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修有望,被毁160年后圆明园收到首个古籍原件
- 所属:艺术先知 > 文献书籍 | 阅读:2971次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4日讯 据圆明园遗址公园微信公号消息 1860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以卑劣手段劫掠烧毁,曾经的“万园之园”甚至连一本账簿都没有留下,这是百余年来国殇之痛。
9月12日《圆明园匠作则例》“回家”了。这是被毁160年来圆明园收到的第一件古籍原件。《则例》是始作于清乾隆年间、成书于道光年间的内府装帧手抄孤本,是目前现世的第一本最完整、价值最高的则例,并第一次出现有关西洋楼的记载。经专家论证,《则例》共两函48册,涉及建筑、园林、工艺、材料、人工经费等内容,涵盖修建圆明园所用之木、石、瓦、土、油、漆、装修、画、裱、佛像等用料、用工规格。
“则例”就是依据法令或成案作为定例,《圆明园匠作则例》详细介绍了营建圆明园时的成规定律。它是高于清朝工部的建筑规则,是圆明园内建筑必须遵循的成规定律,是圆明园建造的重要依据。这次重大发现和重要依据,将给圆明园未来整修带来曙光和希望。
下一步,圆明园将升级圆明园档案馆,全面收集全世界涉及圆明园的典籍资料,并将典籍数字化,供专家免费使用。同时,根据《圆明园匠作则例》和《样式雷图档》、《圆明园四十景》等典籍,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大宫门、万方安和、舍卫城、文源阁、紫碧山房等遗址的整修方案,真正让圆明园遗址亮出来、站起来。在新时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重现中华文明曾经的辉煌。
今天与《圆明园匠作则例》一起在圆明园正觉寺展出的还有来自中国书店的四十余种珍贵古籍、文献。古籍展品以清代内府刻书稿本写本为主,其中展品清乾隆内府写本《文渊阁四库全书·三鱼堂四书大全》是今人了解《四库全书》的实物,七部《四库全书》中,最早抄录完毕的一部于乾隆四十七年(1752)入藏文渊阁,命名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此《三鱼堂四书大全》即属于此。文献展品则以大众比较熟悉的奏折、殿试卷、诰命等实物为主。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而古籍档案资料,则是历史的记录者。在此,圆明园管理处呼吁社会各界为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典籍回家提供线索。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圆明园管理处的热线电话为:010-62543673。
《圆明园匠作则例》回家暨清代文献档案珍品展,现正在圆明园正觉寺三圣殿内展出,展览日期:9月12日——9月21日。
解惑
《圆明园匠作则例》怎么发现的?
《圆明园匠作则例》一直流散在民间,中国书店采集到了它的信息,与圆明园管理处联系。8月6日,圆明园管理处与中国书店共同举行了专家初审会,与会专家一致认定这套装帧精致的《圆明园匠作则例》为真迹,是研究皇家建筑艺术、工程管理等的基础资料,是肯定、传承、宣传大国工匠精神的重要历史依据,价值重大,值得收藏。最终,圆明园管理处迎来了《圆明园匠作则例》“回家”。
《圆明园匠作则例》是什么?
“则例”就是依据法令或成案作为定例,产生于唐代。《圆明园匠作则例》共四十八册,其装帧精致,于乾隆年间开始编写,至道光年间成书,为当时营建皇家园林圆明园时的成规定律,对建筑形式、规格尺寸、陈设物料、园林工艺、用工费用等方面都有记载,是非常珍贵的清代官方档案资料。它是高于当时清朝工部的建筑规则,是目前现世的第一本最完整、最有价值的则例,并第一次出现西洋楼的记载。
《圆明园匠作则例》对复建圆明园有多大作用?
这套《圆明园匠作则例》记录了圆明园的全部修建细则,书中详细记录了营建圆明园所用材料的类别、规格、价值、用工等数据,同时还记录了当时的匠作分类及其相关工艺与制作技术。涉及建筑、园林、工艺、材料、人工经费等内容,涵盖修建圆明园所用之木、石、瓦、土、油、漆、装修、画、裱、佛像、铜锡、珐琅、营房、船只的用料、用工规格。信息广泛、事无巨细,对圆明园的研究、保护、修缮、展示等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是了解、考据、复建清代皇家建筑的重要参考资料和依据。为清代工艺制作研究和文物鉴定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依据,是难能可贵的珍贵文献。《圆明园匠作则例》的“回家”为弘扬民族自信,研究圆明园历史提供学术支撑,也为圆明园的文物保护和必要的复建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圆明园该不该复建,有什么计划?
圆明园全部复建和一处都不建,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圆明园既要保留沧桑,也要呈现昔日的辉煌。圆明园管理处将以《圆明园匠作则例》、《样式雷图档》等史料为依据,从圆明园大宫门入手,依次做好万方安和、紫碧山房、舍卫城、文源阁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展示规划,使其逐渐露出昔日面容,真正让圆明园遗址“亮出来”“站起来”,增强民族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