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磊:书法之美需众论而生,而非扭捏造作
- 所属:艺术先知 > 墨客专稿 | 阅读:4362次
墨客网讯 2017年9月11日,本网日前采访苏氏文化副总冯磊先生,冯先生对时下的书法行业所暴露出的一些陋习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对书法的未来给予了展望。
书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形式,它的存在,不但记忆了中国从古至今漫长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书法的表现形式分为几种,从最初的石刻符,慢慢的变成以蓄甲骨皮、竹简、纸张为载体的形式存在,这之间也蕴含着先人对文明无数次的摸索与创新。当这种人类意识相互交流的方式被重视起来,也就是文字就慢慢的正规化了。自秦朝后,秦始皇一统天下,把各国文字统一,繁乱的文字表现形式开始变的明了和一致。随后,朝代更迭中,文字被文人墨客所青睐,不断钻研和改革,到如今,文字所呈现的就不仅仅是信息的交流,而是被人们称为“书法艺术”来对待了。
自古以来,书法被分为楷书、隶书、行书、篆书、草书等几种最主要的形式分类,那么,为什么这些字体可以一直传承下来?又为什么这些字体被无数的书法爱好者临摹与研究?我觉得它们是有个体魅力的,是有文化意义的,是需要让世人仰视的。如果把这几种书体比作是人的性格,那篆书就好比是一位老者,它所传递给人们的是历史的沧桑与智慧,在饱受了中华几千年的时间变迁后所满含的故事。而隶书就像是一位面容慈祥的长者,它看起来每一笔每一划都如此得体,又显得那么谦逊,时而柔美时而刚烈。或许这与它雏形的年代有着一定的关系,隶书形成于战国时代,后兴于秦、汉,这让它即有着战而不惧的刚烈风骨,又有着汉代文明的丰满柔美的内涵。隶书之后,楷书演变出现。单看其名就知道它的出现便像是一位领袖楷模肃穆而来。楷书相比隶书,变的简朴、方正。也因此被称为“正书、真书”等。以楷为基础的"形楷"、"魏碑"等很多字体更是成为书法界重要分支,可见其影响力非同一般。行书则像一位舞蹈家又像太极大师,一行一动都尽显体姿优美,如轻风抚面又如细雨润青苗,轻重有度、连绵不绝。而草书,如果非要将草书作一个比喻的话,那我觉得它像是疾马如风的战将一样,狂野的行事作风,又尽显军者严明的规矩。所以每个书法表现形式能流传至今,都有它独有的个性和魅力。
当今的书法本应享受和平带来的稳定沉淀与推陈出新,可是却被一些伪书法家“玩”坏了。书法的美是怎样的美,不是乱写乱画即是美,它需要经得起大众的评判,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因为它的字体优美是被大家认可的。书法家有自己的书法个性是必要的,如果一味的追求个性书法,那呈现的书法作品故意奇怪,扭捏造作,这样的书法不是在传承改良,而是在玷污,是在破坏。
如今的书法也被一些社会名流拿来当作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的工具,因为书法的入门门槛低,任何人都会写字,便拿起笔来“挥毫泼墨”,也被追捧者将作品视为珍宝收藏,它的价值是什么,这样的作品是对书法的传承和发展起到的是什么样的作用?这太需要我们大家来反思了。书法作品是要看的。“形”和“神”都是看出来的。因此,一副好的书法作品需要从不同角度来观摩,由远至近,由近及里,由形及神,看得全,看得深,看得透。而且,好的书法作品要经得起细看、常看,也就是所谓的耐看,看着舒服,能引起心灵的共鸣,并且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今天看着好,明年看仍然好,当代人看着好,后代人也看着好,而且越看越好看,这样的作品才是好的书法作品。
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说小学的考题中出现一道关于书法的试题,一道选择题,让学生形容下图中的书法,结果下图中的书法并不被各界书法家看好,均指出说此图中书法是江湖书法,书法本身并没有资格印上试卷,也有许多评论指出题老师不懂书法,能力不够。对于这样的情况显然是被放大了的结果,如今的媒体力量十分巨大,分分钟能让一件小事掀起千层浪。但这件事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真的让中国的书法成为孩子们从小就要了解甚至掌握的必备科目,那我们就需要拿出正确的方案及态度来面对,必竟中国书法的未来还需要这些小学生来发扬。
如今,学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书法界规模不断扩大。对书法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好事。一些想出名的人想出各种扭曲书法的方式来糟蹋书法文化,歪曲丑书的定义,认为自己写的字写不好,就往坏了写,就叫作个性,叫丑书,墨客网提示各位书法爱好者,书法研习只有八个字: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让我们共同努力,用正途将中国书法发扬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