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监督管理新规11月实施
- 所属:艺术先知 > 艺术拍卖 | 阅读:2410次
- 随着我国拍卖市场的迅速发展,行业的监管、运营规范的相关法律法规亦在逐步完善。近日,拍卖业又有两个相关新法规出台,其中一个是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拍卖监督管理办法》,该新办法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另一个为新版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该法规亦已经商务部审核通过,于本月起正式实施。记者留意到,修订后的新管理办法,调整了监管对象的范围,其调整内容不再仅仅只是对拍卖企业及拍卖企业进行的拍卖活动实施监督管理,而是对所有“营利性”拍卖活动都进行监督管理。
业内认为,近两年以来拍卖行业出现多种新形式、新渠道,原有的拍卖管理法已不适用,此举对于目前相对混乱的网络拍卖,将有利于规范。
拍卖新规实施后委托人不得参与竞买
记者从最新发布的《拍卖监督管理办法》看到,拍卖人不得有8种行动,其中包括: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争揽业务;利用拍卖公告或者其他方法,对拍卖标的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其他拍卖人的商业信誉;以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拍卖人及其工作人员以竞买人的身份参与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或者委托他人代为竞买;在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中拍卖自己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雇佣非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
新管理办法还规定,委托人在拍卖活动中不得参与竞买或者委托他人代为竞买。竞买人之间不得有下列恶意串通行为:相互约定一致压低拍卖应价;相互约定拍卖应价;相互约定买受人或相互约定排挤其他竞买人;其他恶意串通行为。
记者发现,在部分不规范的拍卖会上,“假拍”现象常有发生,为抬高某件拍品“身价”,造成多人竞争的假象,有委托人与多名竞买人私下协商,在拍卖会上轮番举牌,一步步将拍品价格推高。若有其它人不知情参与竞拍,成为“接盘”者,则受到损害。
监管范围改为所有“营利性”拍卖活动
据了解,旧版《拍卖监督管理办法》是国家工商局2013年颁布的,在当时行业发展的社会情况下,该法规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对规范拍卖市场秩序、打击拍卖违法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该法规在实践中出现若干新问题。为适应商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新修订的《拍卖法》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正,并公布施行。而《拍卖监督管理办法》作为贯彻落实《拍卖法》的重要部门规章,也应该进行相应修改,与《拍卖法》保持一致。
那么,将于11月实施的新管理办法有哪些地方作出修订呢?据介绍,新拍卖监督管理办法由原来21条调整为15条,删去了2013年59号文中关于拍卖活动备案、公告、展示、现场监督等条款。
具体而言,新管理办法与旧版的不同之处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规定拍卖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经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审核,取得从事拍卖业务的许可。”而违反该规定“未经许可从事拍卖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处罚。”
二是将“拍卖企业”的提法改为“拍卖人”。
三是调整监管对象的范围。根据修订后的《拍卖法》的有关精神,不再仅仅只是对拍卖企业及拍卖企业进行的拍卖活动实施监督管理,而是对所有营利性拍卖活动都进行监督管理。在此次新管理办法修改中,更加体现对营利性拍卖活动的监督管理,特别强调“营利性”拍卖活动。
此外,还有些适应商事制度改革新要求的其他修改。比如,根据新情况,删除了原办法第八条“拍卖企业应当在拍卖现场公布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电话。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施现场监管的,拍卖公司应当向到场监督人员提供有关资料及工件”。
文物艺术拍卖运营标准化
中拍协艺委会秘书长余锦生近日撰文表示,当前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已呈现运营标准化态势。据其介绍,2010年首部行业标准《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实施,中拍协艺委会全面启动宣传、贯彻、培训工作,并先后于2012年和2014年两次开展“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标准化达标企业”认定工作,对企业执行行业标准情况进行检验。”在此过程中,拍卖企业的管理制度、业务规则、拍卖流程、硬件设施,以及抗险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升。目前全国共有56家文物拍卖企业获得达标认证。”
近几年来,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稳定态势,企业规模达450余家,年成交额稳定在250亿-350亿元,实收拍品款在150亿-200亿元。“虽然当前的市场规模仅有2011年高峰时的一半,市场行情和关注热度也有较大的下降。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每一次的市场波动,其实也是一次市场的反省、净化和提升。”他认为,近年来,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明显由“拼规模”向“提质量”转变,更加注重企业的持续性和健康度。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