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的襟怀融汇中西,画出蕴藉的东方美
- 所属:艺术先知 > 艺术先知 | 阅读:1969次
和陈逸飞是同班同学,跟木心、艾未未、夏葆元等一众在纽约打拼的艺术家是至交好友,从上海走出去的旅美画家吕吉人,已届杖朝之年。近日,他回到故乡上海,将《人生八十万事舒》艺术特展带到刘海粟美术馆。
集结80件作品的此次展览,是艺术家借80岁这一人生重要节点对自己历年的艺术创作进行的阶段性总结,形象反映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吕吉人在国内外艺术创作领域“双向奔赴”的心路历程。观众却也由此看到,以吕吉人为代表的一代艺术家立足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敢于突破陈规,不拘一格,放眼世界,取彼之所长而为我所用的胸襟、气度、视野和探索。
策展人、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指出,吕吉人的创作之路,实际上从一个侧面让我们感受到4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为艺术家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脱颖而出的创作机遇。
吕吉人
《水绘之章组画(之一)》
吕吉人最是以新工笔重彩见长,既传承了中国工笔画传统的精深,又大胆融合、借鉴了西画技法,用中国画传统材料和笔法致力表现西方油画的写实。观展过程中,人们不难感受到这样一种独特的艺术面貌。这些作品富于时代气息,多为新时期以来祖国的河山新貌,画中的色彩变幻与光影明暗令人印象深刻。
且看亮相展览的《中华锦绣全图》。这是吕吉人20多年前创作的34米长卷,历时近五年完成,总共表现了全国各地56处名胜景观,从西藏的布达拉宫、宁夏的西夏王陵、云南的玉龙雪山、四川的九寨沟一直画到海南的天涯海角、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澳门的大三巴牌坊、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众多风貌各不相同的名胜,在长卷上错落排布,交错出跌宕的韵律感,各自选取的视角亦令人眼前一亮。
如画敦煌莫高窟,吕吉人没有正面描绘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而是特意选择了侧视视角,以突出莫高窟与背倚山脉融为一体的雄浑壮阔与饱受风霜;画丽江古城,他也并未选择常见的古城街景,而是以俯视视角聚焦古城密密的黑色屋檐,予人无限想象。
吕吉人
《天险通途》
吕吉人籍贯是江南著名水乡——湖州。他的作品常常逐水而画,尽显对于水的偏爱,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此次悬挂在一整面展墙上的一组15幅作品,均以水为主角。其中有朱家角的水,枫泾的水,甪直的水,周庄的水,乌镇的水,南浔的水,绍兴的水,凤凰的水,九寨沟的水,甚至威尼斯的水,纽约中央公园的水。
值得一提的是,吕吉人尤喜表现水中倒影。画面往往取极低的视角,聚焦水波倒映出的另一迷离梦幻的世界。这也让他以水为主题的作品,有了别样的感染力。
吕吉人《迎着阳光》
早在千禧之年,吕吉人应邀为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大堂创作的巨幛彩墨画《浦江灿烂图》,就将水光潋滟融入都市图景。2005年,他应邀为兴国宾馆8号楼外事接待大厅创作的巨幅《飞瀑图》,同样聚焦水——气势磅礴、飞泻而下的瀑布。
爱画水乡温情脉脉的柔波,吕吉人也毫不讳言对于黄河壶口瀑布的情有独钟,那水如天地间的骏马奔腾不息,老远就看到冲天的水汽,大感震撼。他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华魂魄》等作品无不定格了内心触动。
吕吉人《黄河之水天上来》
吕吉人说,世界的水,都是相通的。由此看来,不难理解他为何能打通东西方绘画而走出自己的艺术之路。
吕吉人艺术面貌的形成,与其独特的创作经历不可分割。他的艺术“初乳”是传统国画——15岁便拜入山水画大家贺天健门下,研习传统中国绘画技法及画学。16岁那年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预科,头两年不分画科,素描、色彩、解剖学等等什么都学,孟光、俞云阶等都是他的老师,这让吕吉人又显然比寻常的国画家多了西画功底,直至第三年坚定地选择了中国画科。他总共在上海美专学习了八年,受到严格系统的学院艺术教育和训练。改革开放之后的上世纪80年代,吕吉人远赴美国纽约求学,毕业于美国纽约艺术学生联盟,由此打开了更多的艺术之窗。甚至于,早年他在美国从事过五年的绘画、古董修复,经手过丢勒、毕加索、马蒂斯等西方绘画大师的画作。张立行指出,看到更为宽广的艺术世界,令吕吉人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有了新的体认,形成了“吕吉人新工笔重彩”的别开生面的独特样貌。
尽管吕吉人的新工笔重彩与人们熟悉的传统国画相去甚远,但作品内在蕴藉的东方美是与传统国画一脉相承的。他清醒认识到,传统国画最需要人们继承的,在于精髓。“什么笔墨,都是技法、技术,不是精髓。笔墨必须随时代发展。我不反对画传统题材,我也画过不少传统题材,但我认为今天的画家还是应该多画现代题材。”
吕吉人
《春到南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