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艺术先知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趣闻杂谈艺术名家文献书籍国宝文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化动漫先知

    疯狂10年的万亿古玩市场崩盘,亏损60亿,四宗罪你知道多少

    所属:艺术先知 > 趣闻杂谈  |  阅读:836次

    自2003年开始复兴的古玩行业,近10年疯狂的巅峰时期曾达到万亿市场体量,然而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全球收藏品伪造和欺诈所造成的损失就高达60亿美元。

    大量的古玩收藏者们仓皇离场,整个行业也被“污名化”,不断加重的信用危机,市场几近面临崩盘。

    辉煌的古玩市场,从神坛跌落到一地鸡毛,究竟谁是幕后推手?让我们盘点当下市场的三宗罪。

    第一:一夜暴富 迷失了收藏初衷

    曾经鉴宝节目的火爆,也引来了全民的“古玩收藏热”,拍场上的“天价宝贝”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给了很多人可以靠收藏品来实现一夜翻身的幻想,也迷失了收藏的初衷。

    收藏其实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并不是像网上所说的“高抛低吸”那么简单。所以收藏的心态和理念尤为重要,有的是为了文化情趣,有的是为了投资升值,这都无可厚非,但不要忘了收藏其实是一种文化活动,不是一种“暴富”手段。

    第二:假货遍地横行 自毁古玩市场

    “一夜暴富”心态的人多了,就滋生了假货的土壤。古玩市场也有了“虚甲繁荣”的契机,大量的古玩“国宝”遍地都是,各个古玩店文玩店也是井喷式出现,巅峰时期的古玩街和古玩商城可谓是人声鼎沸。

    尽管这两年古玩转战线上交易,做起了电商,但假货行为却是愈演愈烈,隔了一道屏幕更容易“暗藏猫腻”,古玩市场的“新机会”再一次把堵死了。仅2021年一年,全国就关闭了783家古玩城,剩下的古玩城也有部分只是半开放状态。

    回头看如今低迷的古玩业,也有骗子和古玩贩子们共同制假的一部分“功劳”,自毁前程,本就充满泡沫经济的市场必然会快速衰败。

    第三:经济影响 市场回归理性

    当时一头扎进古玩行业的那批人,除了那些“一夜暴富”心态的,还有跟风入圈的,然而疫情下滑,也改变了不少人的消费理念,再加上前面几年被割了几波“韭菜”,大批普通收藏者没有闲钱再去收藏古玩。

    市场回归理性,古玩爱好者的大幅缩减,也让古玩店和古玩城没了买卖,那些店主和摊贩只能关门闭店另寻出路,疯狂过后必然回归冷静,看似低迷衰败其实也是一次新的洗牌,优胜劣汰。

    就像沉香圈子,跟古玩圈其实也是一个道理。被割了几茬韭菜的玩家们也是伤透了心,在一部分香友和所谓的“文玩沉香店”退场后,如今圈里现存的资深玩家们也都在像香至尊沉香这样的老店买香,毕竟有着十几年的品牌背书,还上过央视一套,有一定的信誉保障。

    第四:专家信口开河 耗尽业内信誉度

    古玩收藏业的一蹶不振,也跟当年“鉴宝热”的提前透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003年鉴宝栏目的盛行,民间也随之出现了大批的“鉴宝专家”。然而真正的“权威”却没有几个,他们有些半路出家,有些唯利是图,拿着高额的鉴定费用信口开河,割了无数韭菜,耗尽了业内的信誉度。

    疯狂敛财,一波快钱收入囊中之后迅速离场,然而把古玩行业拉下了神坛只剩一地鸡毛。

    回首古玩收藏从前的二十年,起起伏伏,也终究在跌宕中回归理性。尽管如今市场跌至冰点,但整个行业还是未来可期,毕竟承载了我国千年的文化历史,总体发展还是一片大好趋势。摆正心态,不忘初心,才能把握时机等到下一个行业内的风口。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健康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