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厘米粗的毛笔,停机坪写下百个巨字,最大单字30平米
- 所属:艺术先知 > 艺术先知 | 阅读:2376次
巨笔一挥,百字千钧。28日下午3时起,在浦西“第一高度”320米高的上海白玉兰广场楼顶停机坪上,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徐庆华,一口气创作了两件巨幅作品,为浦江西岸之巅创下两项书法艺术之最。
这次巨幅大字创作活动酝酿和筹备3年之久,现年57岁的徐庆华一直期待“白玉兰”顶层开放以及这样一个响晴之日。所谓“抱椽泼墨”,用饱蘸浓墨的特制巨笔,以飞扬灵动的行草书,一气呵成、直抒胸臆。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徐庆华从小生长在虹口区,在北外滩生活近50年。因此,他首先现场创作的就是“我爱北外滩”5个行书大字,这幅字长23米、宽9.5米,共计218.5平方米。传统意义上,在室内桌面上的书法创作,单字达一米见方就可被称为巨幅。而这次书写,单字面积达30平方米,超过了他2019年春在敦煌莫高窟九层塔下创作的单字面积25平方米的“守望敦煌”巨幅书法。
事实上,这“热身运动”也不是徐庆华第一次在黄浦江边写大字。整整一年前,他曾在浦东的滨江大道创作面积达300平方米的一幅《大江东去》,再次突破个人大字书写面积纪录。“我一直好奇,要完成这类篇幅的书法作品,除了书法家手上的功夫外,脚下的功夫也一定了得。”舞蹈家黄豆豆见证黑白纸墨、笔舞龙蛇、磅礴洒脱,他说,“我不但见识到了徐老师手上的功夫和脚下的功夫,同时也感受到了书法家心中的功夫。”
计时显示,完成这件作品用时26分钟。5个大字写罢,对书者体力已是较大考验。他坦言,其实除了手法、脚法,还有身法,因为必须善于运用腰部力量,控制节奏感、方向感,有提、有按、有连。经历约半小时休整,徐庆华团队换上不易渗墨的特殊布料,而且四周封贴,防止起风被吹,又一次将纸面铺满了大半个停机坪。尺幅大小为18米见方,面积达324平方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随后,他开始以狂草创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词和《望岳》诗,共计100字。只见徐庆华“人在字中写字,步步不涉墨迹”,因地制宜、形神兼备,凭的是功底,凭的是感觉,凭的是经验。又经过第二幅34分钟书写,两件作品合计542.5平方米,不论是单字面积和作品面积,均突破了以往历次创作的纪录,也达到了个体创作的极限。他笑言,自己希望能写到60多岁,不断接受挑战和突破极限。
有意思的是,文艺与科技高度结合。徐庆华手中的大笔经过“私人定制”,笔毛专门选用鄂尔多斯所产的马尾毛;而且是冬天的马毛,才有足够油性。那么,这些长达60厘米的长毛,如何变成一支毛笔?他透露,以往选用香樟木作为笔杆,整支毛笔不蘸墨汁的分量就达约40斤,写完一连串的大字后,半小时内抬不起手来。最终,他们与学校实验室合作,采用碳纤维材质3D打印,形成内外不同口径的双笔杆“套叠”结构,减轻了3/5左右的重量,这次作为了“超级候补”用笔。
让书法走出书斋、走向公众,更走向世界。徐庆华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公共空间施展大字书法,要与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独特人文景观。他正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组织“巨幅狂草书法世界行”系列活动,计划历时十年,拟经过中国、美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印度、埃及、巴西、加蓬等五大洲十余个国家,在各国的城市中心广场、地标性建筑、著名自然景点等场所,按现场特色进行大型书法创作,展示汉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我爱北外滩”巨幅书法现场创作也是此系列活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