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春拍大观近现代之夜聚焦徐悲鸿的万千气象
- 所属:艺术先知 > 艺术拍卖 | 阅读:3093次
2017年嘉德春拍,备受瞩目的“大观-近现代书画珍品之夜”即将聚焦“大家:吞吐大荒一一徐悲鸿的万千气象”,九件展现徐悲鸿各种题材驾驭能力的扛鼎之作,全面呈现了一代宗师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踌躇满志、任重道远与壮心不已。我们将分成几部分陆续放送。
徐悲鸿以横融中外的视野,放眼全球,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与大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民族危急时刻,奔走四方,救亡图存;他追求真善美,高举现实主义大旗,努力变革,发出时代最强音;他坚忍耐烦,悲天悯人,严生强毅,波澜壮阔的人生充满着对于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他说“欲穷造化之奇,探人生之究竟,别有会心,便产杰作”,他认为美术可以“立大德、造大奇、为人类申诉”,他在中西文化冲撞的大格局中,提出过对许多重大问题的睿智见解。以“艺术中兴配合国家复兴大业”为己任,即使在当今社会语境中,仍然是最重要的精神品格和人文关怀。
徐悲鸿作为艺术大师的全面成就不仅体现在艺术旨趣上,还在于他开阔的胸襟和对于人才的提携。作为二十世纪现代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开拓者,其历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有慧眼识英才的气度和远见,爱才惜才,喜为伯乐。其十分赏识和支持“二石”,结为情谊深厚的莫逆之交。他抛开门户之见,将齐白石推上北平艺专的讲坛,力荐傅抱石出国深造,邀请张大千前往中央大学教学,牵线李可染拜师齐白石。他发现培养了一大批绘画大师,主动助推吴作人、吕斯百、王临乙、张安治等赴法留学;呵护艾中信、冯法祀、文金扬、孙宗慰、蒋兆和等成长,叶浅予、董希文、古元等亦是其不拘成格招至旗下,从而为北平艺专和中央美术学院开辟人才济济的新局面。他为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努力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事业立下赫赫功勋。
徐悲鸿作画
徐悲鸿的作品中,以马为主要题材的动物画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其托物咏志,喜用马抒怀,以此来表达赤子之心,爱国之情。“一洗万古凡马空”,其笔下的“马”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冲天的意态。
君家千里驹 ——《跃进》
徐悲鸿 跃进 设色纸本 立轴 1944年作 104X61cm
说明:吴曾善题本幅。吴曾善,字慈堪,号小钝,江苏元和人。吴郁生之侄。吴郁生(1854-1940),字蔚若,号钝斋,苏州人善诗文、工书法,在北京故宫与同僚潘伯寅、翁同和留有墨迹甚多。
题跋:本幅吴曾善(1890-1966)题:此是君家千里驹。观悲鸿画马,为良倩、华儿题记。丙戌(1946年)九秋,小钝斋主吴曾善。
签条:徐悲鸿画马神品。吴曾善为冀良吾倩题签。 钤印:慈堪、吴郡趣叟
1944年,49岁的徐悲鸿身居重庆,于中央大学任教,此时的他已举办多次画展,并开始筹备中国美术学院。这一年抗战已进入尾声,正是胜利前夕。而他的个人生活也有了新的起点。1944年,徐悲鸿与廖静文正式结婚,找到良人相伴,慢慢走出过去家庭生活的痛苦和阴影。这一时期正是徐悲鸿思想和生活变化最大,艺术最成熟,笔下意象最富寓意的时候,一切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徐悲鸿与廖静文夫妇
画面以经典的对角构图绘一双千里良驹,白马作回顾凝望态,枣红大马作昂首嘶鸣态,前后呼应,步履劲健,风神潇洒,奔腾气势扑面而来。马身浓墨淡墨干墨湿墨交互使用,尤以颈鬃和尾鬃最为传神;又皴擦涂染相辅相成,极为妥切生动;青绿色用于布地,新清别致,意境全出。胜利曙光在前,生活有了新的寄托和依靠,观之可见作者积极阳光的心态,充满爱与希望。
题款
吴郁生乃清光绪丁丑翰林,任军机大臣。戊戌变法后,因是康有为老师,被连累罢黜不能启用,只得鬻字为生。“辛亥后,隐久不出……以族中多贫困无依,乃订润卖字,年终结算所得悉分族中贫者,俾得度岁”。然其在书法、鉴赏领域仍然具有较高的威望,于北京故宫与同僚潘伯寅、翁同和等留有墨迹甚多。其晚年移居青岛,在家乡吴中,请一位姓金的亲戚代为收件,并仍将润金分瞻族人。
吴曾善题款
小钝斋主吴曾善乃吴郁生之侄,亦工书画,精于鉴赏。此件为吴家作为传家之宝,题赠良倩、华儿。在吴家具有特殊意义,意寓“千里神驹”,驰骋千里,腾跃四海八荒,气势宏伟至极。
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奔马》
徐悲鸿 奔马 水墨纸本 镜心 1950年作 61.5X99 cm
