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敦煌学的开创者之一 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去世
- 所属:艺术先知 > 国学文化 | 阅读:3358次
2月6日凌晨,一代国学大师、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先生辞世,驾鹤西去,享年101岁。2017年,他刚刚过完百岁生日。他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并且精通梵文。饶宗颐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
在敦煌学研究领域地位举足轻重
饶宗颐先生一生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在这些领域,最让人难忘的是,他首次将敦煌写本《文心雕龙》公诸于世,是研究敦煌写卷书法的第一人。说敦煌,道敦煌,敦煌之名被世人所知,饶宗颐先生功不可没。
他的研究几乎涵盖国学的所有领域,根据他自己的归纳,其著述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诗词、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很难把他归到哪一家,他曾幽默地说,“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游子”。
饶宗颐先生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年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
在深入了解法国汉学研究后他得以阅读法国的大量敦煌古籍,想到当时中国的敦煌学已经落后于外国,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研究,为国人争一口气。不久他和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共同出版重要著作《敦煌曲》,书中利用敦煌出土资料,全面探究敦煌曲子词的起源问题。1978年前后他又独立出版《敦煌白画》一书,研究敦煌画的人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敦煌壁画和绢花上,而《敦煌白画》一书专门研究散落在敦煌写卷中的白描画稿,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一项空白。这两部著作的问世,也奠定了饶宗颐在敦煌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不管是甲骨文、梵文,还是敦煌学研究,饶宗颐都非常注意找到最原始的材料和证据,他的习惯是每一个问题都要穷追到底,去学习不同的语言文字,也正是为了追根溯源。
关注敦煌文物事业发展
在敦煌学领域,饶宗颐先生是国际公认的当代敦煌学大师,他曾五次莅临莫高窟,十分关心敦煌研究院的发展和敦煌文物事业的发展。
据了解,2000年,饶宗颐先生与觉光大师等人发起“香港敦煌佛迹防护功德林”募款活动,拿出自己的书画作品参加义卖,为敦煌莫高窟窟顶治沙防护林募集善款847300万元。
2010年11月18日晚,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之友在香港筹办《聚焦敦煌―敦煌筹款晚会》,饶宗颐教授捐赠10张书画作品供现场拍卖,整个晚会共筹得善款1316.2万元,其中捐赠602万元用于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科研楼建设,饶先生亲自题字冠名为“饶宗颐楼”。
饶宗颐先生曾写过《我和敦煌学》的一篇文章里对敦煌学进行了深入的解释,“敦煌各种艺术,尤其是壁画,是我最喜欢的,由于长期旅居海外,无条件来做长期考察,无法深入研究,只得就流落海外的遗物做不够全面的局部扪索。所谓敦煌学,从狭义来说,本来是专指莫高窟的塑像、壁画与文书的研究;如果从广义来说,应该指敦煌地区的历史与文物的探究。汉代敦煌地区以河西四郡为中心,近年出土秦汉时期的简册为数十分丰富,尚有祁家湾的西晋十六国巨量陶瓶。又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敦煌郡所领的冥安县佛经题记。所以广义的敦煌研究应该推前,不单限于莫高窟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