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艺术先知
    
  • 频道直达
  • 墨客首页
  • 艺术先知
  • 国学百家
  • 墨客诗词
  • 墨客学堂
  • 书画展览
  • 艺术名家
  • 艺术机构
  • 传世书法
  • 当代书画
  • 华夏历史
  • 故事大全
  • 墨客商城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趣闻杂谈艺术名家文献书籍国宝文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化动漫先知

    谈学养与书画

    所属:艺术先知 > 解读评论  |  阅读:1805次
      唐宋元明清,公元618年到1911年,计1293年,至今我们提及的书画家不过百十几人。而真正开宗立派、代表时代能写入书画史的不过三五十人而已。每百年三五人,还是书、画两科(按今天的分类)。

      学养决定书画的最终高度、深度。事物包含两个方面:一为物质,一为精神。于书画,物质为技术,精神为格调。技术主要包括笔法、结构(造型)、章法;格调是气息,有雅、俗之别。

      技术只要方法得当,下功夫,从经典中取法,较容易掌握。格调、气息,是人本身的问题,完全取决于个人修养。是天生与后天结合而产生出来的。

      物质与精神、技术与格调,精神、格调更重要。作品首先要不俗,才有价值。而决定作品雅俗,主要是人,除了天生部分,便是后天的学养。

      学养如土壤,才情是种子。

      我们如果是一颗具备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但是把这粒种子种在花盆里,只能长到一米两米。而把种子种到大地里,便可以自由地、宽松地、茁壮地成长,长成参天大树,从而成为栋梁之材。

      我们很多具备才情的书画家,技法很好,甚至与古人不相上下,但是没有风格。而风格是艺术史衡量与取舍艺术家的第一标准。就是因为土壤不足,学养不够,找不到创新的途径,而最终没有成为大家。

      学养深厚,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可以让我们找到形成风格的途径。学养厚与薄,决定书画成就大与小。学养决定书画作品最终的高度、深度。

      从事一门学科首先要具备专业修养。

      作为书画家,第一方面(专业内)要具备的学养就是对书画史论的掌握。熟谙书画史,知道书画发展的正变,掌握其中的规律。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找到创新的途径,才不盲目。了解历史,便知晓未来,也就知道今天要做什么。

      另一方面(专业外)的学养则包括人的襟抱、阅历、见识、知识、性情等等。襟抱决定一个人作品境界的高低。心胸宽广之人,作品方能大气。阅历能提高见识。见识多,眼光高,能分辨美丑。阅历广,见识多,胸襟也就开阔了。

      知识面广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性情往往是个性所在,是风格的天然条件。

      功夫在诗外。人们对专业内修养更重视,专业外的学养常常被忽视,而往往是专业外学养好的人,专业本身会做得更好。具备专业外的学养会使作品表现出更宽广更深刻的内涵。

      读书是增加学养的最为重要的途径。读经典之作,读圣贤之书。

      我们无法向前代圣贤当面请教,而读其书,则犹对其人。且所读之书,非只一家,便可取人类圣贤之思想精髓,丰满自己。形成思想,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艺术观。艺术观解决了,作品就有了目标。

      读书之人,作品往往具有文气。文气的作品就不会俗、格调不会低。

      此外交游、阅历若能留心,皆可增加学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有人也许会认为强调学养是为掩饰自己在诸如造型等方面的“不足”。非也。造型等方面属“技”的范畴。艺术,“艺”为道,“术”为技。经典作品在技法方面都已过关。

      技,尚属艺术的前一阶段;道是高层次的,是气息、格调、境界,道高道低便是由人的学养决定的。技,易;道,难。

      有些人的学养很好,但书法绘画的创作不是很高妙,这是因为缺少“技”的练习,技法是必须过关的。

      技法不过关,不足以成为本专业的行家能手,也如同技法好而学养不足的人要加强学养一样。

      对于修养好的人,技法便成了他的“修养”。

      这些有很好学问之人士,其专业与人生目标也往往不在于此。而他们的书画常常格调高古、文雅不俗,非一般习书画者可比拟。

  • 首页
  • 文化
  • 国学百家 诗词文赋 文化学堂
  • 艺术
  • 艺术名家 风云榜 作品展览 名集参考
  • 健康
  • 文娱
  • 纵观历史 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