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半夜睡不着瞎溜达,写下一首寂寞诗,最后10字无人超越
- 所属:艺术先知 > 诗词文赋 | 阅读:517次
俗话说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寐,在当下的社会中,可能任何人都会遭遇到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睡眠问题。除了新生儿之外,有谁没有被失眠问题给折磨过呢?
人生在世就得面对各种各样的烦恼,这是没错,可是过多的烦恼也会搅乱我们的心弦,让我们的心陷入久久不得安静的境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恐怕这种情况会变得更加严重。
但这种情况,并不是我们现代人的专属,在古代,古人也常常会陷入到难以平静的心境之中。只不过,古代文人却也懂得把握机会,这种夜不能寐的时候,往往都是他们灵感爆发的绝佳时机。
因此,古人夜不能寐时所诞生的诗词有很多,苏轼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曾在自己夜不能寐的时候写下了一首诗。而这首诗中,有这么短短的十个字,将寂寞的一个境界展现在了后人的眼前。
命运多舛的文豪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一家在我国的文化史上,可以说是极其出名的一家人了。毕竟唐宋八大家中,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榜上有名,这真的可以说是光宗耀祖了。
在父子三人中,又以苏轼的名声最为响亮,毕竟苏轼是真正的少年成名的天才。一生创作无数的苏轼,也留下了很多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堪称天才的文豪,却在其他方面,尤其是仕途方面,过得可以说是极其不如意。作为文人,苏轼自然也有着文人应该有的傲骨和风情。
然而,上天在给予了苏轼那足以令人嫉妒的才华的同时,也剥夺了他的情商。从小受着良好教育的苏轼,性格刚直豪爽,哪里懂得官场上的那些个套路。
因为生性刚直,在为官方面能称得上是一个好官,心系百姓的他常常会为了百姓,和自己的同僚以及上司起争执,因此得罪了许多大人物,自然是会遭遇贬官的命运。
苏轼的一生跨越了大江南北,很多地方都留下了苏轼生活的痕迹,作为后人却感慨良多,他所留在各地的痕迹,都是对他贬谪岁月的活见证。
尽管苏轼的仕途已经极其不如意了,但宋神宗和他的臣子们,似乎是一门心思要折磨苏轼。比如,明明苏轼都已经六十四岁高龄了,他们却依然不依不饶,将苏轼再度贬谪,贬官到海南的昌化军中去。
并且还不给他住宿,让苏轼连个能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没有,无奈之下,苏轼只得一边筹建自己的草堂桄榔庵,以便于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
坎坷中的一首大作
也许是出于对苏轼仕途不如意的补偿,尽管在仕途上多灾多难,但是在文坛上,苏轼却始终是享有着崇高的地位。可是,他在文坛上有着这么崇高的地位不假,但是有没有想过,这份名气真的是苏轼想要的么?
对于自己的人生,苏轼怎么可能会一点怨气都没有,他之所以能在文坛上取得如此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和他在创作时,将自己人生的不如意和对朝廷的失望,融合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
对于苏轼来说,只有不停地创作,才能缓解苏轼内心的那份不得志和郁闷。海南桄榔庵中,已经垂垂老矣的苏轼,曾一度陷入了长时间的失眠之中。
都说人一上岁数就容易怀旧,这话一点没错,在那些睡不着的夜里,自己曾经的经历就像是放电影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着。自己年少时是多么的英姿勃发,自己和自己的父亲,弟弟一起同朝为官的时候是多么的风光。
朝堂中人无不羡慕,然而自己的一生却是不断地遭遇着贬谪,官职也是越来越小,这样的遭遇简直不如一死了之。然而,老天爷却不肯让他解脱。
年华老去,自己的亲朋好友一个接一个的先自己而去,空留自己一人孑然与世。想到这里,悲从心生的苏轼再也无法入眠,起身走出自己的草堂,提笔,写下了他一生最为悲观的一首诗,名字为《倦夜》。
这首诗中的寂寥之情,甚至到了肃杀的程度。失眠这件事,说多了大家可能也没得感受,但是这件事对于亲身经历者来说却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而失眠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无法摆脱失眠时脑海中的思绪,你越是想摆脱失眠你就越是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在这种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候,人是最容易会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切的。
尤其是对于年长之人来说,就更是如此,苏轼在《倦夜》之中,只用了短短的十个字,就将这份孤独寂寞生动地描写了出来,下面咱们就来看一看。
孤独寂寥的十个字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64岁的苏轼已经来到了迟暮之年,“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此时,苏轼已经隐隐能够预知到自己生命的终点了。
在寂寥之景的催化下,苏轼心中不断浮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落叶归根。此时此刻的他也不再思考自己的仕途了,一门心思地想要在自己的生命结束之前,回到自己的故乡。
然而,身为罪人的他又,怎么能私自离开这片软禁自己的土地,纵使他的心中对于故乡再怎么思念,也只能是将这份思念藏在心中,不能将其表现出来。
苏轼一边想着,一边来到了自己的草堂之外,此时庵外不断鸣叫的昆虫吸引了他的注意。联想到自己,很快苏轼便想好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苏轼本人也担得起“络纬”的称号了,才华满腹的他也曾经像这些在杂草中鸣叫的虫儿们一样,不断地鸣叫着,不停地彰显着自己的才华。
可是,这一切似乎就是个笑话,现实狠狠地给了苏轼一记耳光。有时候,声音太响亮了也只会被人所厌弃,别看这一句只有短短的十个字,但这一句却将背景中的夜深寂寥给推向了高潮。
与上一句中“落叶不得归根”的苦涩和凄凉之情相得益彰,这十个字可以说是将孤寂的最高境界给描写了出来。苏轼在后来得到解脱了吗?告别这份令人难以忍受的孤寂了吗?
宋徽宗即位之后大赦天下,这意味着时年66岁的苏轼总算是得以脱离苦海,能够回到自己阔别多年的故乡了。然而,苏轼的这一愿望终究还是没能实现。
在回到常州的时候,苏轼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住了,时年66岁的他最终还是在常州(苏轼在河北栾城,常州属于江苏)告别了他的一生,也从那份一直折磨着他的孤寂中得到了解脱。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