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在深圳开幕
- 所属:艺术先知 > 艺术先知 | 阅读:555次
3月7日,“在路上·2023中国青年艺术家(剧场艺术)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25日。
“在路上·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学术研讨会”是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从2013年开始推出的一项持续性的当代青年艺术项目,旨在整理以1970以后青年艺术家为主体的当代艺术文献,发现并讨论此间浮现出来的当代艺术问题。“在路上2023”恰逢“在路上”青年艺术项目的第十届,回首十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愈见清晰。
本届“在路上·剧场”项目是针对近年来,当代艺术创作实践中所共发的一个话题,即“剧场性何为”所展开的话题讨论。希望从泛滥的沉浸式剧场形式语言中,找到“剧场性”特有的本质机制,利用展览的全新叙事方式,“在路上”本次一体,搭建起一个“追问剧场”的问题意识结构,通过连环相扣的追问,将展览所希望讨论的将展览所希望讨论的“三重意义”显形于今日我们所面对的多重现实之中。同期举行的“追问剧场——2023中国青年批评家学术研讨会”也将就“隐匿的遭遇”“共叙事”“多重写作”“缺席的时间”和“间离的新技术”五个层面的具体学术话题展开讨论。
“在路上”将目标艺术家群体定位在1970年以后已届艺术创作盛期但在史学上尚未得到深入梳理的艺术创作群体。“70后”的史学意义不但在于他们是在历史线性发展的意义上区别于50后、60后的一代,更主要在于他们的整体生态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转折。对于他们而言,艺术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大大加强。资讯的发达让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个性和创新不再是创作中刻意追求的效果,而成为与生俱来的艺术精神。科技和社会形态的发展趋势同样改变了艺术的创作机制、呈现方式,媒体艺术、社区艺术、数字艺术等新的艺术形态不断涌现,艺术小组、实验室、工作坊等新的创作生态应运而生。同样,与20年前相比,当下的批评生态也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理论的实践方式在传统的文字阐释之外,更增加了展览呈现这一感性的形式,批评家、策展人与“学术经纪人”的三位一体让批评家拥有了更为自主的批评话语。各种社交平台、自媒体的出现也结束了传统纸质媒体一统天下的单一局面,批评家的学术理念以一种结构式、系统化、抽象理论与具象艺术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