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渐江看到宾翁:新安画派精品亮相中国美术馆
- 所属:艺术先知 > 艺术先知 | 阅读:440次
明末清初之际,一群出身徽州的画家或小隐于林,或中隐于世,或遁入空门,群聚于新安江流域,借徽州家乡山水寄寓笔墨,形成了冷逸高洁风格的地域性山水画家群体“新安画派”。
澎湃新闻获悉,“墨韵文脉——新安画派精品展”3月10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对外展出。展览共呈现安徽三家博物馆珍藏的新安画派代表性画家的绘画精品及相关文物100余件(套),展品涵盖了渐江、查士标、程邃、程嘉燧、李流芳、戴本孝、郑旼、黄宾虹等历代新安画派代表人物的重要绘画作品,包括渐江《晓江风便图》、查士标《携琴幽居图》、孙逸《溪桥觅句图》、戴本孝《摹北苑秋山图》等经典名作。这也是安徽新安画派馆藏精品首次在首都亮相。
程嘉燧 远山古屋图 安徽博物院藏
新安画派植根徽州文化沃土,自明末徽州籍画家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等为先声,以渐江、査士标、孙逸、汪之瑞“海阳四家”为领袖,逐渐崛起于画坛,追随者众多。新安画派对明清之际的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以石涛为代表的黄山画派、梅清为代表的宣城画派、萧云从为代表的姑孰画派与渐江等新安画家时有交流,同声相应,甚至扬州画派、海上画派都深受“新安画派”影响,可谓芳馨远传,蔚为大观。近现代以来,黄宾虹、汪采白、赖少其等继承“新安画派”传统,深入黄山,潜心创作,各臻妙境,卓然成家,为传统“新安画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其中,渐江(1610-1664),也是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弘仁,祖籍徽州歙县人,又号梅花古衲等,被尊为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明亡后便遁入空门,孑然一身。渐江绘画深受元代文人画家倪瓒的影响,“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因而其作品布局简洁大气,意境疏阔寥远,借以寄托他孑然立世的情志。
渐江 晓江风便图 安徽博物院藏
查士标 谡谡松风图 安徽博物院藏
查士标(1615-1697),字二瞻,号梅壑散人,安徽休宁县人,后寓居于扬州。因出生徽州望族,家学丰富,在文学艺术上皆有造诣,20岁便中秀才,名动一方。明亡后拒不入仕途,寄情山水。绘画方面受到汪之瑞、渐江等人的影响,笔墨疏简,喜仿元代倪瓒作品的疏散布局,风格闲散荒寒,别具疏旷之致。
孙逸 溪桥觅句图 安徽博物院藏
孙逸(?-1658),字无逸,号疏林,安徽休宁县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也少有传承,可能是明代文征明的后人。传孙逸非常热爱绘画创作,也收藏了诸多名人字画,尤为推崇元代倪瓒,夸其”云林不是人间笔,胸次无尘腕下仙”(《东岗三树图》提款)。从仅存的几幅作品可见孙逸的创作风格传承元人,笔墨闲雅致远,意境神淡意足。
汪之瑞 万壑无声图 安徽博物院藏
汪之瑞(?-1658),字无瑞,安徽省休宁县人。据说他极爱饮酒,画案旁常置酒壶,“酒酣兴发,落笔如风雨骤至,终日可得数十幅。待酒兴耗尽,激情衰竭,便僵卧床上数日不起”(《桐荫论画》)。作为新安地区天都画派门祖李永易的高足,传承了其减笔山水技艺,更善由繁入简,笔墨率性劲洁,意境清秀平淡。
郑旼 溪山亭子图 安徽博物院藏
梅清 鸣弦泉图 安徽博物院藏
新安画派无论是在笔墨语言还是审美境界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建树,其师法倪黄、貌写家山的绘画风气,把高逸、绝俗的文人画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开创了中国文人绘画的新境界,成为后代画家学习的典范,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此次展览的展品涵盖了程嘉燧、李流芳、渐江、查士标、程邃、戴本孝、郑旼、黄宾虹等新安画派代表人物的重要绘画作品,包括渐江《晓江风便图》、查士标《携琴幽居图》、孙逸《溪桥觅句图》、戴本孝《摹北苑秋山图》等经典名作。展览全面地向观众展示了“新安画派”的绘画风貌和艺术成就,同时也彰显出徽文化的独特魅力。
程邃 山水图册之一 安徽博物院藏
汪采白 丘壑鸣泉图 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藏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黄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鉴定站)、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安徽徽州历史博物馆承办,展览将持续至6月10日。
(本文据安徽博物院及相关文献资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