题识:一九五〇八月,写人民的毛主席,竟感觉轻松。悲鸿。
钤印:悲鸿之画
说明:捷克军事专家弗兰缇塞克·诺瓦克旧藏。FrantisekNovak(1918-2003)将军曾于1953年作为中立国委员会官员被派往朝鲜战场。在十二个月的任期中,他曾多次与其它军事专家游历中国。此画系1953年底由中国政府作为官方礼物赠予将军。
作为中立国委员会官员,捷克军事专家弗兰缇塞克·诺瓦克Frantisek Novak(1918-2003)将军1953被派驻朝鲜战场。在十二个月的任期中,他曾多次与其它军事专家游历中国,倾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为中立国委员会官员,捷克军事专家弗兰缇塞克•诺瓦克Frantisek Novak(1918-2003)将军1953被派驻朝鲜战场
《奔马》创作于1950年八月。本年六月,朝鲜战争爆发,不久这里就成为了东西两大阵营对抗的前沿。本年4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正式成立,由徐悲鸿担任院长。10月25日,中国人民组成志愿军,为保卫祖国安全、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国侵略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这场战争奠定了今天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在出征之前,新中国美术最高学府掌门人徐悲鸿绘制了这件意寓“一马平川”的《奔马》图。
题款
1953年底,这件有特殊含义的《奔马》图由中国政府作为官方礼物赠予诺瓦克将军,以表彰将军在朝鲜战场军事调停上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1953年7月27日,朝、中、美三方在板门店正式签订《朝鲜军事停战协定》,规定:自协定签订后12小时起,双方完全停止一切敌对行为;以北纬38°附近的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各由此线后退两千米,以建立一个非军事区;停止自朝鲜境外进入增援的军事人员和武器;停战协定生效后60天内,双方应将坚持遣返的战俘分批直接遣返,将其余未直接遣返的战俘统交中立国遣返委员会处理;为监督停战协定的实施,建立一个由双方代表联合组成的军事停战委员会和一个由中立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瑞典和瑞士代表组成的监察委员会。最后,各缔约国建议,在停战协定生效后3个月内,召开双方高一级的政治会议,协商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以及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1953年7月27日,朝、中、美三方在板门店正式签订《朝鲜军事停战协定》
为罗寄梅敦煌壮行——《立马》
徐悲鸿 立马 设色纸本 镜心 1943年 110X62 cm
题识:寄梅贤兄将有西北之行,悲鸿写此赠别。癸未春仲,沙坪坝上。
钤印:悲鸿
说明:“寄梅”即早期著名摄影家罗寄梅,三十年代在南京成立“文艺社”,与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维系几十年深厚友谊。
早期著名摄影家罗寄梅,三十年代在南京成立“文艺社”,四十年代初北上敦煌,西行拍摄,与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等结下多年深厚友谊。1938年初罗寄梅在武汉成立国民党中央社摄影部,任摄影部主任。6月6日,中华全国美术界抗敌协会在武昌成立,推举蔡元培、冯玉祥、张道藩、郭沫若、田汉、陈树人、何香凝、叶恭绰、高剑父、为名誉理事。张善子、徐悲鸿、罗寄梅、吴作人、叶浅予、力群等被选为理事。成立期间举行了抗战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抗敌美术展览会。
罗寄梅小像
1938年底,罗寄梅随中央通讯社摄影部搬迁至重庆。本年十月张大千的百余幅作品在重庆做展览,以激励国人爱国热忱,这时大千已有了去敦煌的想法,神秘遥远的大漠石窟也深深吸引着罗寄梅,开始做西行拍摄的准备。罗寄梅夫人刘先女士也是名门之后,家族雄于资财,庋藏甚富。
1943年初,罗寄梅夫妇计划的西行日期日益临近。重庆至敦煌路途遥远、道路坎坷,其中艰难可想而知,一班好友如傅抱石、徐悲鸿、关良等纷纷提笔创作,向罗寄梅夫妇这堪称雄伟的艺术之行致敬。傅抱石专为此题写对联:“唯三四月肆宴重庆,将一两年稽古敦煌。”嘉德12年春拍“忆梅庵长物—罗寄梅夫妇70年珍藏”专场,即完整记录了这段英雄岁月,名仕雅集。
1943年,罗寄梅和夫人刘先在完成了一个月的榆林窟拍摄后,辞别张大千和谢稚柳,前往敦煌莫高窟
徐悲鸿于1943年绘制《立马》,题赠旋将敦煌之行的好友罗寄梅,为其以壮形色。罗寄梅1943年随常书鸿赴敦煌艺术研究院,拍摄敦煌千佛洞,在长达十个月的时间内拍摄了近两万件敦煌资料,是目前所见最早最完备的敦煌摄影资料之一。
罗寄梅所拍摄的莫高窟外景,图中人物为张大千