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磊:书法与国学文化的相辅相成
- 所属:艺术先知 > 墨客专稿 | 阅读:4198次
一、为什么称为书法艺术
中国的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书法源于汉字,但随着汉字的演化与变革,把字写好便成为爱好文化的人们所热衷的事情。随着早期李斯、卫夫人、王羲之、欧阳询、柳公权等书法大家的出现,写字的方式与形态又进行了升华,这个过程中,人们便把书写的美化法门称之为“书法”。到了近代,文人墨客常把书法的美与绘画之美并提并称,对拥有高超书画技术的名家称为书画家、艺术家。书法也被称为书法文化、书法艺术等。即此,国人在书法研究方面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国学文化的重要性
在华夏文明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国人无数次的失败与推敲,内含了丰富的哲学意义,它囊括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国学文化在这个无形的文化体系中被孕育出来。古代,有专家学者们经过对先人智慧的总结及自身的看法感悟,形成各自派别的文化学说和门类,诸如"五术、六艺、诸子百家"等。如今看来,这些国学形式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成为国人成长中的一个标准与依据。
随着现代科技与交通的发达,中国文化成为世界各国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同时,国人也吸纳了全世界各国的文化元素,我们自己的文化形式被稀释,越来越多的异国文化充斥了年轻人的精神世界,这使得中国国学文化有了危机感。
因此,全面复兴中国的国学文化,重塑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复兴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文化。去认真的探究天人之际的真切意蕴与内在价值,去拉近生命存在与天人之际之间的间接和直接联系,在传统与时代、学问与生活中架设一架沟通的桥梁。使其与现代文化知识科学化的结合起来,实现国学文化现代化,将是重中之重。
三、个别扭曲虚假对国学文化的影响
在国学文化与艺术形式自由发展的今天,多数人俯身寻找前人在文化发展中遗留的精髓,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用来传承发扬国学文明。在这个大好的社会环境中,也充斥着极少的以宣扬个体自身为目的,歪曲文化发展的方向,谋取私利。例 如:在国学五术中的命、相、卜等学派,被今人用来招摇撞骗、胡编乱造,像某某大师等等,悲哀的是,竟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盲目崇拜拥护着这些邪恶之说,甚者扰乱社会的正常秩序。还有书法方面,本来规规矩矩的文字书写方法,却被以丑为美的颠覆学说者们扭曲,使如今的书法研究变的畸形,人们追求的不再是书法的至真之美,而追求的却是书写者的名气或社会影响力,一些写字巨丑的门外汉,寥寥草草几笔,被追捧者如获至宝似的珍藏起来,真是让书之大家们汗颜,悲哀之极。
面对如此问题,国家在不断的提倡国学文化教育,恢复国学文化良性发展。发扬正能量的华夏千年文明势在必行。
四、两种文化大背景下的研究分析
虽说是两种文化形式,细究来说,书法文化也存在于国学文化之中,国学文化是一个大的概括,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书法则是细化出来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因为它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单独来分析。
先说书法文化的发展。书法针对的对象从年龄来讲,分两大群体,老年和少年。对于青年书法家来说,如今的社会背景下,人数并不多。书法讲求的是静气凝神,因此它对于人格品质是有要求的,过于浮燥难有大成,过于自我不予共雅。老年人有极其深刻的人生感悟和稳健的心性,这才是书法大家所需具备的基本素养。随着社会的进步,国人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化,父母对下一代也呈现出多元化培养的趋势,书法的研习对于少儿来说,是一种性格与人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元素,它即能使孩子们在未来的成长中拥的强大的自信心和优越感,又能使心性品格得到充分修练。因此书法对于老年和少年是最受欢迎的,而中青年书法家的衔接是有点断档的感觉,多数中青年书法者均是专业的研究者。由此看出,书法的发扬需求中青年这个环节的发力,希望能有更好适时温度,来培养全民皆书,全民能书的局面。
国学文化,是我国人历代心血构成。是同宗同源的多民族人文结晶。另人欣慰的是,在中国,并不缺少各文化学派的传播机构与研究者,从而拉动大批的国学爱好者从事相应学科的深入了解。国学文化是一个大知识体系,它也并非是必备知识门类,它包罗万象、深奥之极,却用简单的方式告诉我们应如何面对生活中艰难与困惑,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可纵然它再是旷世文明,也离不开汉字书法对其的记载与诠释。
五、总结
综上所述,书法文化是影响我们精神世界的主驱动器,在正确的思想线条下,让我们沿线前行。而国学文化则是理解书法文化的助动器,它能使你更具坚定的态度去面对自身前进中所遇问题,领悟各种不解。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在国学文化与书法文化中揣摩深究、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