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派”篆刻 为何凋零?
- 所属:艺术先知 > 趣闻杂谈 | 阅读:2687次
一部流派印史,“齐派”最令人匪夷所思。
皖派、浙派、徽派、吴派等各派或绵延二百余年,或泽被宇内各地,名家辈出,群雄继起。
唯“齐派”除开创者白石而外,虽自称“齐派”篆刻传人者夥,而所谓有成就者,似仅南京陈大羽、吾乡李立二人。
芥堂看来,二人皆仅得白石篆形,均难独立成家。陈取其强悍,而失之粗野;李得其俊雅,却失之孱弱。
故“齐派”一门,于流派印史虽光辉熠熠,而撑门面者,白石一人而已。
何哉?
白石木匠出身,农家本色,诗者才情,天才悟性,哲人识见,且均入骨髓而一注于刀。印即白石,白石即印,所谓风格即人,人即风格。
白石集大俗大雅于一身,气格、气韵大雅,结字、结篆大俗,却能将二者恰到好处平衡于印面,所谓俗之一分则野,雅之一分则腻。艺术史上,能将雅俗如此精准拿捏者,以芥堂浅陋,至今未见他人。
而学白石者,徒知学其形,学其学,而不知“我”化白石,“齐派”篆刻凋零可知矣。
白石论艺云:“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岂不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