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墨传承中华文脉!“2023·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开幕
- 所属:艺术先知 > 艺术展览 | 阅读:742次
金秋鹏城,绽放水墨艺术华彩。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宣传部承办的“时代含章——2023·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于10月24日在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开幕。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作为深圳一项常设性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长期以来致力于全面、系统地呈现今日的艺术家与理论批评家对水墨艺术的探索成果,同时为深入、集中地检视思辨媒介与艺术观念提供场域。展览自1998年以来已经成功连续举办过十届,共有几十个国家与地区的一千余位代表性画家和逾百位著名学者参加过展览及相关学术活动,对促进中外艺术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产生了积极广泛的作用。
本届双年展是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成立后,筹备实施的第一届展览。2021年10月经中国文联研究,同意中国美术家协会作为本届双年展的主办单位,使展览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转变,成为全国性美术展事。
水墨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其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发生着重大变革,基于此,此次展览致力于以学界对笔与墨实时更新的研究趋势作出最为及时集中的反馈。往届双年展中,“都市水墨”“水墨空间”“设计水墨”“笔墨在当代”“水墨·生活·趣味”“新媒体水墨”“揽古烁今”等一系列把握当代水墨艺术发展脉搏的前沿性课题,也为本届双年展提供了丰厚的学术养料。
本届双年展以“时代含章”为主题,取《周易》中“含章可贞,以时发也”之意。含,藏也;章,美也。含章,包含美质,意思是内怀美质,外表挺秀,脱俗不凡。展览旨在以水墨的方式,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萃取中华传统思想的精华,同时呈现科技、建设、奋斗等人文因素,将时代人文、时代气质、时代内涵融于笔墨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该展结合深圳的城市特征与特点,注重开拓科技与水墨的融合关系。本届双年展首次全面采用征稿评选的模式进行筹备,最终从征集来的5000余件中,评选出181件作品参展,其中包含中国内地121位艺术家的作品118件,以及包括德国、法国、佛得角、古巴、韩国、荷兰、加拿大、马来西亚、美国、蒙古国、摩尔多瓦、日本、乌拉圭、西班牙、新加坡、英国等十几个国家,中国港澳台地区和省份的艺术家的63件作品。展出作品涵盖山水、花鸟、人物、器物、建筑等题材,在展现中国现代社会的时代风貌、人文风情和审美趋向的同时,也彰显水墨这一艺术媒介深刻而浓重的表现力与创造力。
展览陈列方面,根据参展作品所表现的精神与内容,展览分为“寄兴”“寄民”“寄乡”“寄物”四个展区。与此同时,本届双年展的一大特色为书画作品与当代影像相结合,以巨屏投影的形式沉浸式展出中国港澳台与海外地区的水墨作品,并同时推出线上展览。从色彩、图式到文字,此次展览紧紧围绕水墨、时代、含章等关键词展开,选用墨色印痕与二维码相结合的图式元素,进行了一系列内化于意、外化于视的提炼与整合。
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副主任、此次展览统筹杨晓洋表示,“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是深圳文化名片和重要品牌项目之一,本届双年展与往届不同之处在于,它变成全国性的美术展事,并继续扩大国际化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水墨艺术在世界多样文化交流语境下的当代发展。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唐勇力告诉记者,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是知名的水墨品牌,近年来影响力不断增强此次展览主题鲜明,也展出了很多年轻人的水墨作品,不仅反映出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的蓬勃生命力,而且也让我们看到用中国画讲述中国故事的更多可能性。
据悉,此次展览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及深圳市光明区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支持,将持续至11月12日。在展览期间,还将推出学术研讨会、讲座等公教活动,寓教于乐的印章打卡活动,增进观众对水墨艺术的了解。
部分参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