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新年怎么过?流行白春联
- 所属:艺术先知 > 艺术先知 | 阅读:1696次
故宫博物院正在进行的“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
清宫为何时兴贴白春联?皇帝新年许的什么愿还不让人看?皇帝家的“团圆饭”为啥还要分拨儿吃?万岁爷的贺岁“伴手礼”都有哪些好东西?清宫的“春晚节目单”上都有啥?……1月6日,正值戊戌年阴历腊月初一,也是传统上一系列庆贺新年活动开始的日子。故宫博物院午门-雁翅楼展厅举办“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正式启幕。记者采访故宫博物院多位专家,向读者揭秘皇帝家迎新的正确“打开方式”。
祈福迎祥
御笔书“福” 宫里流行白春联
迎接新年,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贴福字、贴门神,这些节物在清宫也一个都不少,表达了人们祛除邪祟、祈求福祉的美好愿望,也为节日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气氛。
腊月初一开始,皇帝就要用“赐福苍生”笔,在龙笺上书写第一个福字贴在乾清宫,再写十来副贴在其他宫中。之后,皇帝还会陆续写一些福字,赏赐大臣与外藩。
此外,民间多贴武门神,而宫廷里的门神“阵容”更庞大,既有武门神,也有将军门神、天官赐福门神、仙姑门神、童子门神,分别贴在宫廷不同的区域。
紫禁城中的春联数量众多,内容也丰富多彩,一种是歌颂盛世升平与当今皇上的公德,一种是取过年吉祥、国泰民安之意。与民间春联张贴后仍凭其风吹日晒、来年再更换新的不同,宫廷里的春联不仅制作精良,而且讲究绿色环保,循环使用。每年腊月二十日左右开始悬挂,一般悬挂一个来月后,即摘下收入库房保存以待来年再用。紫禁城的春联最早是随坏随修、随换,并没有固定的年限。乾隆二十三(1758)年后,五年一大修成了惯例。
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冷知识,传统上,汉族的春联、门神用红纸,营造喜庆热烈的氛围。而满族习俗则是尚白,在清代,皇家与宗室就常贴白春联和白门神。用墨笔写在白绢上,再制作好边框,悬挂在宫门朱红色的柱子上。之所以选用白色,除了尚白以外,专家分析,这也是避免与红色的宫墙、柱子“靠色”的需要。每年,内务府都会事先请旨,由皇帝决定悬挂何种颜色的春联、门神。
馈岁荷包
宫中一景
八千人立天灯、万寿灯
民间过年有挂灯笼的习俗,皇家也不例外,除了精美的宫灯,竖立天灯和万寿灯则是宫廷里独有的风景。清代宫廷沿明代旧制,元旦(即今日春节)前后要在乾清宫丹陛上下各立一对天灯和万寿灯,乾隆五十四年开始在皇极殿各增立一对。立天灯、万寿灯是清代早中期过年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从立到撤,前前后后要使用八千多人力。今年故宫就首次复原了已消失200年的宫廷新年盛况。
旧时新年前后,民间有在高处悬挂灯盏之俗,此灯彻夜通明,皇宫里竖立天灯与民间差别不大,只作为高位照明灯。
而万寿灯则主要承担的是装饰功能,重点体现的是美好寓意。从细节上来看,灯楼即顶部的亭子,其内部安装六扇仙人风扇可以转动,像走马灯;万寿灯上挂有灯联,正反两面均有文字,共十六幅,每联两副对仗非常工丽,歌舞升平、吉庆祥瑞等内容一一铺排;万寿灯不仅仅要挂灯联,还要挂成串的花灯。
东暖阁明窗处场景还原
敦亲睦族
新年首餐 皇帝要吃“幸运饺子”
过年吃饺子,取谐音“更岁饺子”、辞旧迎新之意。和民间百姓的餐桌一样,清宫皇帝家过年第一餐也要吃饺子。满族把所有面食都叫饽饽,水饺就叫“煮饽饽”。皇帝家的饺子,不仅对馅料非常讲究,且吃得还很有仪式感,以示不忘祖先,不忘发祥之地。
和咱们现在包饺子时往馅里藏几枚钢镚儿的做法相同,皇帝过年也时兴吃“幸运饺子”。在包饺子时,把一些金银制成的钱币包进去,但这并不是流通的钱币,而是“花钱”。吃到了藏着宝贝的饺子,就代表一年大吉大利。当皇帝夹到“幸运饺子”,在旁侍应的太监便高声报喜。
皇帝的饺子是自己独享的。据记载,乾隆四十八年(1783)正月初一凌晨三点,乾隆爷在乾清宫东侧的弘德殿吃饺子。太监用雕漆飞龙宴盒送来一盘煮饺子,并将这盘饺子放在大吉宝案的“吉”字上。皇上这一顿一共就四个饺子,其中两个包了“通宝”。皇帝刚刚吃了三个,就把俩“幸运饺子”都吃到了。剩下的一个没有通宝的送到佛堂上贡。
