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仿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款识︰离离众树深,霭霭孤云碧;山色望难穷,江流浩无极。渔謌远渚昏,岛下平芜夕;惆怅涉风波,扁舟何处客。丁亥嘉平月,仿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希孟为道君皇帝亲授,神玅直到秋豪,传世仅此一卷,当与天球、河图同珍也。蜀郡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签书︰张大千仿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精品。石园居士题签。
来源:孙志飞收藏,由家族递藏。轴首贴标签,上钤孙志飞夫人“杨瓞绵”藏印。画背写有“入”字,并贴标签“暂文1089”。
展览︰
①上海,中国画苑,《张大千近作展》,一九四八年五月八日至十一日
②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美协上海分会联合主办,《张大千遗作展览》,一九八三年四月廿二日至五月二日
③北京,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张大千画展》,一九八三年六月十三日至三十日
著录︰
①《张大千近作展》目录(上海,中国画苑,一九四八年),展品编号42,取名“仿王希孟千里江山”,标注为非卖品
②《张大千画展》目录(北京,中国美术馆,一九八三年),列于“上海部份”,收藏者乃“杨瓞绵”
③《大成》杂志,第二二八期(香港,大成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日),封面内页
《千里江山》乃王希孟唯一传世画迹。北宋末年,年轻的画院学生王希孟在宋徽宗指授下,竟半载之功,绘成《千里江山》青绿山水长卷,绢本,高半米,长近十二米。宋徽宗亟赏,赐宰相蔡京,由蔡氏于隔水跋述创作渊源。后蔡被贬,卷亦散轶,至南宋理宗方重归宫中。至元,又流出。清初入梁清标“蕉林书屋”收藏,转乾隆内府,收录于《石渠宝笈‧初篇》。1922年,溥仪以此赏赐溥杰,运出宫外,藏长春小白楼。抗战胜利后散于市肆,由古董商靳伯声所得,一九五三年入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王希孟继承隋唐以来青绿山水之表现手法,以大片石青、石绿为主色调,呈现千里江山、江河交错之景。楼台、渔村、桥梁、人物点缀其间,部分细小如豆,描写精细。全画布局严谨,意境壮阔,气势磅礡,咫尺具千里之趣,体现江山丰亨豫大之景象,复以富丽悦目之矿物颜料配之,色彩历千年仍苍翠夺目。诚如尾纸元代昭文馆大学士溥光跋谓“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乃冠绝古今之青绿山水代表作。


《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作于“丁亥嘉平月”,即1948年1-2月间,时大千寓居成都昭觉寺,目力体力俱佳,正值传统工笔细致山水之创作最盛之时。取四尺整幅素绢为之,上题“仿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明确指明取材所自。然,张大千并非拘泥于原作,而是得其精神而自从已出。
一方面,将构图由手卷改为条幅,同时将原卷三远式散点透视,改为一河两岸之平远视觉。近岸处,溪流蜿蜒曲折,数株古树巍然挺立,虬枝盘曲,枝叶交错成荫,下筑方亭,朱椽赭柱,高士二人游兴正浓,策杖踯躅,僮子抱琴,紧随在后。左侧出一岬角,延伸江中,高士崖顶独立,骋目远眺,眼前水天一色,烟波浩渺,鳞光万顷,一片碧绿,沙鸥回翔,帆影渐远,远方山峦绵延起伏,房舍错落,红桥一抹,客船返棹,落霞笼罩,正是日暮雁归之时。从近岸仰望远山,前景放大,后景缩小,远近距离瞬间拉开,画境更显阔大旷远,在直幅布局中,益显千里江山之苍莽浩瀚。
另一方面,画面舍去原卷标志之层峦重叠,不着奇险,全取江南山水之绵延横亘,秀润蕴藉,偏近董其昌南宗一路,远法董巨。张大千于1946年先后入藏董源《潇湘图》、《江堤晚景》、《风雨出蛰》,埋首钻研董巨风格,功力益进,本幅即反映画家参合前人而成己貌之丰硕成果。


画面尤重设色处理,全幅以石绿为主调,群山、江水,青翠葱茏,并以颜料厚薄浓淡,区分景物层次质感,在近乎满敷的空间呈现虚实疏密,复间以赭石、石青染树干山石,白粉敷远帆及人物,对比强烈,尤富装饰性。近景群树,品种各异,枝繁叶茂,均缀以朱砂、赭石、明黄等色彩,颜料厚重,在清丽之主色调中明艳夺目,顿成全画焦点。
大千未在此罢休,天边、山廓、坡底,即原卷淡赭处,敷以泥金,画面顿时灿若云锦!他无囿于大青绿,增色成金碧,从北宋远溯唐人堂奥,直追大小李将军,足见成竹于胸。青绿江水上,波纹以冷暖色调金线细钩,阳光映照下泛现粼粼金光,如此处理手法鲜见于其作品中。远山丘陵,皆出诸没骨,石绿与泥金相间,复添胭红彩霞,层层罩染,色彩变化细腻微妙。诸色辉映,眩目醉人,堂皇中流露文人雅趣,不沦俗艳,教观者无不惊叹!
1948年,张大千五十寿之际,在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举个了大型个展,展品近百,轰动全上海,别具里程碑意义。展览中,《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与《拟周文矩文会图》、《拟高克明秋壑鸣泉》等,同列“非卖品”,可知大千自珍如此!
《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后归沪上收藏家孙志飞。
孙志飞(1905-1966),上海人,出身书香世家,父孙玉声乃民国名小说家“海上漱石生”,以《海上繁华梦》风行文坛,蓄画亦丰。孙志飞毕生从事公用事业,四十年代任华商电气公司董事总经理,坚拒与日伪同谋,于社会得享硕望。孙氏承家学,通经史,尝著《金刚经释义》。
日寇侵华时,家藏书画遭回禄,后孙志飞遂锐意重集,1944-1955年间,殚竭精力,耗平生所蓄,以真、精、洁为旨,搜明清各派书画百余帧,其处事耿诚,每探赜索微,请益方家,亟为艺坛同道看重,与吴湖帆、钱镜塘、刘海粟等皆引为挚交。六十年代,孙氏藏明清书画遭尽抄去,至1979年始获归还。孙夫人杨瓞绵与儿辈遂将该批藏品慨捐上海博物馆,并由该馆举行隆重接受捐赠仪式。1999年,上海博物馆办“孙志飞先生藏书画回顾展”并出版《孙氏家族捐赠上海博物馆明清书画集萃》专集以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