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学百家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 国学文化文史经典诸子百家朝史综论国学名士
  • 国学视界学术资源国学文化名家品论读书天下焦点评谈
    中外古今学科春秋史观史法史料史证论著评介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名家阴阳家小说家杂家
    先秦史论汉唐史论宋元史论明清史论近代史论现代史论
    当代名家近代名家古代名家

    国学小知识:何谓两榜?何谓放榜?

    所属:国学杂谈 > 国学杂谈  |  阅读:453次

        何谓两榜

        科举考试中,举人试和进士试各为一榜,合称为两榜。由举人而考中进士,称“甲榜”。甲与乙对立而言,取中举人称乙榜,也称为一榜。两榜之称,开始于唐朝。当时的进士会试,分为甲、乙两科,也就是后来所谓的“两榜”。元朝在举行的为数不多的科举考试中也分为左、右两榜。元朝统治者将当时天下的人划分为四个等级,依次分别为:蒙古人、色目人(西部各少数民族)、汉人(北方汉族)及南人(南方汉族及其他族人)。不同等级的人分开参加科举考试,考试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前两个等级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只需考两场,而汉人和南人却要考三场。考试内容,蒙古人、色目人相对比较容易,而汉人、南人较难。考中张榜公布的名单,蒙古人、色目人列一榜,称为“右榜”;汉人、南人则另列一榜,称为“左榜”。录取名额虽然两榜数目相等,但所任官职差别很大,蒙古人的进士比色目人高一等,色目人又比汉人、南人高一些。如果蒙古人、色目人自愿参加汉人、南人的科目考试,考中进士之后,还要再加一等派给官职。到了清朝,进士参加的会试,举人参加的乡试,录取名单张榜公布,分别为甲榜、乙榜,合称“两榜”成为定制。    

        何谓放榜

        也作“放牓 ”,科举考试后公布被录取者名单。唐李淖《秦中岁时记》:“太和八年放牓,有无名子作诗曰:‘乞儿还有大适年,二十三人椀杖全。’”唐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诗:“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宋钱易《南部新书》丙:“新进士放榜后,翌日排光范门,候过宰相。”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榜后复试》:“请各省放榜后,中式之人赴省填写亲供。”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中医文化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商城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