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躅旧推清秘阁 风怀新咏墨客多
- 所属:艺术先知 > 艺术先知 | 阅读:2254次
▌户力平
清秘阁位于琉璃厂西街,是一家出售“文房四宝”和字画的老字号,创办于清乾隆年间,历来为书画界人士往来云集的场所。
据传,清秘阁最初是清代乾隆皇帝赐给奶娘周嬷嬷之子的一家南纸店。但这“清秘阁”之名非乾隆的“原创”,而是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倪瓒藏书阁之名(清閟阁,閟,古通秘)。清,纯也,秘,稀也,其意为纯正稀少的书画宝物置于此阁之中。乾隆还亲笔题写了“清秘阁”匾额,悬挂于店门檐上,只是没有“乾隆御笔之宝”的落款。
清秘阁刚一开业,便引得议论纷纷。当此大清之朝,何人敢以“清”字为店铺之名?想必此店大有来头。不久,乾隆御赐“清秘阁”之事便在朝中传开了。可乾隆所题之匾额挂了不到一年,便被取了下来。原来朝中对乾隆为奶娘之子御赐“清秘阁”之事颇有微词。乾隆自感此事办得不够妥当,故令人摘下御题的匾额,然后请翰林院的一位编修另为“清秘阁”题写了一块匾额。
转眼到了同治年间,因年过百年,“清秘阁”之匾额已十分破旧,掌柜便请书法家阿克敦布重新题写了匾额。阿克敦布,号介石, 满洲镶蓝旗人,曾在道光至同治年间任国史馆总纂、湖广道监察御史、大理寺卿、崇文门正监督等职,擅长书法,偶尔也作画。据《春明古迹小识·卷四》载:“清秘阁为阿克敦布所写,神气十足,结构精密似脱胎于九成宫,然运笔潇洒过之。”
百余年间,清秘阁虽数易其主,但店名一直未变。但因年代久远,悬挂于门前的金字大匾不幸失存了。清末时,清秘阁掌柜子便想请一位书法名家重题匾额。在众多书法名家中,他最喜欢吴昌硕的字,但惜于吴昌硕长居上海,难以沟通联络。
1910年,年已67岁的吴昌硕从上海来到北京,为在京以画谋生的爱徒陈半丁作“引路人”,并亲自为其订立“画润”(书画价格),从而使陈半丁在京城声名鹊起。在京期间,吴昌硕多次光顾琉璃厂,而清秘阁掌柜自然不会错过这个绝佳机会,赶紧托请书画界的朋友为其题写匾额。没想到,吴昌硕竟欣然应允了请求,几日后便为清秘阁题写了匾额。但见“清秘阁”三个大字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掌柜是爱不释手。为略表谢意,他特意在京城“八大楼”之首的“东兴楼”宴请吴昌硕等书画界的朋友。
鲁迅先生在北京居住期间,亦常光顾清秘阁,在其日记中多有记录。例如,1912年11月9日的日记中便有:“九日,晴,晨得二弟信,又复阮立夫函。下午往西生平园浴。赴琉璃厂买纸,并托清秘阁买林琴南画册一叶,付银四元四角,约半月后取。”
齐白石与清秘阁也有渊源。1903年他来到京城后,多次光顾清秘阁。《癸卯日记》记录了齐白石农历四月廿五日到清秘阁的情景:“午刻复去琉璃厂肆,于清秘阁购诗笺二十匣。又诗筒十五匣,皆贵极。”虽“贵极”,但让一贯节俭的齐白石肯掏130钱买如此多的诗笺和诗筒,由此可见清秘阁制笺水平之不凡。1919年的《己未日记》中也多次记录了齐白石与清秘阁的来往。三月十一日载:“送杨重子之书联去清秘阁,值王旭东已归家去矣,其聊等交孟紫松代收。”六月一日录:“又刊二石五字清秘阁,皆未来润金者。”八月十七日记:“庐江吕大赠余高丽陈年纸,裁下破烂六小条,灯下一挥成六屏。令厂肆清秘阁主人代为裱褙。”
此外,著名书画家陈半丁、溥心畲、王雪涛、吴冠中、白雪石、黄胄、董寿平、黄永玉、何海霞等都曾不吝佳作,为清秘阁题词或作画。而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黄易为清秘阁所撰“倪迂清秘云林阁,米老英光宝晋斋”之联及清光绪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书画名家沈卫为“清秘阁”所写“高躅旧推清秘阁,风怀新咏曝书亭”之联,在书画界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