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艺术先知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趣闻杂谈艺术名家文献书籍国宝文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化动漫先知

    同样用嘴,有些人只会吹虚,有些人却满是敬畏

    所属:艺术先知 > 艺术名家  |  阅读:2401次

    2017年的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让书法圈好不热闹。多年前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因为他的上榜,在圈内也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先看看他的几幅作品:


    若不是事先提及,相信你一定无法想象,如此精妙、古雅的作品出自谁之手,而事实上这出于张文佑之“口”。


    看了张文佑的作品,不少人为之震撼!


    时常会听到一些学书人在抱怨,学书有年,却未见进境。或怨家贫,或怨明师难遇,或罗列诸多理由,无非是为自己仍停留在“半路”上,找一些冠冕堂皇的说辞与借口罢了。


    若你有幸认识或了解张文佑,也许你也会和很多人一样,为自己曾经荒唐的说辞或借口,羞愧难当。


    张文佑的意义在于彰显了一个人非凡的毅力,他用口写出的书法不但不比一般人执笔写出的差,而且更专;,从小楷到大草,足以秒杀许多“书法家”;足以秒杀许多写了许多写了几十年、仍然分不清毛笔字与书法的书法“高手”,是书法界的正能量。




    嘴怎么能写好字?


    显然违背常理。张文佑,却硬是把自己的嘴赋予了巧手般的功能——捉笔挥毫!不单如此,他还把嘴巴磨炼得比一些当红书家的手还灵活、好用。但个中甘苦,恐怕也只有他本人能体会吧。


    图/张文佑作品(局部)


    网友感叹:


    ——即便是一个双手健全的人,要想书法作品达到这样的境界,也极不容易。其楷、行、草兼擅,可谓当下中国书法的一朵奇葩。


    ——张文佑带着一双寻找美的眼睛去写字,他“咬定青山不放松”,换得“口吐珠玑”的盛名。


    ——张文佑的书法虽非同步文化教育培养形成的,全靠临池苦练而成,但是,如果仅仅靠苦练,未必能成为一个有独创精神的脱俗书法家。只有靠着自己对书法的审美灵性,才能获得超越法度的大成。


    要论生活的艰辛与不幸,张文佑大概是最有资格“诉苦”的,但他并没有借此博取同情。在他的面容上,你看不到苦难刻下的丝毫痕迹。


    张文佑说:艺术是平等的,不管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手段创作,艺术的最终目的都是展现给人看。


    确实如此,当见到张文佑这一脸阳光,你自然不会把他当残障人士看待。


    他甚至不希望媒体以励志的典型宣传他。只是不一样的是别人用手,而他用了身体的另一部分——口罢了!



    生活中张文佑能自己用短短的手臂敏捷的关门锁门、斟茶倒水、上网打字;手机响了,能非常利索地拉开挎包,夹出手机通话……积极、乐观、自信,从身体到心理都十分健全。



    只有写字时,是用口衔着笔,提按使转,收放自如;枯湿浓淡,运用合宜;疾徐苍润,不偏不倚,令人叹为观止。



    张文佑自幼痛失双臂,如果仅仅是为了混口饭吃,用嘴咬笔作书,在街头秀一把,他就极可能坠入街头艺人的江湖书法窠臼,步入书法的歧途。


    机缘巧合,他自幼得到专业的书法训练,以口捉笔,寒暑不辍,熟习历代名家碑帖,寻觅到了比常人的手还要灵活的审美表达。后又负笈沪上拜师求艺,尤以小楷取法魏晋而为人称道。1997年,应上海真如寺邀请,耗时八月有余,书就400米小楷长卷——《妙法莲花经》,这可谓一项浩大工程,若无扎实的书法功底与足够的毅力,恐怕难当此大任。


    张文佑临古















    张文佑现居福建泉州承天寺,抄经为业。在他看来,这是一项很适合他的工作。一边抄经弘法,一边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书法,用口中之笔足以养家育儿,其乐融融。


    图/张文佑为华龙禅寺题字


    画家、诗人王学明先生有诗赞曰:


    一卷楷书如入定,巨篇大草任疏狂。

    鲁公搁笔张颠去,口吐莲花翰墨香。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不容易,我这辈子就想把书法练好。”张文佑说。


    是啊,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做到极致,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应不枉此生!艺无止境,愿张文佑在书法路上,走得更远!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健康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