉴定结论颠倒黑白了也令人难辩是非)情形的书画作伪方式,它就是本文探讨的话题——“仿制”造假法。

      明确讲,“仿制”造假指的是一种不用任何真迹作参照母本,仅凭造假者个人对某个被作伪名家艺术特质的认识与理解,而作出的效仿与追摹的书画作伪方式。

      要说到该种作伪招术的肇始,那绝对不是最近几年才刚刚发生的。多少年来收藏圈子的人就常常议论比如张大千作伪石涛石溪、刘伯年仿画新罗山人以及江寒汀假造虚谷作品诸如此类的行为。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米芾、郑板桥、任伯年等等也做过这种假,那么可想而知肯定还有许多未被识破的同等事例,它们都算是书画史上“仿制”造假嫌疑的“经典”事例,只是现时期此种“仿制”行为似乎更加泛滥、欺诈(历史上的一些书画作伪行为并非都是为了牟利)色彩更为浓重些,尤其是当今一些名家嫡传弟子或亲属介入此造假行径后,着实已让许多书画鉴藏人士甚至行家吃尽了苦头。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中医文化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商城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