怎样才能确保皇帝吃到刚出锅的热饺子?这里有“黑科技”。按照清宫规制,自腊月底至正月间,皇帝每过一座门槛儿,随侍太监就要放一挂鞭炮。御膳厨役通过辨别鞭炮声音的远近来判断煮饺子的时机,确保皇帝吃到热腾腾的饺子。
男女大防
皇帝家的团圆饭“分拨儿”吃
清代皇帝平日都是独自用膳的。过年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团圆饭是一定要一起吃的。古装剧《甄嬛传》中,嬛嬛和十七爷经常在家宴上“聚餐”,“眉目传情”的画面其实只是“戏说”,清代宫廷是不会发生这种事的。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馆员韩倩介绍,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皇家尤重男女大防。皇帝嫔妃众多,年轻的嫔妃甚至比有些皇子岁数还小。为避免产生不当关系,需要隔绝他们之间的接触。甚至宫中规定,后妃在50岁以后才可与非亲生皇子见面。所以,皇帝家的团圆饭都是“分拨儿”吃的。除夕、元旦,皇帝与后妃们,与包括皇子在内的宗室都是分别宴会。
其中,正月初一,也就是古时候所称元旦的这天早晨七点,皇帝会和后妃们一起用早膳,称为家宴。地点就在乾清宫,有时也在淑芳斋后殿金昭玉粹。皇帝居中而坐,皇后在皇帝席东稍稍偏后的位置。妃嫔列席在东西,对面而设。
到了元旦这天下午两点,清代皇帝钦点皇子、皇孙及近支王公等才会在一起聚餐,设宴乾清宫,行家人礼,称为“宗亲宴”。
过节皇帝都吃啥大餐?清点一下大宴桌,我们发现,桌子上摆满百件餐具, 前前后后要上130多道菜。以宗亲宴中的饽饽宴为例,菜品的摆桌是从距离皇帝最远处开始的,称之为头路。头路有松篷果罩四座,主要是摆放水果的。二路、三路、四路……依次摆放点心、冷荤、果脯蜜饯,中间还有两路空出来,等皇帝落座才上的热汤菜。此外。离皇帝最近的一组,是一些开胃小菜和蘸汁酱料。从食材上看,热菜主打山珍野味儿,比如鹿肉、鸭子肉、野猪肉。
展品:精美戏衣
新年馈岁
来自万岁爷的风雅“伴手礼”
辞旧迎新之时,皇帝会向家人、亲族、大臣等赠送礼物,称之为“馈岁”,以此巩固亲情,团结“群众关系”。韩倩介绍,万岁爷送出的新年“伴手礼”可不是简单粗暴地“砸钱”,还是很讲究文化底蕴的。首选礼物就是绣纹精美的荷包,什么缎绣万福万寿纹荷包、缎绣福寿如意纹元宝式荷包。这些荷包上的刺绣图案也很讲究寓意,比如红包上刺绣插有谷穗的瓶子,一旁刺绣了鹌鹑,那就代表“岁岁平安”。同时,荷包里当然还装着“压岁钱”,比如金银元宝、金银钱、各色玉石八宝等吉祥小物件。
此外,皇帝还会馈赠玉如意、佛手、诗集、砚台、书画等文玩雅集,以及福橘、广柑、辽东鹿尾、猪、鱼等珍馐。并且针对不同的文臣武将投其所好,赠送相应的“伴手礼”。
乾隆爷有诗为证:
刺绣新惊添几线, 团团绣得荷包面。
就中各盛金豆儿, 开匣争看文采绚。
亦有文房杂珍玩, 苕溪紫颖端溪砚。
……
祭祖行孝
太庙祭祖 皇帝斋戒三日
在欢愉的春节期间,祭祖是最重要的传统礼仪活动。岁末有祫祭,即合祭祖先,这是对逝去尊长的怀念,也是以孝治天下的表现。
除夕前一日,皇帝亲自到太庙祭祀。祫祭时,把中、后殿的祖先牌位全部请到前殿,一起祭祀。帝后牌位安放在金漆宝座上,犹如生前一样。每位皇帝与他的皇后共用一张供桌。
凡祭祀必须提前斋戒,以示虔敬庄重。祭太庙是最高等级的祭祀,皇帝须斋戒三日。
其间,不理刑名,不办公,不宴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不饮酒茹荤,不祭神,不扫墓。祭祀前一日还要沐浴。
“花钱”
勤政亲贤
吉日封印 皇帝给自己放个小长假
要过春节了,忙碌了一年的皇帝也要给自己放一个小长假。“生活需要仪式感”,皇帝放假要举行封印仪式,就是把玺印封存起来暂停使用,表示放假不办公。
清代皇帝御宝有“皇帝之宝”“天子之宝”等二十五方宝玺。封印就是在乾清门清洗后,封存在交泰殿。清代时封印一般是在腊月二十左右,具体日期由钦天监择吉日,布告天下——宫廷要放假啦。届时,各级“政府部门”都同时封印。待到正月再择吉日开印,恢复正常办公。韩倩介绍,一般来讲,皇帝的新年小长假大约能有20天左右。
不过,这并不代表皇帝假期可以睡到自然醒、“放飞自我”。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馆员展梦夏介绍,既是大家长又是一国之君的皇帝,放个假可能比“上班”还要忙。古代,除夕这天要讲究通宵不眠,就是“守岁”,意在让人们珍惜时光。大年初一,也就是旧称的元旦,皇帝非常忙,从零点举行明窗开笔、到分拨儿吃团圆饭,一趟下来20多个小时几乎“连轴转”。
明窗开笔
皇帝的新年愿望“不许看”
古代,皇帝一举一动无不牵涉国政。过年期间虽放假封印,但仍不免于政务。元旦这天零点,皇帝要在平日处理朝政的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处举行开笔仪式,并饮用屠苏酒。
明窗开笔是皇帝新年举行的第一次书写仪式,创自清代雍正帝。仪式开始,皇帝在养心殿东暖阁明窗处放金瓯永固杯,并向杯内注入屠苏酒饮下;旁设玉烛台、红色漆雕云龙盘,盘上置有一个八吉祥炉和两个古铜香盘。皇帝亲自点燃玉烛台上写有“五谷丰登迎祥”等吉祥话的蜡烛,把万年青笔在八吉祥炉上熏一下,书写吉语,为天下苍生祈福许愿祈福。
韩倩介绍,开笔时,皇帝先蘸朱色墨在黄笺中央写吉语一行,再蘸黑墨左右书写。有意思的是,和现在人们过生日默默许愿一样,万岁爷也“很任性”,在写有新年愿望的吉语笺封面特意红笔注明“不应开看”,并将其封存于黄匣中,任何人不能开启。
皇帝新年第一笔都写了啥吉祥话?直到今天,人们才有幸看到它们的真容。此次故宫过大年展览中特地展示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吉语笺的复制品。比如,乾隆六年,万岁爷的“秘密愿望”是“中外安和雨旸时若如意”,“但愿吾民康泰”,“惟祈天下丰穰”。
殊恩隆眷
皇帝的“茶话会”
勤政亲贤是历代圣主明君的政德, 为与国之栋梁联络感情,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十期间,乾隆皇帝都要择吉日在重华宫开“茶话会”,体现的是皇帝对人才的殊恩隆眷。
据了解,登上大雅之堂的都是满腹经纶、饱读诗书的大学士和翰林,都是朝廷的肱股之臣,皇帝的亲信之人。刘墉、纪晓岚、和珅等等都参加过皇帝的“茶话会”。
“茶话会”上,皇帝赐饮有“为政清廉”之意的三清茶,即席联诗。宴前,乾隆当场出题,内容有对景物节令的赞颂,也有纪念军国大事。茶宴后,皇帝还要对诸臣进行颁赏,除了荷包、文玩、端砚等等,与会者还能把三清茶碗揣回家。
游艺行乐
月令承应 皇家的“春晚节目单”曝光
辛苦一年,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要趁着节日放松娱乐一下。在没有电子产品、没有互联网的清代皇宫,看戏成了新年的一项重要消遣。就在2019年1月,正在进行修缮的故宫养心殿区域最新发现了清宫春节曲目戏折。这份皇家“春晚节目单”经确认,是清乾隆二十四年造办处呈大年三十戏曲节目单。券内列有“升平除岁、福寿迎年、看状、下海……”等19出曲目及演职人员。
过年时,皇帝会摆驾畅音阁或漱芳斋欣赏台上热闹的戏曲。清宫中每逢不同的节令,都要上演不同的剧目,称之为“月令承应”。如除夕上演《升平除岁》,元旦演《喜朝五位》《椒柏屠苏》,元宵节上演《万花向荣》等等。过年时,宫中还会上演连台本戏《升平宝筏》、折子戏《游园惊梦》。更有意思的是,元宵节时还会上演灯戏《万年长春富贵灯》《福禄寿灯》等。
新年伊始,为帝后演的第一出戏就是《喜朝五位 岁发四时》,一般在漱芳斋戏台上演。
苦练冰嬉
腊八举行的皇室“冬运会”
《甄嬛传》中,安陵容苦练冰嬉,一段冰上独舞让她重新受宠于皇上。清代皇帝对“冰嬉”的重视和热爱并非“戏说”。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馆员金路介绍,冰嬉是东北地区冬季特有的民俗活动。在冰面上做各种杂耍,这在清代不仅是一个冬季的娱乐项目,更是被皇帝视为可锻炼八旗兵士作战灵活与抗寒能力的国家军事体育活动,乾隆皇帝称冰嬉为“国制所重”。
每年从八旗官兵中挑选“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腊八当天,除了喝腊八粥,皇帝要率王公大臣等前往皇家西苑的太液池观赏冰嬉,“检阅”军事力量。作为皇家“冬运会”,冰嬉比赛的表演项目有类似现在冰上速滑的“抢等”,类似冰上足球的“抢球”。
最大的看点是团体花样杂技“转龙射球”。冰场上,旗手和射手们间隔排列,盘旋滑行于冰上,队伍蜿蜒如长龙。在冰面上设置旌门,上悬一球称为天球,队伍滑至此处时,分别转身向天球射箭,中者有奖。此外,滑行的队伍中还有倒立、舞刀、叠罗汉、舞中幡、托鹰鹞等杂技表演,非常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